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接触网上部工程程序化施工方案
一、前言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铁路建设一直是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电气化铁路以其牵引大、速度快、能耗低、效率高、污染小,对环境友好的优势逐渐占据了我国铁路建设的主导地位,成为目前我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新中国电气化铁路截止1999年底,建成开通里程1400Km左右,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20%以上,承担着全国铁路总运量的25%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接触网做为铁路电气化工程中的主体工程,其施工特点是:施工场地分散、工程结构庞大、工艺技术多样、施工受约因素多(主要有:前期工程、技改工程、物资设备供应、施工封闭点提供等)、集团化作业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电气化工程接触网施工中,主要采取的施工作业方法有:
1、流水作业法和循环作业法,把接触网工程某一区间或站场按分部分项工程组成基坑开挖、支柱整正、支柱装配、承力索架设、导线架设等若干条流水线,待第一条流水线提供一个工作面后,即支柱装配到一定数量后,第二条流水线可插入平行作业,架承力索,形成在不同作业面上同时施工。同时根据物资供应、先期工程条件,在支柱装配流水线和承力索流水线之间加入附加线安装或地线安装工序,在时空上形成立体交叉施工。
2、专业化作业法,如软横跨、支柱装配及吊弦预制安装作业等。
这些作业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物资供应情况和封闭点供应情况等灵活机动地安排施工,但也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①施工安排,随意性大,无法做到最合理、高效地运用人力及机械资源。
②不能充分高效地利用封闭点。
③每个技术工人基本上要从事接触网及开工至竣工各个工序的施工。若技术工人的综合技术素质不高,则直接影响整个接触网工程的质量。
随着我国铁路电气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电气化接触网正向着高速度,大运量、低污染,高效能的方向发展,在将来的接触网工程中采用的高新技术将越来越多,其工艺的先进性和专业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再让一个技术工人胜任接触网各项工艺的施工已不太现实。
另外,随着国内铁路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我们接触网施工的外部环境,将大大改善,因此,我们从现在着手,研究探索一种科学、高效的程序化施工组织模式,以实现低耗、优质、高效的施工管理目的和适应国内电化市场将来发展的趋势已势在必行。由于程序化施工正在探索阶段,故本方案仅对区间接触网上部工程程序化施工进行了研究,在今后我们还将在区间的程序化施工改进成熟后,进一步探索研究站场的接触网程序化施工方法。
二、程序化施工组织的特点
1、施工人员按上部作业的主要工序,编成若干专业化作业组,以“程序化作业卡”的形式组织施工。
2、以一个区间为一个“作业面”,以一个锚段做为一个“作业单元”,实现一个封闭点内完成多个“作业单元”不同工序的施工。一次循环完成一个“作业单位”的所有工作量(冷滑及开通工作除外)。
3、每一道工序,通过组织首件、首段示范作业,确定统一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标准,有利于全线施工标准的统一,可提高工程内在质量和外观的统一美观。
4、每一专业化作业组的作业内容相对固定,其作业人员的操作更加专一,操作的熟练程度可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5、在时间链上工序连接环环相扣,有利于对整个工程的工期和关键工期进行控制。
