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再喂养综合征.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00378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喂养综合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再喂养综合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再喂养综合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再喂养综合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再喂养综合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再喂养综合征(RFS)Refeedigsyndyome 再喂养综合征(RFS)概念:再喂养综合征是指在长期饥饿后提供营养(包括经口摄食、肠内、肠外营养)所引起的一组表现,包括严重水电解质失衡、葡萄糖 耐受性下降、维生素缺乏等。随着肠内外营养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逐渐被认识和重视,但对再喂养综合征的认识还不足,故有必要学习提高。再喂养综合征(RFS)一:再喂养综合征的易发人群:1.营养不良病人,尤其是数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者。2.长期饥饿或禁食(绝食)(地震、矿难、水灾)。3.长期嗜酒者。4.神经性厌食者。5.不合适减肥者。6.吸收不良综合征者。7.体重明显下降的病态肥胖

2、者。8.消耗性疾病者如癌症、艾滋病等。9。部分术后病人。再喂养综合征(RFS)二:接受营养治疗的癌症病人中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可达25%,且肠内营养者更易引起并发症,营养不良的老年病人RFS的发生率可达48%,所以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再喂养综合征(RFS)三:RFS的病理生理:严重营养不良者通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碳水化合物摄入明显减少,胰岛素分泌也相应减少,但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取代外源性碳水化合物而成为能量来源,当重新开始摄食或营养治疗特别是补充大量含糖制剂后,血糖升高,胰岛素恢复分泌甚至分泌增加,导致钾、磷、镁转移入细胞内,形成低钾、低镁、低磷血症,糖代谢和镁代谢的增

3、加还消耗维生素B1,致使B1缺乏。上述因素联合作用会损害脑、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可致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再喂养综合征(RFS)尽管在营养不良早期病人血磷水平仍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维生素储备、细胞内磷可能已经耗竭将尽,电解质紊乱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通常在再喂养开始一周内发生,而神经症状通常在这些变化之后出现,主要表现: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呼吸衰竭、麻痹、瘫痪、谵妄、幻觉、腹泻、便秘、心跳骤停。再喂养综合征(RFS)四.辅助检查和诊断:1.低磷血症:是RFS最突出的表现。有研究发现,68例10岁以下营养不良患儿低磷血症发生率

4、高达76%,严重低磷血症的死亡率达63%,健康成人体内磷储备为500-800克,其中80%存在于骨骼中,20%分布于软组织和肌肉中,磷是细胞内的主要阴离子,是细胞内缓冲液的主要成分,参与磷脂、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在细胞代谢途径中如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是ATP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参与许多酵解过程。故磷是维持细胞功能的必要元素之一。再喂养综合征(RFS)血磷浓度小于0.50mmol/L时可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低磷血症(小于0.32mmol/L)时症状更为显著,包括:神经肌肉系统异常,如横纹肌溶解、膈肌收缩力降低,心肌病、头晕、厌食、四肢无力、感觉异常(麻木)、重者可有抽搐、精神错

5、乱、昏迷、甚至可因呼吸肌无力而危及生命。血液系统异常: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功能异常,表现为溶血、凝血功能障碍,粒细胞趋化和吞噬性下降。长期低磷可造成骨疼、骨软化。再喂养综合征(RFS).酸碱平衡失调:表现为轻度酸中毒。.肾小管功能减退,引起急性肾小管性酸中毒。.葡萄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减低.再喂养综合征(RFS)2.低镁血症:镁是人体必需元素,正常成人体内镁总量约25g,其中60-65%存在于骨骼、牙齿,27%分布于软组织,镁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作为多种酶的激活剂,参与300多种酶促反应,如做为磷酸转移酶和水解酶的激活剂,对糖、脂肪、蛋白及核酸的生物合成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镁与能量代谢密切

6、相关。引起镁缺乏的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再喂养综合征(RFS)RFS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使合成代谢增加,细胞对镁的摄取也增多,镁离子不断向细胞内转移,若不增加外源性镁极易造成低镁血症,轻度低镁可无症状,严重低镁(0.50mmol/L以下)可出现心律失常、腹部不适、厌食、乏力、肌肉震颤、麻木、手足抽搐、精神紧张、易激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烦躁不安、谵妄、惊厥等。注意:体内镁与血清镁并不一定平行,即镁缺乏时血清镁水平不一定低,因此,即使血清镁浓度在正常范围也不能排除体内细胞内已存在着镁缺乏.RFS时应注意补镁。再喂养综合征(RFS)3.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1缺乏,也是RFS的

