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教师播放
2、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质疑。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
3、什么在起变化”。四、作业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教学过程:一、熟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巩固生字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给生字组词。三、指导
4、写字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写字。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四、抄写词语自己读、记词语。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五、复述课文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六、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 挖 受启发 人长大 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27、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正确
5、、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教学过程: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小组讨论
6、,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教师启
7、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重难点: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8、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分角色朗读课文。开火车认读生字词。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二、指导写字认读要写的生字。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a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b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三、语言实践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四、听写词语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听写。订正。板书: 2
9、7 陶罐和铁罐不敢 坚硬抗氧化 能保留 氧化 不存在 各有所长 正确对待28 狮子和鹿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教学过程: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贴图)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
10、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全班交流。读
11、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板书: 28*狮子和鹿精美别致的角 好看 坏处四条细腿 难看 好处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2、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过程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1、课件展示事例。(1)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
12、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3)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
13、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
14、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1、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2、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教学
15、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懦弱勇敢丑陋美丽愚蠢聪明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二、读读背背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
16、作背。集体读、背。三、连连认认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读成语故事。3、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重难点: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