6、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编排科学的施工程序,实现一个封闭点内完成作业量最大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封闭点的使用。
三、程序化施工的适用范围
程序化施工适用于新线一次电化,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及城市轨道接触网工程。但由于接触网下部施工情况较为复杂,不可控因素太多,故目前的程序化施工只能在上部施工中试行。(另注:由于站场施工情况较为复杂,本次仅针对区间施工,制定程序化施工方案)
四、实施程序化施工所需的外部环境和技术条件
1、外部环境:
(1)、施工封闭点必须按计划保证;
(2)、材料设备必须按要求的日期配套供货;
(3)、施工图纸应能及时提供并能满足均衡施工需要;
(4)、影响接触网施工的迁改工程必须提前完成;
2、技术条件:
各专业化作业组的技术工人应达到下表中所列的相应工序的劳动熟练程度。
表一
序号
作业项目
作业效率
备注
作业车
人 工
1
测量:支柱测量、承力索悬
挂点测量
5km/天
2
腕臂予配
30套/天
3
腕臂安装
8分钟/处
30分钟/处
4
承力索架设
50分钟/锚段
5
接触线架设
50分钟/锚段
6
中锚安装
25分钟/处
7
倒鞍子、定腕臂偏移值
2分钟/处
8
装弹性吊索
5分钟/处
临时固定
9
装吊弦
2分钟/根
3分钟/根
10
找线面装定位、上斜拉线
8分钟/处
11
锚段关节调整
1小时/处
12
电连接安装
8分钟/处
13
静态检测
90分钟/锚段
14
克服缺点
60分钟/锚段
五、施工组织
程序化施工以现有的作业队为编制单位,每一作业队可分为若干个专业化作业组。施工时以一个区间为一个作业面,每一个作业面内可根据工序划分,由多个专业化作业组同时展开施工。
1、程度化施工各专业组的划分及各组的人员组成和职责:
详见下表:
表二:
序
号
专业小
组名称
职 责
负责
施工
工序
成 员 分 工
主 要 机 具
备 注
1
测量计
算组
负责对接触网支持结构计算及吊弦计算所需的数据进行测量,并进行计算,将计算数据以预配表的形式交付预配组
A
F
组长:1人(助工)
司镜:1人(技术员)
测工:5人(技术工
人)
防护:2人(经专门
培训的技术
工人)
1、水平仪仗1台
2、经纬仪1台
3、钢卷尺3米、
5米、15米各
一把
4、丁字尺一把
5、水平尺一把
6、道尺一把
7、计算机(含打
印机)一套
①支持结构测量结束后仅留两名技术人员和一名技术工人,其余人员充实到设备安装组。
②计算机规格应能满足计算软件需要。
2
预配组
1、根据图纸及预配表对支持结构和吊弦进行予配。
2、将预配、预制的产品标识,包装后提交安装组。
B
组长:1人(中级工)
备料:3人(技术工
人)
预配或制做:2人(技
术工人)
标识:2人(技术工
人)
1、腕臂预配平
台:1套
2、吊弦制做机具:
1套
3、扭矩搬手:
4~5把
4、常用工具每人
一套
3
架线组
负责承力索、接触线的架设及中锚安装
D
F
组长:1人(队长或
付队长)
付组长;1人(技术
员)
起落锚:各1人
控制张力:1人
作业:3人
防护:3~4人
1、架线车组一组
(作业车加线
盘平板)
2、倒链葫芦4套
3、紧线器:4套
4、防护用品:
3~4套
4
安装调整组
负责腕臂安装、承力索倒鞍子、定位装置及吊弦的安装和缺点克服。
C
E
G
I
L
组长:1人
付组长:3人(均为
中级工,其中三人每
人负责一台作业车,
另一人负责梯车作
业)
组员:35人(其中16
人为熟练技术工人、
19人为雇工)
1、作业车:3台
2、车梯:5辆
3、扭矩搬手4套
4、常用工具每人
一套
5
设备安装组
负责拉线、
地线、吸上线、电连接、避雷器、火花间隙、接地极、及附加线肩架的安装和附加线架设
J
M
N
O
组长:1人(中级工)
组员:8人(4名为
技术工人、4
名为雇工)
1、手搬葫芦:3t
2个
2、汽车吊一台
3、载重汽车2辆
4、常用工具每人
一套
5、断线钳:2把
6、紧线器:3套
7、车梯:1辆
6
检测组
当一个锚段的安装调整工序结束后,负责对接触网进行检测
K
组长:1人(安质主
管)
成员:3人(1名专
职安检员、2名技工)
1、导高、拉出值
测量专用工具
