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泵站深基坑施工方案方案东莞生态园燕岭湿地建设工程第一标段泵站进水管及湿地二区至中央水系连接管管沟钢板桩施工参见本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D223-19994、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249-885、 土方试验规程 SD128-876、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8、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
2、收规范GB50209-95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1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1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13、 施工图及有关资料。我公司ISO9001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施工作业指导书及有关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文明现场等文件。1.2编制基础1、我公司是城市市政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技术力量雄厚,有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的足够实力和能力。2、我公司多次承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对如何有效组织钢板桩深基坑的施工,实施工期紧迫的工程项目有丰富的经验。1.3编制原则1、确保工程安全的原则充分了解东莞生态园燕岭湿地
3、建设工程第一标段提升泵站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特点,使用成熟可靠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做好监控量测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安全。2、确保工期实现的原则优化施工组织,选用优良的机械设备,合理配置资源,采取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关键工期的实现,努力提前总工期。3、确保优质工程的原则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4、勇于技术创新的原则在做好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提高,加大投入,研究、推广新技术,勇于创新。5、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施工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文明施工;千方百计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尽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生活环境
4、,保证职工安全健康。二、工程概况2.1工程位置及规模本工程位于东莞市茶山镇,燕岭湿地建设工程第一标段建设总占地面积约62万,其中自然湿地1区:30.3万;自然湿地2区6.8万;垂直流人工湿地用地面积约25.5万。污水深度处理规模为10万立方/天;其中椭圆形反硝化池1座,长宽高(104m41m6m),提升泵站1层1 栋,建筑面积456,综合用房1层1栋;建筑面积1049.36;员工宿舍1层1栋,建筑面积1310.44;城市支路8号路宽12m,长约1207m(含3座桥梁),园区路长约792m(含4座桥梁),宽3.5m。其中包含:土方工程、道路工程(含路基处理及桥梁)、土建工程、装修装饰工程、电气工
5、程、给排水工程、工艺安装工程以及其他工程。2.2工程概述本工程基坑为提升泵站内集水池,基坑长12.2m,宽8.7m,原设计基坑底标高为-2.2m,由于南畲朗污水处理厂尾水标高降低-1.5m,致使提升泵站底标高降低为-3.7m,该区域地面标高约为3.0m左右,基坑开挖深度为6.7m,开挖面积为106.14。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提升泵站泵房,泵房为坡屋面,高7.0m,为框架砼结构,总体建筑面积456。其中本标段内的泵站900进水管过新开排渠段沟槽底标高为-2.77-2.96m,地面标高2.9m,沟槽开挖深度5.675.86m,长度62m。区域内主要为地表土及粉细沙层。以及湿地二区至中央水系
