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第九周第一课时优化作业一、掌握基础。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ng)着彷(png)徨 凄(q)清雨巷(xing)B糜(mi)子 凄婉(wn) 颓圮(p)迷茫(mng)C河畔(pn)荡漾(yng) 青荇(xng)长篙(go)D斑斓(ln)沉淀(dng) 似(s)的软泥(n)2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3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A彷徨寂
2、寥河畔 色彩斑斓 B竹篙漫溯凄宛惆怅而归C笙箫繁衍挑衅特立独行 D记载哀怨浮藻碧波荡漾4.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5理解性默写。(1)徐志摩,笔名_,_。著有诗集 , , 。(2)轻
3、轻的我走了,_ _;_ _,_ _。(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4)寻梦?撑一支长蒿, ; , 。(5)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景象,气势雄浑的千古名句是 , 。(6) ,都护在燕然。(7)黄鹤楼中从传说写起,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色彩的句子 , 。又由登楼远眺引动日暮怀归之情的句子 , 。(8) ,芳草萋萋鹦鹉洲。(9) ,带月荷锄归。(10)道狭草木长, 。6.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括号内。(4分)出郭相伏 摩刀霍霍 扑朔迷离 箪食壶桨 吹角连营 ( )嫣红姹紫 一泻千里 万丈狂阑 阳光明媚 浩浩荡荡 ( )二、基础训练1、回延安体裁是,采用陕北的形式创作的。2、回
4、延安中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例如:,。3、七年级语文第九周第二课时优化作业一、课内阅读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此诗选自 ,作者 ,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2、“ ,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
5、线。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6、“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
6、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7、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8、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9、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黄鹤楼1、黄鹤楼作者 生活的时代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满怀思乡愁绪的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有志报国而实施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3、解释加点词语(1)此地空余黄鹤楼 余 (2)黄鹤一去不复返 复(3)晴川历历汉阳树 历历 (4)日暮乡关何处是 乡关4、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七年级语文第九周第三课时优化作业5、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归园田居1、给下列的字注音。(l)秽( ) (2)长(
8、 )2、陶渊明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_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3、诗中体现了农家生活艰辛的一句是 。4、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说?5、体现了全诗主旨的一句是: 。6、全诗通过躬耕夜归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断,表现了什么深刻的思想?7、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9、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8、“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三、现代文阅读 谁与我同行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两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
10、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时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七年级语文第九周第四课
11、时优化作业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
12、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3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
13、写简洁而有深意。5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6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2题目中的“同行”既指,又指。3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5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6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答案:一、1C 2D 3B 4B 5略6扶、浆、澜、二、现代诗、信天游几回回,一口
14、口等使至塞上1、王右丞集笺注王维唐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3、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4、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5、“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6、“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
15、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8、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黄鹤楼1、崔颢,唐朝2、B3、余:剩下;复
16、:再;历历:分明可数;乡关:故乡。4、B5、C归园田居1(1)hu(2)zh3ng2田园派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4恬淡愉悦。因为诗人笔下描摹的夜归情景是非常优美的:皎洁的月光,狭长的山路,茂盛的草木乃至夜露打湿衣襟。如果没有愉快的心情,不会写出这么美的意境。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6为了能不同流合污,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节操,而甘受田间生活7、C8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三、谁与我同行1.例:为了帮助“我”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我”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我”,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的故事。2父亲与“我”一起走夜路,通过夜间同行帮助“我”成长。3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4A5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6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的父爱在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