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 集 体 备 课 教 学 案课题:成反比例的量(5)(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班级 六 主备教师李玉梅参 与 研 讨 教 师:六年级数学组教师个性化调整教学内容:P-42页例3,课后相关练习。教学目 标: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2、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系。教学过程:一、 准备练习。1、口算。3= = = 3 -=1.2-30%= 2030%= -12%= 90%=2、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3、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
2、例?为什么?每公顷产量一定,总产量和公顷数。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装修房屋时,粉刷的面积和所需涂料的量。说明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零件总数和加工时间三者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二、引入新课: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怎样?这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 探究新知:1、师: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高度会怎样变化?高度:cm302015105底面积:1015203060体积:cm3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A、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B、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变化的?C、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什么规律?3、教
3、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说明: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总是一定的,也就是高底面积=体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4、引导学生阅读P-42页的内容。(1)、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师整理板书)(2)、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xy=k(一定)5、让学生将例1与例3初步比较。讨论: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不同点: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积一定,变化方向不同。四、 巩固练习。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大米的总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教室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块数;长方形的面
4、积一定,长和宽。2、指导完成“做一做”。五、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高度和底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底面积变化,高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体积)一定,高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所以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六、作业:(一)、填空: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 )的两个数( )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 )。2、因为单产量公亩数=( )(一定),所以( )和( )成反比例。3、因为长宽=( )(一定),所以( )和( )成反比倒。4、AB=C,当B一定时,( )和( )成( )。当C一定时,( )和( )成( )。(二)、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1、三角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花钱的总数一定,买笔的支数和单价。( )4、煤的总量一定,已烧的煤和剩下的煤。( )5、栽树的总棵树一定,成活棵数和成活率。( )6、方砖的边长和块数。( )7、圆的面积和半径。( )(三)、练习七6-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