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栗树中学 曹荣俊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势和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
2、重要前提。西谚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教室里,你却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我们教学的关键就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否则,教师只是拥有一腔无用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提问“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又是什么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凭借己有知识随意说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用计算机键盘输入),然后确定其中一个,
3、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23,交换位置132、213、231、312、321,然后在屏幕上动态显示,让学生检验交换位置后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验,惊奇地发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教师适时提问:“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存在的数位有没有关系?那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这样一下于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迫切希望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时展开教学新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间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特点,同时也使老师改
4、变了传统观念,给教学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把从1900年到2004年的年历全部放入这个课件中,教学时能根据学生提出的哪一年的年份,直接用文本输入法,调出这一年的年历来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用黄色的背景来显示这一年中有31天的这几个月,用蓝色的背景来显示这一年中有30天的这几个月,并加以闪烁。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不管是哪一年,这一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每月都有31天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而4月、6月、9月和11月,每月都有30天是小月,每年中有4个小月。但2月份比较特殊,有时有28天,有时又有29
5、天,我再把从1989年到2004年的2月份全部放在一个屏幕上,加以比较,启发学生找出2月份是29天的分别是哪几年,说明2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也用红色的背景加以显示并加以闪烁,使学生很直正清楚地加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样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化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运用电教手段,突破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现代教学手段,以其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动画以及悦耳的声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激发老师教学兴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除
6、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时候,在成人眼里似乎没有多大困难,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的障碍,而且学习过程显得有些单调。其中,给商定位、试商以及定商是学生感到最难以把握的。因此,在教75832设计了这样的课件: A、用动 画出示这一题的除法竖式:32厂758,让学生判断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商定在哪一位。B、在确定了商应该定在十位上以后,在商的十位上出现了一个不断闪烁的小红点,以此强化商的定位的问题。 C、再在竖式的上方出示这样一个文本框:想:32( )75让学生确定()里最大能填几。D、再让( )里的2从上部飞入到不断闪烁的小红点上,从而完成了试商和定商。在每个环节上配以音乐和“你真棒”
7、的画外音,不仅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而且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老师也感到了教的乐趣,提高了使用多媒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课件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 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 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进一步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
8、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新的规律。例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朵,红花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我采用复合片,先出示朵黄花,朵红花,再
9、覆盖活动片,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朵?”,就要从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用减法计算,即(朵)。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 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 弄成了电教“满堂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