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三国鼎立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课题:三国鼎立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12月6日 主备人:燕素青 审核人:李灿 葛春丽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 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3. 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4. 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5. 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6.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流程导航台知识链接自主探究环节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政治上:经济上: 2、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三国鼎立3、小组讨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4、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并完成表格时间 交战双方 战术特点 结果 影响 1、教师讲述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为官渡之战做准备。2、学生归纳古代分组讨论曹操获胜的主要原因: 状况? 赤壁之战:3、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结合课本了解官渡之战的过程并完成表格时间、交战双方、战术 、特点 、结果 、影响 。1【桃园三结
3、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2 曹操败走华容道:赤壁之战曹操战船被烧, 带领小部分士兵逃跑。有两条路可以回营,而他选择了走华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分别安排赵云 、张飞、关羽在路上设伏 ,最后跑到关羽把守地方时,曹军已经溃不成军,但是因为关羽曾经受恩于曹操 ,放了曹操一马 ,曹操因此捡回了性命。3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人(今山东)。三国时期蜀国大臣
4、,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和宣扬,诸葛亮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和手推车(木牛流马)。诸葛亮的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合作交流环节1、对上述1、2、3、4进行交流。2、小组合作,完成1、2、3、4题。3、分组讨论: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疑诈的奸臣吗?4.学生结合插图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展示点拨环节官渡大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失败了呢?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达标检
5、测一、 单项选择、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2、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3、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开始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二. 填空题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_ 大败袁绍。2、赤壁之战爆发于 年。3、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_三、有关三国人物、事件、地点的谜语、俗语谜语:1、凿壁借光(打一人物)2、孔雀未开屏(打一人物)3、红墙(打一地名)4、曹操与曹丕(打一外国名著)俗语:赔了夫人又折兵 胆大勇敢单刀赴会 冲破重重难关过五关斩六将 一时疏忽造成重大损失司马昭之心 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教学反思: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如果面面俱到,重点就不会突出。所以,我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个问题放到了下一节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充满矛盾、历史上有争议的曹操这个历史人物,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曹操。本课涉及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都与曹操有关,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分析战争胜负因素的极好例子。学生对有关战争题材的内容,特别是战例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分析战争成败的因素上,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