7、常见情况。维生素B1属于水溶性,体内几乎没有储备,参与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的羧化酶及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中转酮酶的辅酶,与糖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一旦缺乏则上述过程受阻,丙酮酸将不能通过三羧酸循环被氧化,而转化为乳酸,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甚至死亡。在喂养时,葡萄糖的恢复供给使机体重新以其为主要能量来源,对B1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应注意补充。再喂养综合征(RFS)B1缺乏表现有:感觉异常、麻痹、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其缺乏引起的Wernicke脑病主要表现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为水平性或垂直性眼球震颤及眼直肌无力引起的眼肌麻痹等。4.低钾血症:钾是细胞内的一价阳离子,对维持碳水化合物和蛋

8、白质的正常代谢、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功能、细胞内外酸碱平衡等起着重要作用。低钾可使神经肌肉、消化、心血管、泌尿等发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肠外营养时,因胰岛素的供应合成代谢增强,大量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故必须同时补钾并检测血钾水平。再喂养综合征(RFS)5.其他:体液分布改变和糖脂蛋白异常。长期饥饿病人多处于低代谢状态,一旦恢复再喂养,对液体代谢的不耐受可致脱水或液体超负荷。表现为低血压、心衰、肾前性衰竭和猝死。钠潴留常发生于再喂养综合征的早期,过量液体和钠的摄入可加重钠潴留,引起液体超负荷、肺水肿、心功能失代偿。再喂养时,GS的摄入可抑制糖异生,持续大量和快速补充GS易致高血糖,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昏

9、迷、酮症酸中毒、渗透性利尿和脱水。同时,外源性补充GS可促进脂肪合成代谢,易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故对再喂养病人应注意液体和GS的供给量和速度。再喂养综合征(RFS)预防:对于可能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高危患者,营养治疗开始前应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因此延长营养治疗1224小时。除此之外,适当调整热量供应中脂肪的比例,因为脂质代谢不会直接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不需要消耗磷。营养治疗的第13天营养治疗的第13天为机体液体复苏期,治疗目的以改善低血糖、低热量、脱水为主。除此以外,还应评估患者补盐和补液的耐受情况,并预防性补充维生素B1等物质。热量:热量供应可由10kcal/(kg.d)

10、逐渐增加至15kcal/(kg.d),每2448小时总量可增加200kcal。其中,50%60%的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0%40%来之脂肪,10%20%来自蛋白质(氨基酸)营养治疗的第13天微量元素:如果生化检测显示微量元素缺乏,营养治疗开始前就应该进行补充。按照磷1mol/(kg.d)、钾13mmol/(kg.d)、镁0.30.4mmol/(kg.d)的标准进行补充。值得注意的是,补钠量应小于1mmol/(kg.d),如果患者出现水肿,则同时应该严格限制补液量。营养治疗的第一周不需要补铁。营养治疗开始当天,每46小时检测血液生化一次,以后每天检测一次。如有必要,可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体表面积

11、适当增加补充量。营养治疗的第13天维生素:营养开始前30分钟,应静脉推注或肌注200300mg维生素B1.随后每日经口或经静脉补充200300mg维生素B1补液量:补液量应量出为入,避免因液体储留导致体重增加过快,一般给予2030ML/(kg.d)即可。营养治疗的第46天营养治疗的第46天为机体代谢异常恢复期,再喂养综合征多发生于此阶段,应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及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微量元素的变化。热量供应按照1520kcal/(kg.d)给予,三大营养素比例同前,补磷、钾、镁同前。补液量根据患者的出入量进行权衡,一般维持在2530ml/(kg.d)。每天复测血液生化、微量元素并动态观察。营

12、养治疗的第710天营养治疗的第710天为机体恢复期,随着代谢异常的逐步恢复,机体对于营养的需求和适应性都有了进一步提升。随着机体代谢异常的逐步恢复,热量供应可适当提高到2030kcal/(kg.d),三大营养素比例同前。第7天开始补铁,磷、钾、镁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同前。补液量注意维持平衡,此阶段为30ml/(kg.d)左右。若此阶段给予肠内营养有所增加,则补液量可相应减少。再喂养综合征治疗严重低磷血症(0.3mmol/L)和/或伴有合并症时,每日静脉追加补磷,按0.080.16mmol/kg给予,46小时内滴完。中度低磷血症(0.30.5mmol/L)需要辅助呼吸患者,每日静脉追加补磷0.080.16mmol/kg,46小时内滴完。中度低磷血症(0.30.5mmol/L)患者无伴合并症,每日追加口服补磷1g。再喂养综合征治疗血镁0.5mmol/L的患者,给予24 mmol/L硫酸镁静脉滴注,持续12小时或以上。血钾3.5mmol/L的患者,给予2040mmol/L氯化钾静脉滴注,持续4小时或以上。成人血磷浓度的正常范围较小(0.81.4mmol/L),补磷时亦须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低钙血症、抽搐、低血压、高磷血症、高钾血症(使用磷酸钾时)、高钠血症(使用磷酸钠时)、转移性钙化、腹泻(口服时发生较多)等,其中以低钙血症报道较多。补钾期间应监测心电图,补镁期间应注意膝腱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