6、1500连接管沟槽底标高为-3.27m,地面标高约为2.8m,沟槽开挖深度6.07m,长度92m。由于施工图设计阶段该区域地面标高不明确,现场实测后发现开挖深度超过深基坑规定的深度,所以建议设计单位同样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以保证施工安全,具体施工方案参见本方案。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本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勘察报告由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提供,详参见东莞生态园燕岭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岩土勘察报告SK-DG-2008-18。特别强调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强腐蚀性。施工过程中对各类基础、桩等伸入地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制定了防止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的相应措施,保证工程的耐久性。2.3.1岩土层结构根据场
7、地新近勘察资料,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为ZK9号钻探点代表,涉及到的地层自上而下为:(1) 人工填土(厚度1.7m)人工填土(地层编号):黄褐色、灰褐色等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填成,局部含有少量的砖块、风化碎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的生活垃圾,湿,结构松散。(2)粉质粘土(厚度1.0m)粉质粘土(地层编号-1):灰色、黄褐色、可塑软塑,土质较均匀,含有少量植物根须,局部含有少量的腐殖质,摇振反应轻微,干强度低,韧性底。(3)粉、细砂(厚度9.7m)粉、细砂(地层编号-3):黄褐色、灰色、灰黑色,饱和,石英质,稍密,粒径较均匀。(4)粉质粘土(厚度1.1m)粉质粘土(地层编号):褐红色、红褐色、黄褐色,可
8、塑,残余原岩结构可见,属泥岩残积土,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5)强风化泥岩(厚度1.7m)强风化泥岩(地层编号-1):褐红色、红褐色,为泥岩,岩芯风化呈土状、碎块状,较坚硬,水泡易软化。2.3.2水文地质简况本次勘察钻孔中揭露有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孔隙潜水及南畲朗排渠渗透补给,经地下径流排泄,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在0.8m左右。2.3.3当地气象条件广东省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最暖为1998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1996年,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最冷为1
9、月份,最热为7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出现在1999年8月2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1(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日照时数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其中2000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59.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最少是1997年,仅有1558.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mm。最多为1997年,年雨量2074.0mm;最少为1996年,只有15
10、47.4mm。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三、施工部署3.1现场施工组织机构为安全、优质、按时完成提升泵站深基坑施工任务,管理人员均选派有类似工程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见下图3-1。燕岭湿地一标经理部项目副经理: 卓汉松土方作业班项目经理:杜子君钢板桩作业班混凝土作业班锚索作业班总施工:卓茂坤技术负责人:吴洁测量室:卓海鹏经营室:郑春亮物设室:陈灯和质安室:刘宝图3-1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3.2施工目标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安全目标:杜绝重伤以上(含重伤)伤亡事故,轻伤率控制在5以内。文明施工目标:争创东莞市生态园安全文明工地。环境保护目标:噪
11、音、粉尘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废气、废水(液)、废弃物按行业及东莞市有关规定处理。3.3 施工场地布置施工现场位于湿地二区,提升泵站区域。(1)施工便道:充分利用既有便道做施工用临时便道。(2)临时房屋:现场在8号路东侧搭设临时办公用房采用轻钢活板房,办公生活区配套设施用房、施工现场库房采用砖房。(3)施工现场供水:施工用水就近在其他标段项目部引入。(4)通讯设施:主要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施工现场、办公室等安装固定电话等通讯设备,施工现场配对讲机数部供联络使用。(5)施工排水:施工场地内基坑边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截面为300300mm(宽高),排水沟流水坡度为0.3%,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达
