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97056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电厂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包括烟囱基础、冷却塔基础、土。电厂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包括烟囱基础、冷却塔基础、主厂房基础、锅炉基础、汽机基座、变压器基础、风机基础等主厂房基础、锅炉基础、汽机基座、变压器基础、风机基础等。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比较特殊,且对于浇筑和养护

2、的质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比较特殊,且对于浇筑和养护的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有害裂缝得控制,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特编量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有害裂缝得控制,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特编写此课件,供大家参考。写此课件,供大家参考。前前 言言混凝土专业技术员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工艺混凝土专业技术员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工艺控制控制 清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特性清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特性;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施工工序及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施工工序及其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常见质量

3、问题及其预防措施;课课 程程 目目 标标目目 录录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 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1.1 原材料要求原材料要求 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1.2 工机具要求工机具要求 1.3 作业条件要求作业条件要求1.4 作业人员要求作业人员要求1.1 原材料要求原材料要求1.1.1 水泥: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水泥: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

4、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1.1.2 砂:优先选用中砂或粗砂,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砂:优先选用中砂或粗砂,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格控制在 2%以内。以内。1.1.3 石子: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卵石或碎石,粒径石子: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为,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 1%以内。以内。1.1.4 水:宜采用饮用水。如采用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水:宜采用饮用水。如采用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一89)的规定。)的规定。1.1.5

5、 外加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及应用技外加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及混凝土外加及应用技术应用技术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1.2 工机具要求工机具要求1.2.1 混凝土上料搅拌设备:混凝土上料搅拌设备:混凝土自动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水箱、水泵。混凝土自动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水箱、水泵。1.2.2 混凝土运输设备:混凝土运输设备:混凝土搅拌罐车、混凝土泵车、布料机、机动翻斗、手推车、串筒、混凝土搅拌罐车、混

6、凝土泵车、布料机、机动翻斗、手推车、串筒、溜槽。溜槽。1.2.3 混凝土振捣设备:混凝土振捣设备: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1.2.4 混凝土测温设备:混凝土测温设备:电阻型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玻璃温度计、湿度仪。电阻型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玻璃温度计、湿度仪。1.3 作业条件要求作业条件要求1.3.1 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输送、浇筑、捣固方法以及设备移动、施工平面运输、混凝土配料、输送、浇筑、捣固方法以及设备移动、施工平面布置等。布置等。1.3.2 准备好混凝

7、土搅拌、运输和浇筑机具设备,并进行一次全面检准备好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机具设备,并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就位和试运转,施工需要工具亦按数修,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就位和试运转,施工需要工具亦按数量做好准备,放在规定地点备用。量做好准备,放在规定地点备用。1.3.3 基础钢筋已绑扎完毕,并已经过验收;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基础钢筋已绑扎完毕,并已经过验收;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支撑牢固;板缝已堵严,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已弹好混凝土浇筑支撑牢固;板缝已堵严,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已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标高线。1.3.4 配置混凝土用的水泥、砂、石及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经检

8、配置混凝土用的水泥、砂、石及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经检验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准备足够数量,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验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准备足够数量,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试验室已按实际材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的需要;试验室已按实际材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1.3.5 根据混凝土浇筑方案,搭设好进入基坑的脚手马道和浇灌脚手根据混凝土浇筑方案,搭设好进入基坑的脚手马道和浇灌脚手平台或搭设好施工脚手架。平台或搭设好施工脚手架。1.3.6 检查复核结构轴线、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检查复核结构轴线、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左右钉上水平桩。钉上水平桩。1.4 作业人员要求作业人员要

9、求1.4.1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混凝土工。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混凝土工。1.4.2 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接受了专项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接受了专项施工技术交底。交底。目目 录录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 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2.1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二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2.2 操作工艺要求操作工艺要求 1.1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预拌混凝土养护

10、、测温拆摸成品保护运输布料钢筋、模板、预埋件验收测温元件、或测温孔布置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2.2 操作工艺要求操作工艺要求2.2.1 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运输操作工艺: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运输操作工艺:2.2.1.1 混凝土搅拌要按配合比严格计量,要求车车过磅;装料顺序:混凝土搅拌要按配合比严格计量,要求车车过磅;装料顺序:石子石子水泥水泥砂子;如有添加剂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粉沫状的外加剂砂子;如有添加剂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粉沫状的外加剂同水泥一并加入,液体状的与水同时加入。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同水泥一并加入,液体状的与水同时加入。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间不得少于90秒钟,当

