1、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学科:语文 测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蔡晓莉第卷 阅读题一、名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子曰:“ ,则远怨矣!”(论语 卫灵公)颜渊喟然叹曰:“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子曰:“饭疏食饮水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述而)子曰:“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子曰:“ ,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岳阳楼记)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
2、4题。“中 庸” 辨 义彭国华“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
3、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
4、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
5、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
6、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B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D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7、。3下列关于“中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中庸的”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不是走中间路线,把“中”理解为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是不正确的。B中庸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自由。C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做事平庸,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D中庸理念就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
8、对“中庸”原意的误解。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三、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9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与宋。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9、。”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定公立。以孔子为
10、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孔子遂行。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
11、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注释: 帐目清楚,收支平衡。 :官名。 羖:公羊。 累绁:用绳索捆绑。 粥:卖。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四方皆则之 则:效法B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沮:沮丧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斥乎齐,逐乎宋、卫 异乎三子者之撰B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12、?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齐人闻而惧 舍瑟而作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说明孔子有“执政才能”得一组是( )(3分)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
13、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D孔子有辩才,他对秦国称霸原因的分析让齐景公很高兴;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4分)(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1题。登 快
14、 阁宋 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朱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青眼”: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0.请从内容和意境的角度分析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5、句在写景上的异同。(6分)11. 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5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215题。陈 泥 鳅汪曾祺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
16、,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半天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闸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人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
17、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
18、着。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陈泥鳅来了,看了看。“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
19、只好陪着她了。”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的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翘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阵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
20、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说着拖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节选自汪曾祺故里三陈,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对陈泥鳅的描写,没有浓重的刻画,而是寥寥数语,轮廓井然,栩栩如生,收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B作者笔下的陈泥鳅不过是市井小民,所叙之事亦是日常琐事,但从中能令人感到他对底层人物的深切悯怀,对凡俗人生的悠长感喟。C这篇小说的语言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
21、D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他不置产业,花钱散漫,喝酒赌钱,未曾留下积蓄,也不考虑娶妻生子,这都说明他是一个缺乏责任感和承担意识的人。E作者选择生活中的某些原生态的碎片加以连缀,使这篇小说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灵与情感。13小说的主人公陈泥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概述。(6分)14小说的首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15有评论者认为,汪曾祺这篇小说中隐藏着“生活的哀戚”,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观点。(8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3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中国高铁自从开通
22、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噤若寒蝉,纷纷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B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400多年来,虽被昆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的悱恻动人,回肠荡气,但以话剧的形式再现这一经典爱情故事却极为少见。C西沙群岛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海产十分丰富,每年吸引各地大批渔民来岛捕捞作业,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D闻一多先生在为西南联大学生上课时,常讲得诙谐生动深入浅出。17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部俄罗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对21世纪的中国青年读者是很陌生的。B且那人因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
23、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C翠翠为了不能忘记的那件事,同祖父上年一个端午节又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D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出身和地位使他的思想观念和为人处世与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的区别。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顺序是 (3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生命关怀化, 。 , 。 。 , 。为此,引导人们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至关重要。金钱是重要的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不能完全以金钱来衡量更重视从品德修养中获得人生意义近年来接触了不少焦虑症患者 他们大多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幸福观19.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
24、而异。请在所给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4分)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 , , , , 。六、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12年2月16日晚,北京市东直门的一家餐饮店发生火灾,消防车在赶赴救火现场途中,大量社会车辆不仅不让行,反而抢道超车。有网友将此情况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后,一时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和消防车抢道,堵塞的是公共道德。”有网友说:“如果着火的是我们自己家
25、,我们也要抢消防车的道吗?”还有网友说:“即使不是开车,我们抢道占道的事情还少吗?我们都习惯了!”材料二: 2012年4月19日,天津的出租车司机搭载了一名盲人乘客,了解到他准备找工作,到达目的地后,的哥拒收盲人的车费,说:“我不伟大啊,你别觉着我多伟大,只因为我挣钱比你容易!”此情此景被后来的乘客看在眼里,坚持为盲人乘客垫付车费,并对的哥说了同样的话,“我也不伟大,我挣钱比您也容易点。”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爱心之举,但却感动了一大批网友,纷纷表示要以一己之力将“正能量”传递下去。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整齐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上不封顶。高二语文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