12、标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6)消防设施:现场配备消火栓1个、121干粉灭火器4个,铁锹、砂堆、斧头、钉耙等。(7)基坑周围防护:四周设置防护栏杆,高1.2m,采用48钢管制作,管间采用扣件连接,并涂刷成红白相间的警戒色,并增加警示标志。3.4资源配置计划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配备机械见表3-1。施工主要机械表 表3-1机械名称规格型号指标数量(台)计划进场时间汽车起重机Q2525t1 2009-12-30碴土运输车东风42009-12-30挖掘机PC2001.1m3/斗22009-12-30钢板桩打桩机PC30012009-12-30套管钻机12009-12-30注浆机12009-12-30钢
13、筋弯曲机GW4022009-12-30钢筋切断机GQ4022009-12-30交流电焊机BX6-250-F42009-12-30振捣器B-7542009-12-30潜水泵3kw扬高20m42009-12-30混凝土喷射机PZ-522009-12-30四、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案4.1基坑支护设计4.1.1设计原则 (1)根据开挖深度及地层性质,参照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15-20-97)规定,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2)基坑设计采取“安全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的原则。 (3)基坑支护设计使用期限为基坑竣工之日起6个月,且自基坑开挖起算,不超过12个月。4.1.2地下水、地表
14、水治理设计为保证基坑稳定、周围建筑物及道路的安全,需对基坑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合理的治理,具体的处理方案如下:(1)沿基坑周边设置拉森钢板桩止水。(2)地下水池基坑开挖时,坑顶设一道排水明沟,一方面排出坑内抽出的积水,另一方面阻断外界水流进入坑内。(3)基坑施工完毕,在坑底周边设一道排水明沟,并在坑底角点处布置集水坑(内径0.80.80.5m),具体位置应根据现场施工便利的原则确定,以利于坑内积水抽排。4.1.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对于基坑各侧:采用挂网喷射砼结合型钢板桩支护,桩顶设槽钢腰梁,外加三道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结构具体作法详见下图。此外,基坑坡顶周边需设置钢管安全护栏。图4.1 支护体系断
15、面图4.1.4基坑支护施工要点1、土方开挖(1)土方的开挖必须分层开挖,针对本工程情况,每层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5m,严禁超挖。(2)开挖过程中,严禁挖斗碰撞支护结构。(3)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变形监测,如发生变形过大或破坏迹象,应及时通知建设、设计单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4.1.5钢板桩施工(1)采用拉森型钢板桩。(2)钢板桩采用振动法成桩,沉桩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50,同时应保证锁口紧密。(3)钢板桩与钢腰梁之间,贴合不紧密处,应打入钢楔,确保钢腰梁与钢板桩贴合紧密。(4)钢板桩拔除应采用振动法进行,拔桩的开始点宜离开角桩5根桩以上,且宜用跳拔方式间隔进行。(5)钢板桩拔除时为防止地表沉
16、降,其空隙应用中粗砂充填密实。(6)桩顶采用工20a槽钢腰梁连接,外加三道预应力锚索锚固。4.1.5喷射砼护坡(1)面层喷射砼强度为C20,原材料采用P.O 42.5普硅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砾石,配合比(重量比)为水泥:砂:石子=1:2:2,水灰比宜为0.40.45。喷料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2)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进行。喷锚支护施作12小时以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3)喷射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环境确定,一般为37天。4.1.6其它技术要点(1)基坑顶各侧周围地面2m范围内不应增加附加荷载。2m范围以外附加荷载不