11、冬季施工或加有添加剂时,应延长秒钟,当冬季施工或加有添加剂时,应延长30秒钟。秒钟。2.2.1.2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的要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离析”,水泥浆流失、塌落度变化和产生初凝等现象,水泥浆流失、塌落度变化和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采取措施。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采取措施。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规范规范规定的时间。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规定的时间。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垂直运

12、输采用混凝土泵车。土搅拌罐车,垂直运输采用混凝土泵车。2.2.1.3 泵送混凝土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如发生故障停歇时泵送混凝土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如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已出现分钟或混凝土已出现“离析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净管内残留的混凝土。冲洗净管内残留的混凝土。2.2.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2.2.2.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三种类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三种类型:(1)全面分层法)全面分层法(2)分段分层法()分段分层法(3)斜面分层法。)斜面分层法。2.2.2.2 斜

13、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分段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坡度、一次到顶”的方法的方法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一次连续完成。当混凝土大坡面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一次连续完成。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端部模板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的坡角接近端部模板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2.2.2.3 分段分层法

14、: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进行时,每段浇筑分段分层法: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进行时,每段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得超过倍,最大不得超过500mm。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掌握控。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掌握控制下灰厚度、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分为若干单元,每个浇筑单元间制下灰厚度、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分为若干单元,每个浇筑单元间隔时间不超过隔时间不超过3小时。小时。2.2.2.4全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全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

15、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完毕。2.2.3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工艺和泌水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工艺和泌水处理:2.2.3.1 每浇筑一层混凝土都应及时均匀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每浇筑一层混凝土都应及时均匀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接茬部位结合良好,防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接茬部位结合良好,防止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约止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约50毫米,以消毫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

16、接槎。平板振动器移动的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除两层之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移动的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范围,以振实振动部位的周边。覆盖范围,以振实振动部位的周边。2.2.3.2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适当的时间内给与两次振捣,可以排除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适当的时间内给与两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两次振捣时间间隔宜控制在土与钢筋握裹力。两次振捣时间间隔宜控制在2小时左右。小时左右。2.2.3.3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特殊情况下如需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17、特殊情况下如需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固以前将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固以前将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水泥的品种及混凝土的凝固条件而定,一般超过歇的最长时间,按水泥的品种及混凝土的凝固条件而定,一般超过2小小时就应按时就应按“施工缝施工缝”处理。处理。2.2.3.4 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1.2Mpa,才能浇筑下层,才能浇筑下层混凝土;在继续浇混凝土之前,应将界面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混凝土;在继续浇混凝土之前,应将界面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浇一遍高标号

18、水泥砂浆,然后继浮动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浇一遍高标号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且振捣密实,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续浇筑混凝土且振捣密实,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2.2.3.5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在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坡向集中在坡面下,应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坡向集中在坡面下,应在侧模适宜部位留设排水孔,使大量泌水顺利排出。采取全面分层法时,侧模适宜部位留设排水孔,使大量泌水顺利排出。采取全面分层法时,每层浇筑,都须将泌水逐渐往前赶,在模板处开设排水孔使泌水排出每层浇筑

19、,都须将泌水逐渐往前赶,在模板处开设排水孔使泌水排出或将泌水排至施工缝处,设水泵将水抽走,至整个层次浇筑完。或将泌水排至施工缝处,设水泵将水抽走,至整个层次浇筑完。2.2.4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和测温: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和测温:2.2.4.1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湿法和保温法。保湿法,即在混凝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湿法和保温法。保湿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生;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生;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养护或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养护或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2.2.4.2 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有代

20、表性的部位部置测温点,测温点布置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部置测温点,测温点布置应在边缘与中间,按十字交叉布置,间距为应在边缘与中间,按十字交叉布置,间距为3-5m,沿浇筑高度应布置沿浇筑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间和表面,测点距离底板四周边缘要大于在底部中间和表面,测点距离底板四周边缘要大于1米。通过测温全面米。通过测温全面掌握混凝土养护期间其内部的温度分布状况及温度梯度变化情况,以掌握混凝土养护期间其内部的温度分布状况及温度梯度变化情况,以便定量、定性地指导控制降温速率。便定量、定性地指导控制降温速率。2.2.4.3 测温可以采用信息化预埋传感器先进测温方法,也可以采用测温可以采用信息化预埋传

