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矿山环境保护第六章第六章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 主讲:杨娟娟主讲:杨娟娟主要内容新新“环保法环保法”生态环境相关要求生态环境相关要求我国矿产资源总体状况我国矿产资源总体状况一一二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三三四四矿区土地复垦及其技术矿区土地复垦及其技术6.1 我国矿产资源总体状况我我我我国国国国是是是是世世世世界界界界上上上上矿矿矿矿产产产产资资资资源源源源总总总总量量量量丰丰丰丰富富富富、矿矿矿矿种种种种比比比比较较较较齐齐齐齐全全全全的的的的少少少少数数数数几几几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个资源大国之一。个资源大国之一。个资源大国之一。截截截截至至至至2007200720072007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底底底底,全全全全国国国国共共共共发发发发现现现现矿矿矿矿产产产产193193193193种种种种,已已已已探探探探明明明明资资资资源源源源储储储储量量量量的的的的159159159159种种种种,已已已已发发发发现现现现矿矿矿矿床床床床、矿矿矿矿点点点点20202020多多多多万万万万处处处处,其其其其中中中中有有有有查查查查明明明明资资资资源源源源储储储储量的矿产地量的矿产地量的矿产地量的矿产地1.81.81.81.8万余处。万余处。万余处。万余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矿业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矿业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矿业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矿业大国。2008-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和消耗量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和消耗量“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采选业投资完成期间,全国煤炭采选业投资完成期间,全国煤炭采选业投资完成期间,全国煤炭采选业投资完成1.251.251.251.25万亿元,是万亿元,是万亿元,是万亿元,是“十五十五十五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期间投资总额的期间投资总额的期间投资总额的6.56.56.56.5倍。倍。倍。倍。产能建设亦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量由产能建设亦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量由产能建设亦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量由产能建设亦大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量由2007200720072007年的年的年的年的26.4.4.2526.4.4.2526.4.4.2526.4.4.25亿吨,增加到亿吨,增加到亿吨,增加到亿吨,增加到2012201220122012年的年的年的年的36.536.536.536.5亿吨,增长亿吨,增长亿吨,增长亿吨,增长45%45%45%45%。重点建设神东、晋北、晋东、蒙东重点建设神东、晋北、晋东、蒙东重点建设神东、晋北、晋东、蒙东重点建设神东、晋北、晋东、蒙东(东北东北东北东北)、云贵、河南、鲁、云贵、河南、鲁、云贵、河南、鲁、云贵、河南、鲁西、晋中、两淮、黄陇西、晋中、两淮、黄陇西、晋中、两淮、黄陇西、晋中、两淮、黄陇(华亭华亭华亭华亭)、冀中、宁东、陕北、冀中、宁东、陕北、冀中、宁东、陕北、冀中、宁东、陕北13131313个大型个大型个大型个大型亿吨级煤炭基地。亿吨级煤炭基地。亿吨级煤炭基地。亿吨级煤炭基地。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例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例 位位位位于于于于我我我我国国国国西西西西北北北北之之之之东东东东部部部部,面面面面积积积积20.5620.5620.5620.56万万万万平平平平方方方方公公公公里里里里,其其其其中中中中含含含含煤煤煤煤面面面面积积积积4.774.774.774.77万万万万平平平平方方方方公公公公里里里里,占占占占全全全全省省省省的的的的23%23%23%23%,全全全全省省省省10101010个个个个地地地地(市市市市)中中中中的的的的9 9 9 9个个个个地地地地(市市市市)含含含含(产产产产)煤煤煤煤炭炭炭炭,其其其其中中中中榆榆榆榆林林林林、延延延延安安安安、铜川、渭南、咸阳和宝鸡六市的煤炭资源和产能占据全省的铜川、渭南、咸阳和宝鸡六市的煤炭资源和产能占据全省的铜川、渭南、咸阳和宝鸡六市的煤炭资源和产能占据全省的铜川、渭南、咸阳和宝鸡六市的煤炭资源和产能占据全省的90%90%90%90%以上。以上。以上。以上。陕西省煤炭资源简况陕西省煤炭资源简况我国小矿山所占比例大。一些地方小矿乱采滥挖,采我国小矿山所占比例大。一些地方小矿乱采滥挖,采我国小矿山所占比例大。一些地方小矿乱采滥挖,采我国小矿山所占比例大。一些地方小矿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现象尤其突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导致资富弃贫现象尤其突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导致资富弃贫现象尤其突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导致资富弃贫现象尤其突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导致资源的严重破坏和严重的环境问题。源的严重破坏和严重的环境问题。源的严重破坏和严重的环境问题。源的严重破坏和严重的环境问题。问题问题1 1:乱采滥挖,大矿小开:乱采滥挖,大矿小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问题问题问题问题问题问题2:过量开采,过量出口优势矿产普遍存在过量开采,过量出口的问题,导致优势矿产普遍存在过量开采,过量出口的问题,导致优势矿产普遍存在过量开采,过量出口的问题,导致优势矿产普遍存在过量开采,过量出口的问题,导致矿产储量过快消耗。