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一标四化”教学案例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执教:颜雪课 题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材分析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深化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在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中了解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在编写上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即从结合计数器等直观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进行计算,逐步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2、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归纳能力、想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核心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核心问题1、 你会看图列出四个算式吗?2、 你有什么发现吗?3、 你会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吗?核心教学活动摆一摆 说一说教学准备课件 小棒 计数器 课时1课时教 学 过 程项目初 备 设计意图明标一、 课前准备。1.填一填2.看计数器写数。3.看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欲望。落标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4。(1)请学生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看着你自己
3、摆的小棒图,你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算式吗?10+313 3+1013(老师板书)(2)理解算理,讨论:10+3=13,算式中各数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10加3得13?(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理解)同样方法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并理解算理。(3)观察两组算式都有什么发现?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十几减几就等于十,十几减十就等于几。2.教学例5。(1)课件出示计数器所拨的数字让学生试着列式。 (2)引导学生用计数器拨珠帮助学生计算。让学生上台边拨珠边讲:先拨11,加2就在个位上拨入2。教师小结:先把个位上的1和2相加得3,10再加3得13。 (3)同理用计数器帮助计算13-2=11,并说说算理。(4
4、)认识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每一个加减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在减法算式里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边说边板书)引出课题: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测标三、巩固练习1、看图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2、想想做做。3、看图列式计算。4、巩固提高题摘苹果。四、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五、作业。板书设计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0 + 3 = 133 + 10 = 1311 + 2 = 13加数 加数 和13 - 3 10 13 - 10 313 - 2 11被减数 减
5、数 差反思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教学,相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在组织课堂纪律上也有一定的难度。现将对本节课作如下反思:优点:1、整节课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思路是清晰的,也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2、本节课的知识不算太难,于是我就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操作,多练习,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本节课学会。不足之处:1、时间掌控的不合理。面对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突发状况太多,在组织课堂纪律上耽误时间过多,整节课感觉很仓促,导致最后巩固练习部分没有完成。2、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在让学生观
6、察两组算式发现算理一环节,在设计时预设的太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让自己归纳总结比较困难,也说不出10加几等于十几。这时没有必要硬要他们得出这个规律,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算法就可以了,只要有道理得要加以肯定。也可在摆小棒列出算式后就引导学生得出算理应该效果更好一些,这块儿耽误时间较多。 3、在教学中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出现冷场尴尬的局面。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学起来比较容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应该由老师先“扶”着学,再“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这样课堂上也不至于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象。一节课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总有很多优缺点。由于课前准备不十分充分且经验不足,一些环节处理的不熟练和不够完整,驾驭课堂能力还需尽快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吸取经验,多多钻研,也谢谢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