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48250 上传时间:2025-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 21 世纪战略性决 策,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育关系到 提高国民素质,增加民族的创新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随 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学生在学校获 得的知识已远远不够, 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作为初中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方 式的一块主阵地。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现就七 年级数学教学中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一节进行探究性教学的 演示,以便和广大同仁共

2、同探讨和学习:本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 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后, 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这一节学习的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解的概念,明确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教材通过与实 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建构二元一次方 程(组)概念及其解的概念,利用新知识的实际背景,增强学生的应用 意识,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由学生感兴趣又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已有的一 元一次方程知识,共同探索与一元一次有异同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及其解的概念,通过学习逐一验证,领会二元一次方程和解与二元一 次方程组和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使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获得数学体验,同时学生的文字语言与符号 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得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拓展延伸的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又贴近学生,能提起学生解 决问题的兴趣。 比如: 老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个足球问题,好吗? 问题 1足球的积分如下: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 0 分; 辽宁队在第一轮的赛中共赛 9 场,得 17 分,它在这一轮只负了 2 场,那么辽宁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 老师:对这个问题同

4、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来解? 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按自己思考的方法来回答,教师根据学生 的具体回答来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 如果学生先用算术方法来解:辽宁队胜的场数为(17-7) (3-1) 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问题如:辽宁队胜的场数为 x,则平的场数 为(7-x),所列方程为 3x+(7-x)=17,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建立二元一次 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说明:如果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经发现用字母“x”和 “y”来表示辽宁队胜、平的场数,并且列出了两个方程,那么教师就 按学生的思路, 对照问题与所列方程和学生一起演示由实际问题到列 方程这一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目的是既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又要

5、照顾个体的差异。 二、引导学生探索欲望 1、学生从胜和平的场数之和的关系中得到等式 x+y=7,与得分关 系式得到等式 3x+y=17,后设问: (1)对于 x+y=7 中,如何用 x 来表示平的场数(即 y)? (2)其中 x 可以取哪些值?y 又可以取哪些值?能否任意取值? (3)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异同点?设问的目的是: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 x,y 的取值是成对的; 用 x 的代数式表示 y,使学生的思维有消元意识,为下一节打下 伏笔。 两者共同点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不同点是“有两 个未知数”,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知识,建构出二元一

6、次方程的概念。 在检验符合方程两边的值时,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方程的解去检验其中的数量关系,由此探索得出两 个方程要同时满足,就应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把它们 称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从中推断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同时也提示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两者对比起来讨论,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然后由学生根据 已得出的方程组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 (1)整式;(2)二元;(3)一次。 方程组的解的特征: “要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未知数的值是一对” 三、解题后的反思 1、本节课按“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兼顾个体差异,利用学生对喜

7、闻乐见的“足球比赛”创设问题情景, 采用不同的自己愿意应用的方法 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问题是“现实的”、“有 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学会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2、教师既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数学 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又要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 具体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把教案的思路强加给学生, 而应该根据学 生的具体思维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探索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 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使 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 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变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的基础。通过 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数学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 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