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生产总量矿产储量过快消耗。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生产总量矿产储量过快消耗。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生产总量矿产储量过快消耗。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生产总量控制难度加大,总量控制指标难以得到严格执行。过控制难度加大,总量控制指标难以得到严格执行。过控制难度加大,总量控制指标难以得到严格执行。过控制难度加大,总量控制指标难以得到严格执行。过度开采易导致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度开采易导致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度开采易导致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度开采易导致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问题3:粗放开发,低效利用以煤炭为例,煤炭资源回采率仅为以煤炭为例,煤炭资源回采率仅为以煤炭为例,煤炭资源回采率仅为以煤炭为例,煤炭资源回采率仅为2020202030%30%30%30%,这意味,这意味,这意味,这意味着每开采着每开采着每开采着每开采1 1 1 1吨煤炭,将浪费和破坏约吨煤炭,将浪费和破坏约吨煤炭,将浪费和破坏约吨煤炭,将浪费和破坏约4 4 4 4吨资源。吨资源。吨资源。吨资源。矿产利用率低下,导致矿区内大量矸石、尾矿的堆积,矿产利用率低下,导致矿区内大量矸石、尾矿的堆积,矿产利用率低下,导致矿区内大量矸石、尾矿的堆积,矿产利用率低下,导致矿区内大量矸石、尾矿的堆积,是诱发矿山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诱发矿山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诱发矿山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诱发矿山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问题4:重采轻治,破坏环境点多面广的露天采矿,大量剥离山体植被和土层,破坏生点多面广的露天采矿,大量剥离山体植被和土层,破坏生点多面广的露天采矿,大量剥离山体植被和土层,破坏生点多面广的露天采矿,大量剥离山体植被和土层,破坏生态环境。井工开采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造成矿区耕地破态环境。井工开采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造成矿区耕地破态环境。井工开采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造成矿区耕地破态环境。井工开采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造成矿区耕地破坏,污染了地表水体,破坏了地下水系统。由于我国长期坏,污染了地表水体,破坏了地下水系统。由于我国长期坏,污染了地表水体,破坏了地下水系统。由于我国长期坏,污染了地表水体,破坏了地下水系统。由于我国长期重开采轻治理,缺乏矿山环境恢复保证措施,目前我国矿重开采轻治理,缺乏矿山环境恢复保证措施,目前我国矿重开采轻治理,缺乏矿山环境恢复保证措施,目前我国矿重开采轻治理,缺乏矿山环境恢复保证措施,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山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山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山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总体在恶化,总体在恶化,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局部在改善,局部在改善,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生态赤字逐渐扩大。6.4.4.2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扩大范围扩大程度加剧程度加剧生态破坏生态破坏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矿产产资资源源开开发发具具体体影影响响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矿产产资资源源开开采采对对植植被被影影响响间接间接影响影响直接直接破坏破坏表土剥离,表土剥离,直接破坏直接破坏植被生活环境,植被生活环境,最终造成斑块状最终造成斑块状荒漠化荒漠化塌陷塌陷造成造成区域林草涵养水层漏失,区域林草涵养水层漏失,造造成成林草地功能减退林草地功能减退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生态林地生态功能减退功能减退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荒漠化扩大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荒漠化范围扩大荒漠化范围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生态环境总体变化趋势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142014年年3 3月卫星图片月卫星图片占压土地占压土地破坏原自然生态环境的连续性破坏原自然生态环境的连续性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142014年年3 