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愚公移山沿河县板场中学 唐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中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重点难点:(1) 对比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愚公智叟名字的深意。 (3)由七岁小孩帮忙移山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检查练习)检查学生的学案,了解预习情况。二、解惑释疑(新授) (一)、导入:听愚公移山故事音频,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并思考所例问题。1、
2、愚公为什么移山?2、移山的目的是什么?3、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利条件:山高路远、人老势薄,工具简陋,遭人讥讽)4、移山的结果怎样?(二)、朗读课文,熟知文意(三)、析读课文,探究问题1、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在“移山”事件中提到了哪些人物?给他们分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家人、遗男、其妻、神仙支持愚公移山,智叟反对移山)3、“愚公”和“智叟”的名字有何深意?并概况愚公和智叟的形象特点。愚公不“愚”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
3、了胜利,说明了人定胜天的伟大意义。智叟不“智”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过低,是这一类典型人物的代表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有长远眼光,有坚强的毅力,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四、研读课文,解惑答疑:1、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五、课堂小结: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六、课后作业 如果你是愚公,那么你认为是搬家好还是移山好?写一篇300字的随笔七、板书设计 : 家人、遗男 其妻 愚公 智叟 神仙 移山学案讲解思考问题:1、愚公的形象: 智叟的形象: 2、本文在塑造愚公的型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3、本文是一篇寓言,它的寓意何在? 第 - 3 -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