17、得超过15kPa。(2)地下部分施工完毕后,及时回填夯实。4.2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案4.2.1钢板桩的选用及检验根据工程所在地场地特点,结合钢板桩的特性、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选用的拉森型钢板桩,拉森型钢板桩宽度适中,抗弯性能好,其主要技术参数为:W=1600cm3,g=60kg/m,依地质资料及作业条件决定选用钢板桩长度912m长,要求钢板桩入土深度达桩长0.8倍以上。 本基坑投入钢板桩打拔桩机1台用于施工。打拔桩机为挖掘机加振动锤改装而成,振动锤为曰本产NPK-HP-7SXB型,激振力200kN。由于本工程为钢板桩用于基坑的临时支护和止水,故不需进行材质检验而只对其做外观检验,以便对不符合
18、形状要求的钢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内容。检查中要注意:对打入钢板桩有影响的焊接件应予以割除;有割孔、断面缺损的应予以补强;若钢板桩有严重锈蚀,应测量其实际断面厚度,以便决定在计算中是否需要折减。原则上要对全部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钢板桩需进行矫正。图4.2基坑支护平面图4.2.2钢板桩吊运及堆放装卸钢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钢板桩根数不宜过多,并应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捆起吊、钢筋捆扎、专人指挥。钢板桩堆放:钢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
19、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钢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钢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m,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m。4.2.3钢板桩打入方法钢板桩从中心开始打入第一片钢板桩,然后逐步向两边插打,最初的一、二块钢板桩的打设位置和方向要确保精度,以起到样板的作用。每完成3m测量校正1次,确保在同一直线上。每根钢板桩施打完毕后,即与槽钢焊接牢固。根据起吊能力确定逐根插打到稳定的深度,一般为2-3m,
20、待全部插打完毕后再依次打到设计标高。钢板桩合龙通过精确计算,确定龙口位置,配置相应规格的异形钢板桩,现场实测异形钢板桩的角度和尺寸,根据实际切割焊接异形钢板桩。(1)打桩机停在离打桩点就近的场地内,侧向施工,便于测量人员观察。挂上振动锤,升高。(2)锤下降,开液压口,拉一根桩至打桩锤下,锁口抹上润滑油,起锤。(3)对准桩与定位桩的锁口,锤下降,靠锤与桩自重压桩至一定深度不能下降为止。(4)试开打桩锤30s左右,停止振动,利用锤惯性打桩至坚实土层,开动振动锤打桩下降,控制打桩锤下降的速度,尽可能的使桩保持竖直,以便锁口能顺利咬合,提高止水能力。(5)板桩至设计高度前40cm时,停止振动,振动锤因
21、惯性继续转动一定时间,打桩至设计高度。(6)松开液压夹口,锤上升,打第二根桩,以上类推至打完所有桩。打桩前一般应在锁口内涂以黄油、锯末等混合物,在打完钢板桩后,开始进行钢板桩基坑内的止水处理。4.2.4钢板桩拔除方法1施工要点(1)钢板桩拔除采用振动锤,作业前对每个板桩的打入情况,作详细调查,以此判断拔桩作业的难易程度。(2)在地下部分主体结构全部浇筑完成后,进行锚索的切割工作,用振动锤进行拔桩。(3)在锚索全部拆除完成后,进行钢板桩的拔除。在拔桩时,采用振动锤进行拔除,拔一根清理一根。2拔桩注意事项(1)为防止将临近板桩同时拔出,宜将钢板桩和加固的槽钢逐根割断。(2)先割除钢板桩的支撑,然后
22、再拔钢腰梁钢板桩。(3)拔出的钢板桩应及时清除土砂,涂以油脂。变形较大的板桩需调直,完整的板桩要及时运出工地,堆置在平整的场地上。(4)如遇个别难拔的建议将钢板桩用振动锤再复打一次,可克服土的黏附力。(5)按与打板桩顺序相反的次序拔桩。3、拔除后土孔的处理对拔桩后留下的桩孔,必须及时回填处理。回填的方法采用填入法。填入法所用材料为石屑。4.2.5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由于地质结构复杂,钢板桩打拔施工中常遇到一些难题,常采用如下几点办法解决: 1、桩过程中有时遇上大的块石或其它不明障碍物,导致钢板桩打入深度不够,可采用转角桩或弧形桩绕过障碍物。 2、钢板桩杂填土地段挤进过程中受到石块等侧向挤压
23、作用力大小不同容易发生偏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纠偏:在发生偏斜位置将钢板桩往上拔l.0m2.0m,再往下锤进,如此上下往复振拔数次,可使大的块石被振碎或使其发生位移,让钢板桩的位置得到纠正,减少钢板桩的倾斜度。 3、钢板桩沿轴线倾斜度较大时,采用异形桩来纠正,异形桩一般为上宽下窄和宽度大于或小于标准宽度的板桩,异形桩可根据据实际倾斜度进行焊接加工;倾斜度较小时也可以用卷扬机或葫芦和钢索将桩反向拉住再锤击。 4、在基础较软处,有时发生施工当时将邻桩带入现象,采用的措施是把相邻的数根桩焊接在一起,并且在施打当桩的连接锁口上涂以黄油等润滑济减少阻力。(1)导向桩打好之后,以槽钢焊接牢固,确保导向桩不晃