3月卫星图片月卫星图片生态环境恢复速度慢,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恢复速度慢,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露天开采区域露天开采区域露天开采区域露天开采区域露天采坑露天采坑露天采坑露天采坑地貌改变地貌改变地貌改变地貌改变土壤破坏土壤破坏土壤破坏土壤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含水层含水层含水层含水层破坏破坏破坏破坏地表水、大气污地表水、大气污地表水、大气污地表水、大气污染染染染+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裂缝地裂缝地裂缝地裂缝塌陷坑塌陷坑塌陷坑塌陷坑塌陷区塌陷区塌陷区塌陷区地裂缝、塌陷坑地裂缝、塌陷坑地裂缝、塌陷坑地裂缝、塌陷坑地表植地表植地表植地表植被影响被影响被影响被影响含水层含水层含水层含水层破坏破坏破坏破坏地表水漏失地表水漏失地表水漏失地表水漏失+地貌地貌地貌地貌改变改变改变改变+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塌陷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塌陷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塌陷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塌陷区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构筑物建构筑物建构筑物建构筑物受损房屋受损房屋受损房屋受损房屋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排矸场排矸场排矸场排矸场矸石山压占土矸石山压占土矸石山压占土矸石山压占土地地地地占压土地占压土地及地表植被及地表植被增大水土流增大水土流失失潜在危潜在危险险地表水、大气地表水、大气污染污染+排矸场排矸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排矸场生态环境影响排矸场生态环境影响排矸场生态环境影响排矸场生态环境影响排矸场潜在的自燃危险排矸场潜在的自燃危险排矸场潜在的自燃危险排矸场潜在的自燃危险矸石山自燃矸石山自燃矸石山自燃矸石山自燃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废水排放污废水排放污废水排放污废水排放排污口排污口排污口排污口排污口排污口排污口排污口地表水体污染地表水体污染地表水体污染地表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动植物安全影响动植物安全影响动植物安全影响动植物安全影响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表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表水受影响地表水受影响地表水受影响地表水受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废气排放:污染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土壤废气排放:污染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土壤废气排放:污染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土壤废气排放:污染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土壤锅炉烟气锅炉烟气锅炉烟气锅炉烟气储煤场粉尘储煤场粉尘储煤场粉尘储煤场粉尘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4.4.3 环保法中有关生态环境的要求环保法中有关生态环境的要求原原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19891989年年1212月月2626日第日第2222号主席令公布施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修订后修订后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 (20142014年年4 4月月2424日第日第9 9号主席令公布,号主席令公布,20152015年年1 1月月1 1日施行)日施行)共有共有4 4条涉及生态环境条涉及生态环境共有共有1212条涉及生态环境条涉及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法律的高度70年代年代末端治理末端治理80年代年代防治结合防治结合90年代年代过程控制过程控制2014新新保护优先保护优先环保理念提前环保理念提前 6.4.4.1 土地复垦概况土地复垦概况 6.4.4.2 矿山复垦方法矿山复垦方法 6.4.4.3 矿山复垦费用矿山复垦费用 6.4.4.4 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6.4.4 矿区土地复垦及其技术矿区土地复垦及其技术 6.4.4.1 土地复垦概述 6.4.4.1.1 土地的基本特性土地的基本特性 6.4.4.1.2 土地的分类土地的分类 6.4.4.1.3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 6.4.4.1.4 土地环境问题土地环境问题 6.4.4.1.5 矿山复垦概况矿山复垦概况 6.4.4.1.1 土地的基本特性土地是植物生成、发育和动物栖息、繁衍所不可离开的场所。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建设也都离不开土地是植物生成、发育和动物栖息、繁衍所不可离开的场所。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建设也都离不开土地。土地具有以下特征:土地。土地具有以下特征:n位置的固定性:位置的固定性:每一块土地都有固定的三维空间(长、宽、高)位置和一定的外表形态,如山地、每一块土地都有固定的三维空间(长、宽、高)位置和一定的外表形态,如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等。丘陵、高原、平原等。n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有限的。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一种土地类型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有限的。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一种土地类型的利用面积增加了,另一种土地类型面积必然减少。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合的利用面积增加了,另一种土地类型面积必然减少。