一套
2、防护用具一套
2、工机具配置:
主要工机具配置表 表三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架线车组
组
1
满足小张力架线需要
2
安装作业车
台
3
3
汽车
辆
2
送工和运送材料
4
汽车吊
辆
1
吊线盘
5
车梯
辆
6
6
水准仪
台
1
7
经纬仪
台
1
8
丁字尺
套
2
9
钢卷尺
把
12
其中5m的10把、15m两把
10
链条葫芦
套
6
1.5t2个、0.75t2个、3t2个
11
手搬葫芦(3t)
套
2
12
操作工具
套
若干
每人一套
13
铝滑轮
个
100
14
断线钳
把
4
15
报话机
个
8
16
计算机带打印机
套
1
计算机的规格应满足计算软件的需要
17
腕臂预配平台
个
1
依每线设计结构形式自行加工
18
吊弦预制平台
个
1
19
吊弦压接机
套
1
20
测量杆
套
4
含计算器
21
扭矩搬手
套
18
六、程序化施工工序流程图及各工序执行的工艺标准
1、程序化施工工序流程图:
A:支柱测量、支持装置计算
B;支持结构预配(制)
C:支持结构安装
D:承力索架设、中锚安装
E:承力索倒鞍子
F:接触线架设、中锚安装
G:定位装置安装
H:承力索悬挂点测量、吊弦计算、制做
I:吊弦安装、关节调整
J:设备安装
K:静态检测
M:附加线肩架安装
N:附加线架设
O:地线安装
L:克服缺点
2、程序化施工各工序所执行的工艺标准及技术要求:
表四
施 工 工 序
执行的工艺标准及技术要求
支柱测量、支持装配计算
测计算程序所要求的各参数→按各线规定
的表格填写测量记录→输入计算机计算→
打印预配表
腕臂(软横跨)预配
JY-6-01、JY-6-02
腕臂(软横跨)安装
JY-6-01、JY-6-02
附加线肩架安装
执行、各线上部施工标准
承力索架设、装中锚
JY-7-01、JY-8-02、各线上部施工标准
承力索悬挂点测量、吊弦计算、制作吊弦
JY-8-01-2(1)、JY-8-01-2(2)
接触线架设、装中锚
JY-7-02、JY-8-02、JY-8-01-2(3)
定位器安装、装吊弦、调关节
JY-8-03、JY-8-01-2(3)
回 流 线 架 设
执行各线上部施工标准
地 线 安 装
执行各线上部施工标准
设 备 安 装
JY-9-01、JY-9-11
静 态 检 测
执行各线上部施工标准
克 服 缺 点
执行各线上部施工标准
注:以上各工序如设计部门或外商有特殊要求,应执行设计或外商提供的作业指导书。
七、封闭点要求
程序化施工每一作业面每次封闭点时间按90分钟考虑。
八、程序化施工方法及过程
(一)、每一作业面内进行程序化流水施工的流水程序:
1、一个作业面内锚段示意:
1锚段 3锚段 5锚段落 7锚段落 9锚段
2、程序化施工流水程序表 表五
锚
作业 段
工序 号
时间
第
一
锚
段
第
三
锚
段
第
五
锚
段
第
七
锚
段
第
九
锚
段
第
十一
锚
段
第
十三
锚
段
第
十五
锚
段
第一天
C(3)
第二天
D*
C(3)
第三天
E(1)
D*
C(2)
第四天
F*
E(1)
C(2)
第五天
G(3)
F*
第六天
H
G(3)
D*
第七天
I
H
E(1)
D*
C(2)
第八天
J
I
F*
E(1)
C(2)
第九天
J
G(3)
F*
第十天
H
G(3)
D*
第十一天
I
H
E(1)
D*
C(2)
第十二天
J
I
F*
E(1)
C(2)
第十三天
J
G(3)
F*
第十四天
H
G(3)
D*
第十五天
I
H
E(1)
D*
第十六天
J
I
F*
E(1)
第十七天
J
G(3)
F*
第十八天
H
G(3)
第十九天
I
H
第二十天
J
I
第二十一天
J
注:①A工序应在上部作业开始前提前完成;、B工序应在上部安装开始前一适当时间完成。
②M、N、O工序因不受封闭点及轨行车辆影响,可在同一个作业面内与其它工序同时安排。
③K、L工序可在一个作业面的安装工作结束前两天进行安排。
④表中的注脚“⑴、⑵、⑶”指所用作业车为一台、二台、三台;“*”指架线车组。
(二)、每一工序的施工过程细化:
1、支柱测量、支持装置计算:
(1)、根据计算软件的要求,主要对支柱的限界、支柱倾斜率、曲线超高、支柱腕臂底座预留孔距轨面距离等数据进行测量,并应填写测量表。
(2)、测量以5km/天的速度连续进行,并在上部作业开始前一适当时间结束。