24、动,以便打桩时提高精确度。(2)钢板桩起吊后人力将桩插入锁口,动作缓慢,防止损坏锁口,插入后可稍松吊绳,使桩凭自重滑入。(3)钢板桩振动插打到小于设计标高40cm时,小心施工,防止超深发生。(4)封口时,精确计算异形钢板桩的尺寸,确保止水质量。4.3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根据钢板桩施工与基坑开挖顺序安排,钢板桩施工完成并开挖第一层土后,即可施工锚索,下道锚索在上道锚索施工完成、基坑开挖至本道锚索以下0.5m处施作。锚索孔采用履带式土锚钻机湿法成孔,套管跟进护壁。钢绞线按设计要求编制成束,与一、二次注浆管一并安装。注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强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施加预应力、专用锚具锁定预应力。钻
25、孔施工前应注意核实锚索施工是否会对排洪渠渠底等地下建构筑物造成损害。钻孔前将基坑土方开挖至锚索位置以下0.5m处,平整并压实不小于8m宽的基面作为锚索施工作业面。紧邻工作面外开挖一矩形土坑收集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废浆等。在钢板桩上测放出锚索孔位,根据锚索孔位在相应钢板桩上割出180套孔。4.3.1施工工艺流程锚索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2所示。图4.2 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框图4.3.2钻孔施工选用自行式锚杆钻机湿法钻孔。为防止砂层、淤泥层坍孔,同时避免降低锚索锚固强度,采用套管跟进护壁。为此对钻具进行改进,使钻机具备钻进、退杆、跟管、退管等工程,从而满足跟管成孔、注浆需要。改进后的钻头形式如下图所
26、示。图4.3 套管护壁钻头形式示意图施工准备完成后,钻机走行至作业位置停置平稳。操作钻机液压系统调整钻机位置、导向架高度、倾斜角度,确保开孔施工精度。开孔时轻压慢钻,正常后转入常速钻进。遇到地层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钻进参数。钻进中不断自钻杆内泵入清水排出钻碴。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钻具直径、倾角、方位角,确保施工精度。锚索钻孔孔深应超过设计深度0.5m。终孔后及时清孔直至孔口返出清水。4.3.3锚索及注浆管制安锚索由钢绞线、端帽、隔离架组成。锚索制作采用3根1860级75钢绞线制作,使用前认真进行原材质量检查,清除表面油污和膜锈。每根钢绞线下料长度为20.0m,每根钢绞线自由段部分套入波纹管绝缘,波
27、纹管两端20cm范围抹黄油封闭、外缠电工胶带包封。每孔锚索按照设计要求将3根钢绞线与一、二次注浆管一并采用塑料卡环(水泥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间距1.5m布设、外缠铁丝编制成束。注浆管采用1520硬质塑料管,下料长度应满足孔口外端外露0.5m、内端距孔底0.1m为宜。其中二次注浆管在锚固段范围内间距0.5m垂直交叉对称钻取1.5出浆孔,出浆孔与内端外缠电工胶带包封,防止一次注浆时浆液进入二次注浆管。一、二次注浆管在外端作识别标识。注浆管内端距孔底宜为0.1m。锚索束前端安装端帽,端帽采用42钢管开口焊成锥形。安设锚索及注浆管前应清孔,清孔干净后退出钻杆,孔内套管保留,孔口以外套管拆除。成
28、孔检查签认后立即安设锚索及注浆管。将编制好的锚索束自套管内缓慢插入至设计深度,到位后在孔口填塞编制物,将锚索临时固定于孔中心并防止杂物入内。锚索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的95%,亦不得超深,以免外露长度不足。4.3.4锚索注浆一次注浆采用M30纯水泥浆,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将、注浆采用专用搅拌桶、注浆泵。浆液配合比为:水:水泥=0.4:1,每立方浆液水泥用量为1394kg。锚索束安装后,按照设计配合比配置浆液,水泥、水的用量现场应准确计量,浆液搅拌应充,随用随拌,在初凝前用完。注浆时,将锚索一次注浆管与注浆机出浆管连接,启动注浆泵,先泵入清水清通管道,并调整注浆压力至规定值
29、,稳压后正式注浆。一次注浆采用低压慢注,注浆过程中不宜中断。孔口大量溢浆后,停止注浆,拔出剩余套管。根据东莞地区经验,锚索一次注浆固结24h后开始锚索二次注浆。将二次注浆管与注浆机出浆管连接,启动注浆泵,调整注浆压力后开始注浆。二次注浆压力控制在2.54MPa,浆液配合比为:水:水泥=0.5:1,注浆过程中不宜中断,注浆速度不宜过快。二次注浆时,注浆压力出现攀升或注浆量达到规定值后停止注浆。注浆量根据试验孔资料确定。4.3.5腰梁及支座制安当锚固端锚固体固结期间,按照设计要求在孔口钢板桩上安装水平腰梁。腰梁采用20b槽钢与钢板桩焊接而成,槽钢接头采用钢缀板联接,钢缀板选型及焊接应满足有关钢结构
30、规程要求。腰梁与钢板桩空隙采用C25混凝土填充密实,锚索处穿80PVC管留孔通过。再对应锚索位置在腰梁上焊接传力支座,支座采用35035020锚垫板、斜铁焊接而成。所有焊缝应饱满,无虚焊,焊缝高度满足要求。4.3.6锚索张拉及锁定为防止浆体强度不足造成预应力松弛,当锚固体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张拉。张拉顺序考虑到对邻近锚索的影响,张拉顺序自段内两端向中央对称跳孔施作。张拉前先对张拉设备进行检查标定,检查锚固传力装置质量情况,整理锚索割除外露注浆管、绝缘管,穿入锚具和千斤顶。有监测要求的还需在穿入锚具和千斤顶前穿入轴力计。有检验要求的先进行抗拔力检验,再卸载进行张拉