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最大限度地节约每一寸土地资源。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最大限度地节约每一寸土地资源。n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土地是植物生长的母体和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一切经济土地是植物生长的母体和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一切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其他物质不能替代的。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其他物质不能替代的。n土地资源的可更新性:土地资源的可更新性:自然因素作用下,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不断地经历自然因素作用下,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不断地经历着淋浴、迁移、转化等循环过程;土地上的植物、动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在较长的时间尺度着淋浴、迁移、转化等循环过程;土地上的植物、动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在较长的时间尺度内也处于周而复始的自然动态平衡中。所以,一般来讲,土地具有可更新性。内也处于周而复始的自然动态平衡中。所以,一般来讲,土地具有可更新性。但是,当人类活动破坏了土地的自然动态平衡,土地的可更新性特征将随之丧失。但是,当人类活动破坏了土地的自然动态平衡,土地的可更新性特征将随之丧失。n土地随时间的变化性:土地随时间的变化性: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土地的性质和形态也发生同步变化。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土地的性质和形态也发生同步变化。n土地用途的广泛性:土地用途的广泛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被广泛用于农业、牧业、交通、城乡居民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被广泛用于农业、牧业、交通、城乡居民点等,由于人类与土地矛盾的日趋紧张,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点等,由于人类与土地矛盾的日趋紧张,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6.4.4.1.1 土地的基本特性 6.4.4.1 土地复垦概述 6.4.4.1.1 土地的基本特性土地的基本特性 6.4.4.1.2 土地的分类土地的分类 6.4.4.1.3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 6.4.4.1.4 土地环境问题土地环境问题 6.4.4.1.5 矿山复垦概况矿山复垦概况 6.4.4.1.2 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3 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地利用现状分类。按照不同的目的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的的分类。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三种分类:(1 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2 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土地资源的类型土地资源的类型耕地耕地林地林地草地草地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农业用地6.4.4.1.2 土地分类 6.4.4.1 土地复垦概述 6.4.4.1.1 土地的基本特性土地的基本特性 6.4.4.1.2 土地的分类土地的分类 6.4.4.1.3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 6.4.4.1.4 土地环境问题土地环境问题 6.4.4.1.5 矿山复垦概况矿山复垦概况 6.4.4.1.3 土地资源状况世界全球全球总面面积:6.106.10 10108 8kmkm2 2陆地面地面积1.481.48 10108 8kmkm2 2,包括,包括南极大南极大陆和高山冰和高山冰川覆盖的土地在内,川覆盖的土地在内,无冰无冰陆地面地面积1.341.34 10108 8kmkm2 2这就是人就是人类赖以生以生存和存和发展的基地。展的基地。按按6060亿世界人口,世界人口,人均人均2.5hm2.5hm2 2。而全。而全世界土地面世界土地面积中,中,耕地耕地仅占占10.8%10.8%。牧场牧场23.223.2水库、水库、河流、河流、湖泊湖泊2.42.4城市、城市、工矿企工矿企业、道业、道路路3.23.2耕地、耕地、果园果园10.610.6森林森林30冰川、沙地及被人们冰川、沙地及被人们过度耕地而贫瘠的土过度耕地而贫瘠的土地地30冻土带冻土带6.5沼泽地沼泽地3.2沙漠沙漠6.939.4%60.6%土地资源有限!土地资源有限!6.4.4.1.3 土地资源状况世界土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960 104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hm2,相当于世界水,相当于世界水平的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0.106hm2,不足世界人均,不足世界人均数的数的43%。