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天兴中学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号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睥睨(bì) 羁绊(jī) 诘难(jié) 峥嵘岁月(zhēng)
B.阡陌(jiān) 聒噪(guō) 雏形(zhóu) 鸡毛掸子(dàn)
C.睿智(ruì) 陨落(yǔn) 朴刀(pō) 宠辱偕忘(xié)
D.狡黠 (xié) 烨然(huá) 玷污(diàn) 庶竭驽钝(s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佝偻 喑哑 无与伦比 一筹莫展
B.憔淬 嗤笑 刻骨铭心 广袤无垠
C.诀别 凛冽 根深地固 无动于衷
D.收敛 蹒姗 豁然开朗 妇孺皆知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场讲演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连日来,暴雨袭击龙城,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细心排查安全隐患。
C.作为现代中学生就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目空一切的气势。
D.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甲 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
B.时时而间进(间:偶尔)
C.数烛邹罪已毕 (数:数量)
D.寡人闻命矣(闻命:接受教导)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三、翻译、断句。(10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分)
(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3分)
9.阅读下列文言短文,用“/”为划线句子断句,只能断7处。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四、古诗文默写。(6分)
10.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任选六句作答,6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
(2)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5)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7)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诗经·蒹葭》)
五、诗词鉴赏。(8分)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4分)
1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六、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9分)
(一)名著阅读。(6分)
1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透过玻璃窗上的霜花可以看见,染坊的屋顶在燃烧……
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喊声,大火燃烧的破裂声,震耳欲聋。外祖母的行动令人心惊胆颤,她头顶着一只空袋子,身上裹着盖马用的被子,冲进烈火之中,不停地喊道:“快抢出硫酸盐,笨蛋们!硫酸盐会爆炸的……”
“格里戈里,拦住她!”外祖父发疯地狂叫着,“哎呀,这下她非死不可……”但是外祖母突然出现了,全身冒着烟,摇着头,弯着腰,用伸直的双手抱着水桶大小的一瓶硫酸盐。
……
外祖母一把把瓶子塞进雪堆里,冲向大门。
她在院子里来回奔忙,哪儿有事就及时赶到哪儿,去指挥所有的人,查看每一个地方。
(1)选文出自俄国(苏联)作家 的作品 。(2分)
(2)选文描写了救火的场景,概括《水浒传》中与“火”有关的一个故事吗?(1分)
1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 ,构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 潜水艇长 及两位同伴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9分)
洁饮用水导致健康危害
①不洁饮用水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渐进性,各种有毒物质在人体内缓慢积累到产生危害,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不易察觉,更具隐蔽性。二是不易分解,不断积累。有机毒物及所有重金属一般无法被分解和代谢,一旦进入人体内只会长期滞留,不断累积。据此,营养学家告诫说:饮水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今天的饮水习惯、饮水质量将决定他们在10年后的健康状况。
②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不少地方的饮水源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都表现在感观和细茵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饮用水污染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如坐落于淮河最大支流——沙颖河畔的一些村庄,由于村民长期饮用被污染了的水,癌症死亡率明显偏高。
③近年来,血吸虫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这与饮用水水源有关。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病区的人口约6 000万。血吸虫病区约有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急需新建或改造饮水工程的人口有2 20多万人。据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有血吸虫病病人为84.3万,但有专家估计,实际发病人数可能达100万以上。
④还有的地方水型地方病主要是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问题突出。
⑤据调查,目前全国农村有6 300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桶圈脚”、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0.8~1.4米,出现了“矮子村”,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
⑥近几年,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新发现饮用高砷水致病的问题,受影响人口约200万人。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可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生。
⑦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有3 800多万人。苦咸水主要是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1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1分)
16.根据文意简答,目前在我国不洁饮用水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并从文中举两例说明。(3分)
主要危害是
例一:
例二:
17.文章④~⑦自然段最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18.阅读本文,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8—21题。(14分)
(二)
世上最好的地方 冯雪梅
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
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
③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④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⑤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⑥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⑦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⑧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⑨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⑩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
⑾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
19.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4分)
20.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21.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4分)
22.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通读全文扼要作答。(3分)
七、综合性学习。(6分)
23.读材料,按后边的要求答题。(4分)
材料一:某一小学课堂。老师提问;“雪融化了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春天。”老师摇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水”字,并要求同学记住这个标准答案。
材料二:某一中学课堂。老师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茶花”,一学生举手发言,称鲜血不可能染红山茶花,并解释了花朵呈不同颜色的科学道理。但教师不认同。
24.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相同的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25.请你对材料中师生的说法作出评判,并点明理由。(2分)
26.阅读下列有关某乡镇儿童自理能力和健康状况的调查表,并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内
容
等
级
类
别
自理能力
健康状况
营养状况
视力情况
强
一般
较差点
良好
一般
1.2以上
1.2以下
非留守儿童
28.4%
64.9%
6.7%
84.2%
15.8%
65.3%
34.7%
留守儿童
64.5%
33.6%
1.9%
39.9%
60.1%
94.8%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八、作文(40分)
27.请以“呼唤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3)记叙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议论有理有据;不得抄袭;
(4)不少于600自,不用续卷纸,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