31、锁定。在正式张拉前取设计拉力值的1.1倍预拉一到两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锚索体完整平直。本工程375规格锚索设计拉力220 kN、锁定预拉力为150kN。锚索张拉至设计拉力时,保持规定时间,观察其变位趋于稳定后,卸荷至锚锁锁定拉力进行锚索。锁定后如果发现有明显的预应力损失,应进行补偿张拉,张拉完后锚头挂铁丝网、用C30混凝土封锚。4.3.7检验与监测维护锚索检验含原材、浆体、抗拔力检验。其中抗拔力检验在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后进行。检验数量不小于总数5%、且不小于最初施作的3根。除最初施作的3根外,其余有代表性选取,并符合随机抽样原则。试拔检验最大检验荷载为锚索的设计轴向拉力的1.
32、2倍、且不超过锚索最大轴向拉力的0.8倍。初始荷载取设计拉力的0.1倍,逐级加荷,达到最大试验荷载后,观测15min再卸荷至0.1倍量测位移,然后进行正常张拉锁定。试拔结果应满足承载力验收标准。锚索监测数量不小于总数2%、且不小于3根。锚索监测方法详见专项试验、检验方案所述。根据监测结果必要时可采取重复张拉、适当放松或增加锚索等措施,确保基坑安全。4.4网喷混凝土施工4.4.1施工工艺流程钢筋网片加工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喷射喷射混凝土养护验 收引排水处理、隐检验收去除桩面及桩间杂土钢筋网片安装基坑土方分层开挖图4-4 网喷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1)钢筋网片加工1)所有钢筋在批量加工之前,均先进行试
33、加工,检查钢筋形状、尺寸是否与配料单一致,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核对。2)焊接网交叉点开焊数量不得大于整个焊接网交叉点总数的1%,并且任意1根钢筋上开焊数量不得大于该根钢筋交叉点总数的1/2;焊接网最外边钢筋上的交叉点不得开焊。(2)钢筋网片安装1) 钢筋网宜在工作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与壁面的间隙,宜为30mm。2)挂网用8钢筋插入桩间混凝土中与桩间喷射混凝土联结牢固,钢筋网边缘与桩体预埋钢筋焊接牢固,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得晃动。3)钢筋网片在每边的搭接长度至少不小于一个网格边长,并用绑扎丝绑牢,如为搭焊则焊缝长度不小于网筋直径10倍。(3)混凝土的搅拌1)混凝土料搅拌时间应遵守下列规定
34、:采用容量小于400L的强制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不得小于60s。采用自落式或滚筒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20s。采用人工搅拌时,搅拌次数不得少于3次。混合料掺有外加剂或外掺料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干混合料宜随拌随用。无速凝剂掺入的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h, 混合料掺速凝剂后,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用于湿法喷射的混合料拌制后,应进行塌落度测定,其塌落度宜为812cm。2)混合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严防雨淋、滴水及大石块等杂物混入,装入喷射机前应过筛。(4)喷射混凝土施工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螺旋式移动,螺旋圆直径应为200300mm一圈压半圈,每次喷射
35、长度2m左右。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钢筋与壁面之间混凝土的密实性。喷射中如有脱落的混凝土被钢筋网架住,应及时清除。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喷射作业紧跟开挖工作面时,混凝土终凝到下层土开挖时间,不应小于3h。喷射手的操作应遵守下列规定:a 作业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应待料喷完成后,再关风。b向喷射机供料应连续均匀;机械正常运转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c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0.1Mpa左右。d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
36、积料清除干净。喷射手的操作应遵守下列规定:a喷射手应经常保持喷头具良好的工作性能。b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宜保持0.601.00m的距离。c干法喷射时,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两次喷射作业应留一定的时间间隔,为使施工搭接方便,每层下部300cm暂不喷射,并做成斜面形状,继续进行下步施喷前,应仔细清除施工缝接合面上的浮浆层和松散碎屑,并喷水使之潮湿。2)喷射工作面渗漏水处理如果渗水量较大,有大面积滴水且局部有线状漏水现象,则首先要做好渗水的引排施工。通常采用“深孔排水法”即在有线状漏水处或附近钻孔(13个),孔深为2.54.0m,引水管采用长30