6.4.4.1.3 土地资源状况中国6.4.4.1.3 土地资源状况中国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类型丰富,农业用地占主导地土地类型丰富,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草地、林地比重大;位,草地、林地比重大;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资源区域差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显著,耕地分布不均衡,土地垦殖异显著,耕地分布不均衡,土地垦殖指数低,林地、草地生产力低下;指数低,林地、草地生产力低下;未利用土地中,大部分分布在西北未利用土地中,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开发难度大。6.4.4.1.3 土地资源状况中国水田为主的耕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水田插秧旱田为主的耕地东北大平原的耕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敦煌附近的戈壁荒漠草原和草地呼伦贝尔草原羌塘高原上的草原森 林大兴安岭的樟子松海南岛热带季雨林沙 漠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广大南北气温的差异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东东东东东东南南南南南南季季季季季季风风风风风风西西西西西西南南南南南南季季季季季季风风风风风风非非 季季 风风 区区季季 风风 区区1.9编码编码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面积/104hm4百分比百分比/%土地调查总面积土地调查总面积95067.62100.01耕地小计耕地小计13003.9213.7其其中中灌溉水田灌溉水田2857.23.01水浇地水浇地2167.022.28旱地旱地7391.987.782园地园地1002.381.03林地林地22760.8723.94牧草地小计牧草地小计26606.4.4828.0其中:天然草地其中:天然草地26273.9327.64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07.532.56交通用地交通用地546.770.67水域小计水域小计4230.884.58未利用土地小计未利用土地小计24508.7926.8其其中中荒草地荒草地4926.4.466.18盐碱地盐碱地1016.821.07沼泽地沼泽地430.340.45沙地沙地5048.926.4.4.31中国主要土地资源类型中国主要土地资源类型世界农业史前时期与现代土地利用面积比较世界农业史前时期与现代土地利用面积比较类别类别农业史前时期农业史前时期19801980年年19901990年年19921992年年人口(万人)人口(万人)30003000445300445300529200529200557234557234耕地面积(万耕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174617461350135013461346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392039202551255124162416森林面积(万森林面积(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49864986421042104027402738803880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平方米)(平方米)16620001662000945494547609760969636963草原面积(万草原面积(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41364136348034803402340234243424人均草原面积人均草原面积(平方米)(平方米)13786661378666781478146428642861456145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中国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年代年代耕地耕地(万平方千米)(万平方千米)人口人口(万人)(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汉代36.165649.06401唐代、明代44.455291.984001900年56.5236681.015401949年97.8754167.018071957年111.8064653.017291980年99.3498706.010061990年96.67114333.08361993年96.4.42118517.08051995年94.97121121.0784 6.4.4.1 土地复垦概述 6.4.4.1.1 土地的基本特性土地的基本特性 6.4.4.1.2 土地的分类土地的分类 6.4.4.1.3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 6.4.4.1.4 土地环境问题土地环境问题 6.4.4.1.5 矿山复垦概况矿山复垦概况 6.4.4.1.4 土地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湿地减少湿地减少耕地日趋减少耕地日趋减少水环境恶化水环境恶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壤污染n土壤:土壤: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土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土层。它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层。它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固、液、气三相共存。固、液、气三相共存。土壤的概述土壤的概述裸裸露露岩岩石石成成熟熟土土壤壤原原始始土土壤壤成成土土母母质质耕耕作作土土壤壤风风化化 作作用用经经微微生生物物、低低等等植植物物改改造造经经草草本本植植物物、木木本本植植物物改改造造耕作培育耕作培育土土 壤肥沃壤肥沃土壤退化土壤退化合理耕作经营合理耕作经营不合理不合理耕作经营耕作经营用养结合用养结合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过程风化作用的类型p风化的结果风化的结果使大岩石变成碎块,增大接触面,使大岩石变成碎块,增大接触面,更利于化学风化进行。更利于化学风化进行。n物理风化:物理风化: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发生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又叫机械风化作用。