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力》
课型
新授课
计划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知道什么是力。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设
计
思
想
1、采用自主学习、研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3、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 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变形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清晰认识力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物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在给出已知力的条件下,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
教法与学法
学案式自主合作学习法 实验探究法
学情分析
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如果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仍然是学生的障碍。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活动、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感悟、归纳,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学生实验器材
磁铁、钢球、弹簧、锯条、钢尺、橡皮泥、气球、乒乓球
教师演示器材
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时间
分配
(一)情景
导入
(二)探究
新知
(三)教学
反馈
(四)课堂
小结
(五)布置
作业
(六)板书
设计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师布置作业
引言: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老师念一些词语,如果听到的是动物的话,请用力拍一下手,如果听到的是水果的话,请用力拍两下手。
结束后,采访一位同学,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问:手为什么会感到疼呢?
又问:什么是力呢?
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会分析已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知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大家认真看书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思考,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7-1-1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吗?
2、图7-1-1的(g)、(h)、(i)所示的物体间的作用与前几幅图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物体间是否一定要接触才有力?
3、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表明力存在的现象吗?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大家认真看书第3页的内容,边看书边思考,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
1、只要有力的发生,就一定会涉及到几个物体,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是否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呢?
3、物体间力的作用情况怎样?
师生互动:表演赵本山《卖拐》片段,让一名同学用力跺脚,问:“麻了吗?”学生“麻了”
为什么?
出示自学指导(三)
请大家认真看书第4页的内容,边看书边思考,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三个运动员对足球的踢、顶、接三种情况中,足球的状态相应的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析物体受力会产生什么现象?
视频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视频2:物体的微小形变----用手捏扁玻璃瓶。
视频2:《猫和老鼠》之飞天猫的片段,说出其中包括哪些力的知识,看谁说的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讲故事,引发思考。
第一节 力
一、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拍手游戏。
学生回答:手会感到疼。
学生回答:因为我太用力了。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小组参与,共同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
自学完成后,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根据图片分析和亲身感受总结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一种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可以分为接触的和不接触的两种。(落实到你的学案上)
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按照学案的提示进行自主探究。并完成学案的第二部分。
根据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究,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落实到你的学案上)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提示进行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的第三部分。
通过自主探究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让学生体会到只要物体受力就会发生形变。
学生在交流基础上
小结本课内容
通过游戏引人新课,激发兴趣
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目标明确学习有目的性,有重点。
利用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
分析、交流能力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
图文并茂展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创设教学
情境,让学
生从实验
现象和游戏中去发现物理问题。
学生小结,
老师了解
教学的得失
2min
10
min
10
min
12
min
4min
2min
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阿城区第三中学
宁 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