37、cm30的PVC管插入孔内20cm,露出面层10cm,且用棉纱和砂浆把钢管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封堵好(先用棉纱封堵5cm,再用掺有适量速凝剂的水泥砂浆封堵15cm),让大部分渗水先从钢管集中排出,并用塑料管引走,然后再进行喷混凝土施工,一般施喷混凝土23次便可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有大面积滴水但没有线状漏水现象,一般采取先施喷混凝土一次(厚约3cm),再在个别渗水较大的部位处钻孔,采取上述的“深孔排水法”后,再进行施喷混凝土两次即可。3)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要求:喷射混凝土必须做抗压强度试验;当设计有其他要求时,可增做相应的性能试验。检查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所需的试块应在工程施工中抽样制取。试块数量每
38、喷射50100m3混合料或混合料小于50m3的独立工程,不得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少于3个,材料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作一组。五、基坑开挖与降排水方案5.1基坑开挖基坑土方开挖在钢板桩施工完成,开挖第一层土方,开挖深度以能施作锚索为准,锚索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开挖下部土方。土方开挖遵循“纵向分段,竖向分层,从上至下”的施工原则,纵向坡度不大于1:1,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1.5m,在机械开挖后,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并及时支护,以保证安全。基坑底预留土方厚度2030cm,配合人工进行捡底。5.3基坑降排水基坑主要采用坑内明沟降水的方案,并在粉细砂层地段辅设坑内降水井进行降水。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
39、设置排水沟,在排水沟中每隔20m左右设一个边长为0.8m的集水井,集水井内水应随集随排;明沟、集水井随基坑开挖向下挖深;施工期间最终降水应降至垫层底以下0.5m,并在底板浇筑时预留降水孔以满足施工期间的抗浮要求,待主体结构完成并回填覆土后再封闭底板降水孔;基坑周边设截水沟与集水井,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外刷坡用喷混凝土护面。基坑降水系统应在施工过程中运转正常,保证底板施工时地下水位降至垫层0.5m以下。六、基坑施工监测方案6.1监测项目6.1.1基坑监测项目环境和基坑监测内容主要为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沉降观测。观测要求如下:(1)沿基坑顶根据周边情况设置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本工程考虑在坡顶设
40、置8个位移兼沉降观测点进行监测工作。(2)另外通过其它目测、巡查等多种形式对基坑变形进行全面了解和监控。(3)观测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精度。(4)基准点应在基坑开挖前观测一次,沉降和位移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开挖过程中每1天测量一次,挖至坑底十天后每3天测量一次,如位移趋于稳定则10天测量一次或更长,基坑回填至0.00时一般可停止观测。在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应增加观测次数,做好防范措施。(5)监测结果需及时进行反馈,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与甲方、设计和监理单位及时联系并采取相应措施:坡度位移及沉降达到警戒值;位移不稳定、不收敛且超过规范要求;坡顶、地面或周边管线出现异常或出现较
41、大裂缝。(6)根据规范,本工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控制值为4cm,警戒值为3cm,周围地面沉降变形控制值为4cm,警戒值为3cm。6.1.2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施工阶段,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其各项目监测频率如下:(1)地面沉降监测:开挖过程1次/每天;(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开挖过程1次/每天;6.2监测实施方法6.2.1地面沉降监测(1)监测目的:基坑开挖后,地层中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土体力学形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于地表沉降,且地表沉降可以反映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的全过程。(2)监测仪器:WILDN3高精度水准仪,铟钢尺。(3)监测方法:基点埋设:首先,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