物理变化的过程。又叫机械风化作用。p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温度变化,水分冻结,风力,流水,温度变化,水分冻结,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冰川的摩擦力等。n化学风化化学风化: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主要因素:水、二氧主要因素:水、二氧化碳、氧气等化碳、氧气等 n主要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主要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4个:个:p溶解作用:溶解作用:矿物在水中溶解的过程。造岩矿物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方解石矿物在水中溶解的过程。造岩矿物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方解石白云石白云石橄橄榄石榄石辉石辉石角闪石角闪石斜长石斜长石正长石正长石黑云母黑云母白云母白云母石英。石英。p水化作用:水化作用:矿物与水相结合。如赤铁矿变成褐铁矿。矿物与水相结合。如赤铁矿变成褐铁矿。p水解作用:水解作用:矿物与水相遇,引起矿物分解并形成新矿物。如正长石水解后释放出钾离子,矿物与水相遇,引起矿物分解并形成新矿物。如正长石水解后释放出钾离子,变成了高岭石。变成了高岭石。p氧化作用:氧化作用: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许多矿物和岩石表面染成红褐色。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许多矿物和岩石表面染成红褐色。风化作用的类型n生物风化:生物作用使岩石就地引起的破坏。生物风化:生物作用使岩石就地引起的破坏。n主要因素:主要因素:p 根系的压力和根系分泌物根系的压力和根系分泌物 10-15磅磅/cm2p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酸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酸风化作用的类型 6.4.4.1 土地复垦概述 6.4.4.1.1 土地的基本特性土地的基本特性 6.4.4.1.2 土地的分类土地的分类 6.4.4.1.3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 6.4.4.1.4 土地环境问题土地环境问题 6.4.4.1.5 矿山复垦概况矿山复垦概况 n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和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和应考虑的因素p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p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p矿山土地复垦、土地使用方式及种植植物的选择矿山土地复垦、土地使用方式及种植植物的选择n矿山土地复垦设计的内容矿山土地复垦设计的内容n采矿工业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采矿工业对土地资源的破坏6.4.4.1.5 矿山复垦概述 矿床开采过程中采出大量矿石和岩石,必然出现一定范围的矿床开采过程中采出大量矿石和岩石,必然出现一定范围的采空区、塌陷区、废石场和尾矿池采空区、塌陷区、废石场和尾矿池。因。因而而破坏破坏了采矿场地范围内的土地,使这部分土地失去了原先的用途;而且由于废水的排放以及其他了采矿场地范围内的土地,使这部分土地失去了原先的用途;而且由于废水的排放以及其他污染污染源源的作用,对采矿场范围外的土地利用,还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的作用,对采矿场范围外的土地利用,还会带来严重的危害。6.4.4.1.5 矿山复垦概述采矿工业与其他工业、城镇建设有采矿工业与其他工业、城镇建设有所不同,后者一经占用的土地一般不所不同,后者一经占用的土地一般不能再利用;而采矿工业占用的土地随能再利用;而采矿工业占用的土地随着矿山生产活动的日趋结束,绝大部着矿山生产活动的日趋结束,绝大部分经过恢复后仍可用于农、林、牧、分经过恢复后仍可用于农、林、牧、渔业或旅游业,若条件合适,也可以渔业或旅游业,若条件合适,也可以作为发展其他工业或城乡建设用地。作为发展其他工业或城乡建设用地。恢复、再利用矿山开采所破坏的土地恢复、再利用矿山开采所破坏的土地称之称之矿山复垦矿山复垦。6.4.4.1.5 矿山复垦概述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p首先应根据采矿地质条件、发展远景及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出矿山土地复垦规划。首先应根据采矿地质条件、发展远景及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出矿山土地复垦规划。p复土与修坡工作要保持与开采、排弃顺序相协调,且尽可能利用矿山的采、装、运设备。复土与修坡工作要保持与开采、排弃顺序相协调,且尽可能利用矿山的采、装、运设备。p保持良好的土壤质量,必要时原有的表土层须预先剥离、储存保持良好的土壤质量,必要时原有的表土层须预先剥离、储存(包括采矿场或剥离物排包括采矿场或剥离物排弃场弃场)。对有毒物料必须埋掉,其埋深不小于。对有毒物料必须埋掉,其埋深不小于1m,保证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对农作物,保证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对农作物来说,来说,pH值一般以值一般以48为宜。为宜。p铺垫表土要保证植物的种植深度,同时应进行必要的化学分析试验,搞清土壤的物理机铺垫表土要保证植物的种植深度,同时应进行必要的化学分析试验,搞清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农业化学性质。械性质和农业化学性质。