(3)、测量结束后,应及时输入计算机进行计算并打印预配表和限额领料卡。(假定在上部作业开展前,下部的支柱整正均已达标)
2、腕臂(软横跨)、吊弦预配:
(1)、预配组根据技术下达的“程序化作业任务单”、“腕臂预配表”和“限额领料卡”到材料库领取预配所需的材料,然后在预配工厂进行预配。
(2)、腕臂、吊弦预配应用专用的预配平台和压制机具进行预配(制)。
(3)、腕臂(软横跨)、吊弦预配完后应分组绑扎并对应预配表进行标识。
(4)、作业组长应每天填写“任务完成情况表”并返回队安质、技术部门。
3、支持结构安装:
(1)、当“施工流水程序表”中出现“C(2)”时,则说明有一部分腕臂要用人工安装。以一个锚段24根腕臂为例,一个90分钟封闭点内两台作业车可完成16处腕臂安装,则剩余8处应由3组(每组4人)人员进行人工安装。
(2)、实施范例:
车组进入区间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作业车1 人工安装 作业车2
(作业车1)+(平板)+(作业车2)
车组排序
车组在1号柱前解体,作业车(1)自1号柱开始至8号柱安装腕臂,作业车(2)与平板连接继续前行并自9号柱至16号柱将腕臂对应支柱撒放在路肩,腕臂撒完后,作业车(2)自17号柱开始向24柱方向进行腕臂安装,同时9号至16号柱也由人工开始进行腕臂安装。
(3)、腕臂安装前,腕臂底座应由安装调整组利用人工不占用封闭点安装完毕。
(4)、安装调整小组,持技术下达的“作业任务单”、“材料设备供应表”(见附表)进行领料,运送和安装,完成后填写“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表”返回队技术主管。
(5)、如出现区间软横跨安装,可由调安装调整组不占用封闭点进行安装。
4、承力索架设、承力索中锚安装:
(1)、架线组组长根据“程序作业任务单”的内容,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
(2)、在封闭点之前,区间起落锚人员应提前按规定摆好坠砣、装好补偿,架线车人员做好起锚端回头;
(3)、90分钟封闭点内有效工作时间为80分钟,架设一条承力索需50分钟时间,则剩余30分钟可架装一条承力索中心锚结;
(4)、本工序由架线组完成;
(5)作业完成后,作业组长应填写“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表”返回队技术、安质部门。
5、承力索倒鞍子:
(1)、承力索倒鞍子由安装调整组利用一台作业车完成。
(2)、90分钟封闭点内运用作业车作业,有效作业时间为80分钟,倒一处鞍子平均约需3分钟,则一个封闭点内可倒完一个锚段的鞍子。
(3)、倒鞍子由中心锚结处向锚段两端进行。
(4)、作业结束后,作业组长应填写“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表”返回队技术、安质部门。
6、接触线架设、中锚安装:
接触线架设、中锚安装程序同承力索架设。
7、定位装置安装:
(1)、定位装置安装由安装调整组根据技术下达的“程序化作业任务单”完成。
(2)实施范例:
以一个锚段有24处定位为例,其分工作业见下图:
车组进入区间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作业车(1) 作业车(2) 作业车(3)
(作业车1)+(作业车2)+(作业车3)
车组排序
车组进入该锚段后,在12号与13号间中心锚结处解体,作业车(3)自13号柱往17号柱赶线面并在17号柱处开始安装定位装置至24号柱;;作业车(1)自12号柱往8号柱赶线面并在8号柱开始安装定位装置至1号柱(3);作业车(2)先在右半锚段自13号柱至16号柱安装定位装置,然后再回到中锚处完成左半锚段12号柱至9号柱的定位装置安装。
(3)、时间分析:
一个90分钟封闭点,用作业车作业有效工作时间为75分钟,一台作业车安装一处定位需8分钟时间,则三台车一个封闭点内可完成28处定位装置安装,完全可以完成一个锚段的定位装置安装。
(4)、作业结束后,作业组长应填写“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表”返回队安质、技术部门。
8、承力索悬挂点测量、吊弦计算、整体吊弦制作:
(1)、一个锚段的定位装置安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悬挂点位置的测量,并填写测量记录。对于测量中误差超标的悬挂点应在第二天组织腕臂安装组人员进行克服,对于合适的数据应及时进行计算,并把“吊弦计算表”和“限额领料卡”下发预配组。
(2)、承力索悬挂点的测量工作可由三人(两名技术员加一名技术工人)完成。
(3)、预配组在领到“作业任务单”、“吊弦计算表”和“限额领料卡”后应及时领料,并制作整体吊弦。
9、吊弦安装及关节调整:
(1)、吊弦安装及关节调整工作由安装调整组根据技术下达的“程序化作业任务单”利用五台梯车在一个封闭点内完成。
(2)、实施范例:
以一个锚段24根支柱为例,其分工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梯车1 梯车队2 梯车3 梯车4 梯车5
梯车1负责1号至4号柱三跨吊弦安装和关节各部位距离的调整;
梯车2负责4号至9号五跨吊弦的安装;
梯车3负责9号至14号五跨吊弦的安装;
梯车4负责14号至19号五跨吊弦的安装;
梯车5负责19号至24号五跨吊弦的安装;
(3)、时间分析:
一台梯车安装一根吊弦需3分钟,则90分钟可安装30根吊弦,一跨吊弦按平均6根计算,则一台梯车90分钟可安装5跨吊弦,则梯车2、3、4、5共可完成4号柱至24号20跨的吊弦安装;梯车1安装三跨吊弦用时3跨×6根/跨×3分钟/根=54分钟,剩余36分钟可完成关节调整。
(4)、作业结束后,应由作业组长填写“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表”返回队安质、技术部门。
注:如接触网为弹性链形悬挂,则应在本方案的承力索倒鞍子工序中增加梯车与作业车。一道完成弹性吊索安装。另外本工序还应增加一个封闭点用以调整弹性吊索。
10、设备安装:
(1)、设备安装由设备安装组负责完成。
(2)、电连接、吸上线均可利用梯车进行安装。
(3)其它工作可不占用封闭点与其它工序结合考虑,穿插安排。
11、静态检测:
(1)、静态检测是指用测量工具检测各悬挂点的导高、拉出值、结构高度、锚段关节处各线索间水平及垂直距离等是否超标。
(2)、静态检测由检测组完成。
(3)、静态检测完成后,应填写检测记录,缺陷部分应填发“缺陷克服通知单”。
12、缺点克服:
安装调整组根据安检人员下达的“缺陷克服通知单”,在一个作业面的安装工作结束的最后一天适当安排作业车或梯车一次克服完毕。
九、程序化施工工效预测
由表五(程序化作业流水施工流程表)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X=2Y+a Y取单数时,a为6
Y取双数时,a为5
Y= (X-a)/2 X取单数时,a为5
X取双数时,a为6
其中: X——完成若干锚段接触网施工所需的天数
Y——施工完成的锚段数 a---常数
以全年有效工作时间265天计(指上部安装作业时间),则一个作业队一年可完成(265-5)/2=130个锚段的接触网施工(完成施工是指完成除冷滑和送电开通外的所有工作量),以每个锚段1.5条公里计算,则一个作业队全年可完成195条公里接触网的施工,而所用封闭点只有265个,成效十分显著。
十、程序化施工组织措施:
1、程序化施工组织严密,工序环节紧凑,专业化作业小组,分工明确,作业时间定量。处、段指挥组及队技术应做好技术交底和程序化专业作业技能培训。
2、队技术主管负责作业任务单、设备材料供应表、工机具配置表(见附表)的鉴发和回收保管工作。并在各工序作业前几日下达,以确保备料和准备工机具。
3、各作业小组在接到施工任务单位后应积极进行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施工时要按照任务单的各项内容组织施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各作业小组组长,负责本作业小组各工序的全面工作,并在各工序作业完成后负责填报作业完成情况表及有关记录(工质网安装记录、工程日志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返回队技术主管。
5、物资部门要按照材料、设备供应表的要求做好物资供应工作。各作业小组应严格按照供应数量进行施工,无故超消耗的材料,按有关规定处理。
6、队定额员负责全线各单项工程劳动定额的核实工作。