21、感器先进测温方法,也可以采用埋设测温管、玻璃棒温度计测温方法。每日测量不少于埋设测温管、玻璃棒温度计测温方法。每日测量不少于4次(早晨、中次(早晨、中午、傍晚、半夜)。午、傍晚、半夜)。测温仪及测温导线测温仪及测温导线测温点布置示意图测温点布置示意图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 2.2.5 冬期施工工艺:冬期施工工艺:2.2.5.1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冬期施工前应制定

22、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位技术鉴定。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2.2.5.2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养护时,混凝土

23、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2.2.5.3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3.2.6.4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验转入常温养护

24、28d 的强度。的强度。大体积混凝土冬季保温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冬季保温养护目目 录录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 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主要技术难点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主要技术难点3.1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危害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危害 三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主要技术难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主要技术难点3.2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3.1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其危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其危害害 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

25、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20%,在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混凝上体积缩小。混凝土干缩率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混凝上体积缩小。混

26、凝土干缩率大致在大致在(210)10-4范围内,这种干缩是由表及里的一个相当长的过范围内,这种干缩是由表及里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大约需要程,大约需要4个月才能基本稳定下来。干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个月才能基本稳定下来。干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程,产生干缩后的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程,产生干缩后的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复。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潮湿养护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并无明显影响,大体复。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潮湿养护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并无明显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只是为了推迟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混凝土强度的积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只是为了推迟

27、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发挥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增长,以及发挥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迅速上升,通常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迅速上升,通常经3d5d达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温。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胀缩,线胀缩值符合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温。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胀缩,线胀缩值符合L=L0T的规律,的规律,这里线胀缩值数取这里线胀缩值数取110-5(1/)。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弹性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所以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模量较低,所以升温

28、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常常会产生裂缝,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长,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耐久性。裂缝渗水裂缝渗水局部裂缝影响混凝局部裂缝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土耐久性3.2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3.2.1 原材料和配合比控制原材料和配合比控制(1)配制大体积工程用混凝土时应该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并配制大体积工程用混凝土

29、时应该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并且应该掺加适且应该掺加适量减水剂。量减水剂。(2)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3)科学的调整好水灰比,尽量降低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科学的调整好水灰比,尽量降低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4)控制粗细骨料含泥量,粗骨料含泥量不大于控制粗细骨料含泥量,粗骨料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细骨料含泥量不大于大于3。3.2.2 施工控制措施施工控制措施(1)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控制在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控制在25度度左右,

30、可采取降低拌和水温度的办法(采用地下水等),骨料避免暴晒。左右,可采取降低拌和水温度的办法(采用地下水等),骨料避免暴晒。(2)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3)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走,避免产生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走,避免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4)防止拌合物出现泌水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存在泌水应防止拌合物出现泌水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存在泌水应及时排除,并进行二次振捣。及时排除,并进行二次振捣。3.2.3设计控制措施设计控制措施(1)增设滑动层。为减小温度应力,防止裂缝,宜在大体积混凝土增设滑动层。为减小温度应力,防止裂

31、缝,宜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底面设置滑动层。特别是当结构在坚实的基岩和老混凝土基层上结构的底面设置滑动层。特别是当结构在坚实的基岩和老混凝土基层上时,外约束力很大,如在基础底面全部或部分设置滑动层,将使温度应时,外约束力很大,如在基础底面全部或部分设置滑动层,将使温度应力大为减小。力大为减小。(2)合理分块分缝。合理分块分缝,既可减小温度应力,又可以增合理分块分缝。合理分块分缝,既可减小温度应力,又可以增加散热面,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块分缝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伸缩缝、加散热面,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块分缝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伸缩缝、施工缝或后浇带。施工缝或后浇带。(3)构造钢筋适当。钢筋对混凝土抗

32、裂影响不大,但可以起到减少构造钢筋适当。钢筋对混凝土抗裂影响不大,但可以起到减少混凝土收缩,限制裂缝扩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适当配置抗拉混凝土收缩,限制裂缝扩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适当配置抗拉的温度构造钢筋。的温度构造钢筋。课程总结课程总结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工程施工的难点之一,且对后续工程质量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工程施工的难点之一,且对后续工程质量影响很大。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响很大。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多属于基础工程)。只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认(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多属于基础工程)。只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认识,注意采取一定的工艺及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完全识,注意采取一定的工艺及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完全能得到保证的。能得到保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