6.4.4.1.5 矿山复垦概述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p矿区地表特征,如地形、地貌等;矿区地表特征,如地形、地貌等;p矿区环境因素,如气候、气象、周围城镇、居民点的分布,矿山开采前该地区环境现状及矿山开采矿区环境因素,如气候、气象、周围城镇、居民点的分布,矿山开采前该地区环境现状及矿山开采后可能造成的污染;后可能造成的污染;p矿区表层耕植土及覆盖岩土的厚度、物理机械性质、化学特性、表土肥沃程度等;矿区表层耕植土及覆盖岩土的厚度、物理机械性质、化学特性、表土肥沃程度等;p矿床开采方法对土地破坏和占用的状况,废石及尾矿的排弃方式及复垦的可能性;矿床开采方法对土地破坏和占用的状况,废石及尾矿的排弃方式及复垦的可能性;p矿山原有植被的调查,再种植及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矿山原有植被的调查,再种植及综合利用的可能性;p复垦设备及采矿设备的通用性;复垦设备及采矿设备的通用性;p复垦成本,经济效益及复垦周期等。复垦成本,经济效益及复垦周期等。6.4.4.1.5 矿山复垦概述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p矿区地表特征,如地形、地貌等;矿区地表特征,如地形、地貌等;p矿区环境因素,如气候、气象、周围城镇、居民点的分布,矿山开采前该地区环境现状及矿山开采矿区环境因素,如气候、气象、周围城镇、居民点的分布,矿山开采前该地区环境现状及矿山开采后可能造成的污染;后可能造成的污染;p矿区表层耕植土及覆盖岩土的厚度、物理机械性质、化学特性、表土肥沃程度等;矿区表层耕植土及覆盖岩土的厚度、物理机械性质、化学特性、表土肥沃程度等;p矿床开采方法对土地破坏和占用的状况,废石及尾矿的排弃方式及复垦的可能性;矿床开采方法对土地破坏和占用的状况,废石及尾矿的排弃方式及复垦的可能性;p矿山原有植被的调查,再种植及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矿山原有植被的调查,再种植及综合利用的可能性;p复垦设备及采矿设备的通用性;复垦设备及采矿设备的通用性;p复垦成本,经济效益及复垦周期等。复垦成本,经济效益及复垦周期等。6.4.4.1.5 矿山复垦概述影响矿山土地复垦与植物种植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影响矿山土地复垦与植物种植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影响矿山土地复垦与植物种植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影响矿山土地复垦与植物种植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pp废石材料的结构和含酸程度;废石材料的结构和含酸程度;废石材料的结构和含酸程度;废石材料的结构和含酸程度;pp废石堆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废石堆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废石堆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废石堆的结构及其稳定性;pp废石的岩性;废石的岩性;废石的岩性;废石的岩性;pp废石中的有毒元素;废石中的有毒元素;废石中的有毒元素;废石中的有毒元素;pp粉尘对植物的危害;粉尘对植物的危害;粉尘对植物的危害;粉尘对植物的危害;pp废石的湿度;废石的湿度;废石的湿度;废石的湿度;pp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气候条件;pp地形条件对植物种植的适应程度。地形条件对植物种植的适应程度。地形条件对植物种植的适应程度。地形条件对植物种植的适应程度。6.4.4.1.5 矿山复垦概述 矿山复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矿山复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技术复垦技术复垦与与土地资源再利用土地资源再利用两大部分。从广义上讲复垦是采矿工程的两大部分。从广义上讲复垦是采矿工程的延续和组成部分,最佳的复垦方法应与采矿工艺密切配合、统一规划、协调进行,既满足采矿生产的要求,延续和组成部分,最佳的复垦方法应与采矿工艺密切配合、统一规划、协调进行,既满足采矿生产的要求,又符合复垦的需要,从而达到较佳的经济效益。又符合复垦的需要,从而达到较佳的经济效益。矿山的土地复垦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未来土地的矿山的土地复垦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未来土地的复垦及使用方式。复垦及使用方式。齐大山铁矿复垦齐大山铁矿复垦6.4.4.1.5 矿山复垦概述未来土地的使用方式:未来土地的使用方式:p农业复垦农业复垦 将土地恢复供农业使用。将土地恢复供农业使用。p林业复垦林业复垦 恢复专门用于营造人工林、用材林的土地。恢复专门用于营造人工林、用材林的土地。p牧业复垦牧业复垦 将土地恢复供种植牧草和植被绿化,恢复生态平衡。将土地恢复供种植牧草和植被绿化,恢复生态平衡。p其它用途其它用途 例如可将采场改造成水库养鱼池或者尾矿池,以及恢复土地供建筑和其他生产用途。例如可将采场改造成水库养鱼池或者尾矿池,以及恢复土地供建筑和其他生产用途。6.4.4.1.5 矿山复垦概述n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和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和应考虑的因素p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矿山土地复垦的基本要求p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矿山复垦应考虑的因素p矿山土地复垦、土地使用方式及种植植物的选择矿山土地复垦、土地使用方式及种植植物的选择n矿山土地复垦设计的内容矿山土地复垦设计的内容n采矿工业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采矿工业对土地资源的破坏6.4.4.1.5 矿山复垦概述矿山土地复垦设计的内容矿山土地复垦设计的内容p在矿山在矿山规划阶段规划阶段应对土地资源的现状、矿区周围环境要素进行调研,在矿山开采前提交环境影响报应对土地资源的现状、矿区周围环境要素进行调研,在矿山开采前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告书。p在矿山开采与复垦工程方案的在矿山开采与复垦工程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最佳开采与复垦可行方案评价土地资源恢复、,提出最佳开采与复垦可行方案评价土地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