7、安质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做好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并负责工序质量检查表的签发保管,作为工程质量自检的原始材料。队安质员要坚持随工检查,坚持使用红、黄通知书,负责工序质量检查表中各项内容的填报签认。
8、各作业小组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工机具配置表中规定的时间进行合理调配、使用。
9、参与程序化施工的所有人员要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工作,避免造成恶性循环。
10、要求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有较高的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和加强各类人员的独立的工作能力。
11、物资供应的及时性,成套性是直接制约程序化施工的关键问题,物资部门要下大力气抓好物资供应工作。
十一、程序化施工表格
附表一:
支 柱 测 量 记 录 表
站区名称: 作业班组:
支柱号
限界(m)
倾斜率
mm/m
支柱第一孔至近轨面高度(m)
曲线
超高
曲线
半径
作业负责人: 测量人员: 日期:
附表二:
线接触网上部程序化作业任务单
作业项目
作业地点
(站区)
施工日期
施工作业组
作业组组长: 技术负责人:
锚段编号:
定 额
作
业
内
容
1、
2、
3、
4、
5、
6、
备注:
签发: 日期:
注:本表队技术主管填写,交作业组长实施。本表及所有附表一式五份,作业组一份、调度一份、物资一份、主管生产副队长一份、技术留底一份。
附表三:
材料设备供应表
作业班组: 作业项目: 编号: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单位
数量
到货时间
到货地点
说明:
1、本表是作业任务单的附表,由队技术主管填写。
2、作业项目与附表一相一致。
3、所列材料、设备均为该工序施工时的施工用料。
4、材料、设备数量一律按照实际需要数量填写,不加备用量。
5、到货时间为要求送达站(区)的时间。
6、本表由队材料负责实施。
7、本表是考核限额领料节超情况的依据。
附表四:
工 机 具 配 置 表
作业班组: 作业项目: 编号: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作用起止时间
作用地点
附表五:
工 序 质 量 检 验 表
编号:
锚段编号
站区名称
工序名称
检验时间
质量初评结果
1、
2、
3、
4、
5、
6、
存 在 问 题
处 理 意 见
下道工序名称: 是否同意施工:
质检负责人: 日期:
说明:
1、本表由队安质员填写并根据工序安排的完工时间和作业内容负责实施并保存。
2、队安质员依据本表对各工序的施工进行随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通知班组返工。
3、本表作为下道工序可否施工的依据,安质员在工序结束后必须填写意见,无论下道工序是否施工均应及时将表返回队技术。
4、本表是工程自检的原始记录,应认真填写,妥为保存。
附表六:
作 业 任 务 完 成 情 况 表
编号:
作业项目
施工日期
施工作业组
作业组组长
技术负责人
锚段编号
工
程
数
量
完
成
情
况
地点
作业内容
单位
计划数量
完成数量
未完数量
工程完成情况简要分析:
说明:
1、本表由各作业小组组长按本工序实完工程数量填写。
2、对未完项目要写明原因。
3、工序施工完成后,本表随所有技术记录(工质网安装记录,工程日志等)一并返回队技术主管。
附表七:
缺 陷 克 服 通 知 单
站区名称:
负责完成作业组:
要求完成日期:
作业负责人:
缺陷内容:
备注:
签发: 日期:
注:
1、本表由队安质主管填写,交作业组长实施,本表及所有附表一式五份,作业组一份、调度一份、技术一份、主管生产付队长一份、安质留底一份;
2、本表应同“作业任务完成情况表”一同返回。
电气化三处五段
二000年三月二十七日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