42、区域内;其次应埋设至少两个基点,以便两个基点互相校核;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基点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基点应埋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以利于观测。沉降点布置与埋设:地面沉降测点沿基坑四周,每侧2个,总8个观测点。沉降测点的埋设时先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沉降测点,测点采用2030mm,长200300 mm半圆头钢筋制成。测点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沉降值计算: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即:Ht(1, 2)=ht(2)-ht(1)。6.2.2支护结
43、构水平位移监测(1)监测目的:主要了解施工过程中不同地层深度处的水平变位情况。(2)监测仪器:SINCO水平测斜仪,测斜管。(3)监测方法:测点布置与埋设:两侧桩体沿基坑纵向每30m各布设1测斜孔。采用绑扎在钢筋笼上的方法进行埋设。量测与计算: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沿垂直于基坑轴线方向自下而上每隔0.5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位置上读数Ai(+)、Ai(-),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位置。有关数据计算方法如下:第i次量测值=Ai(+)-Ai(-)变量d=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本次位移S=Kd(K=0.02)单位以毫米计第i点的绝对位移=各测点相对于孔底测点的位移。6
44、.3检测过程中的应急措施由于基坑工程包含着众多不确定的因素,施工过程中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一些意外的情况。为了预防万一,确保本支护工程的绝对安全及保护已施工的预应力管桩,对于基坑出现险情,可采取如下应急措施:(1)地下水影响坡面及土方开挖施工,则每天开挖本层土坡后可在基坑距边坡一定距离的部位超前开挖一深坑,下泵抽水。(2)基坑个别处地下水突然出现大幅变化,则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和基坑排水,分析原因,采取进一步的对症措施。(3)局部边坡坡顶位移沉降超过预警值,且有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则立即加固边坡,如土方回填、往边坡打木桩或钢管等,在情势得到控制后再采取进一步的技术处理措施。(4)对地表出现的裂缝,及
45、时用高标号砂浆将裂缝抹平,防止雨水下渗。七、质量控制体系及措施7.1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见图7-1。质量目标: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80%以上。质量领导小组:项目部质量领导小组。思想保证施工与技术保证体系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检查保证体系制度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分部工程质量检验单元工程质量检验材料、构件、设备检验工序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质量评定是达到目的是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分部工程质量检验工序质量检验材料、构件、设备检验全员调查改进工作质量制度化开展QC小组管理活动工程技术部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教育,并组织考核。每月底组织工程质量大检查及月终质量评比不定期进行质量评定分析会保证质量目标,让业主满意图7.1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7.2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目标:工程合格率100。7.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副经理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技术室负责人、质检工程师、试验工程师、施工员等有关人员。7.4专项质量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