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综合性主题好玩的泥巴 一、主题来源:现在,幼教界倡导本土化的园本课程的建构。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也想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活动,可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素材。在一次幼儿玩沙活动中,我们发现了有可利用价值的资源泥巴。一次,小朋友们在沙坑里玩,只见王子豪用树枝在沙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长方形,说:“这是我给爸爸造的篮球场,我爸爸最喜欢打篮球了,要是能做个篮球送给他就好了,爸爸一定会很开心。”孩子用沙试了半天,也没有能做出一个理想中的篮球来。这时,有一个双脚粘满泥土的同伴从他身边走过,脚上的泥掉下了一块。他看了看,捡起来,一会儿就搓成了一个球状,立即开心地欢呼起来“我爸爸有篮球啦!”孩子们
2、都围过去看。小朋友发现篮球是用泥做的,议论开了,这个说:“这有什么希奇,我还会做饼干呢!”“我也会!”孩子们的言行启发了我们事后的思考:泥巴的可塑性很强,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何不以泥巴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呢?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们开始查找相关资料,发掘设置泥巴可开展的活动,在活动中再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了一些活动,由此便生成了这个主题活动的系列活动。再通过整理,形成了现在的生成主题好玩的泥巴。二、主题目标:1、大胆、积极地用泥巴进行多种活动。2、了解泥土的多种用途,丰富幼儿有关泥土的各种知识经验。3、培养关爱周围环境,乐意亲近泥土的情感。三、主题网络图:好玩的泥巴美丽的泥娃娃(音乐)穿花衣
3、(美术)泥的用处多(生活)挖土工具(科学)运土(健康)各种各样的泥土(科学)玩泥巴(综合)有趣的泥土(综合)泥画(美术)种黄豆(实践)亲亲泥土(科学)和泥(综合)四、主题评述:在整个主题活动的进行中,我们不断地进行着总结、反思,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即课程”的理念,同时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与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是同等的重要。活动中根据孩子自己生成的知识点调整了一些内容和进度。为了配合主题活动更好的进行,我们设置了多样的区角活动,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区角,我感到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行为是在活动中形成的。 “表扬是一种最廉价、
4、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对那些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充分理解他,宽容地对待他,更是耐心帮助他,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使他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长处,从而将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注重发现每一名幼儿的优点,给予孩子最大的鼓励与表扬,让我尝到了甜头。两周的活动让我们真正理解了纲要中的这段话:“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还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来学习知识、技能等。作为教师不要操之过急,不能让目标模式决定了教学过程,这样孩子终究要被老师牵
5、着鼻子走,而应将目标模式变成过程模式,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知识、能力适当调节活动的目标和进度,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你会发现当幼儿在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时,其思维的活跃、情绪的高涨、语言表达的流利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见,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让幼儿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实践中,我们懂得:与其把知识机械的传授给孩子,不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研究去获得知识和经验;与其让幼儿被动的接受学习的任务,不如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选择;与其着眼于幼儿的不足之处,不如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材料和场所,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其让幼儿单独学习,不如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一起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