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1:“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姓 名舒轶性别男教龄19年龄37E-mail970765137职 称小教高级办公电话0712-7222390手机号码13871921556通讯地址湖北省大悟县滨河学校邮编432800征文类别A类网上注册号学科数学出版意向专著 电子杂志 学术刊物 增刊 不同意参赛调查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浅谈数学教学与电教媒体的运用摘 要电教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
2、但我们教师必须注意适时运用,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衔接新旧知识、突破重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关键词电教媒体、运用、学生、教学手段注: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网上注册号必填。浅谈数学教学与电教媒体的运用湖北省大悟县滨河学校 舒轶摘要电教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我们教师必须注意适时运用,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衔接新旧知识、突破重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电教媒体,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关键词电教媒体、运用、学生、教学手段正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数学课运用电教媒体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与电教媒体的联系。 一、电教媒体教学手段的起源。当今时代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大胆地引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完善,补充原有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因此电教媒体就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电教媒体教学手段有着独
4、特的优势,能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不仅可以辅助学科教学,还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条件。那么如何恰当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呢?下面我从电教媒体的利弊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二、运用电教媒体课堂教学中的益处。1、运用电教媒体激情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
5、基石。如我在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做了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又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特别制作了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
6、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我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再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
7、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我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2、运用电教媒体衔接新旧知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凭借电教媒体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
8、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片在电子白板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我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我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 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
9、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运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重难点是: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时,我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
10、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 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4、运用电教媒体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运用电教媒体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在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
11、。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又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
12、在电子白板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 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下面我再谈谈电教媒体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弊端。三、电教媒体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弊端。1、滥用这几年各个学校里新进了不少年轻教师,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就多媒体的运用而言,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总认为“多媒体先进,应该时时处处都要用”,甚至把是否应用了多媒体作为评课的首要标准。因此导致有些教师不管教的什么学科,不管是什么课型,节节课都用多媒体,甚至黑板的板书也是用多媒体出示,看的学生眼花缭乱,云里雾里。记得我以前就有这样的思想
13、,而且上过这样的一节课,“口算乘法”,我也是讲所有的口算题包括板书全部出示的大屏幕上,并且不同的算式都用了不同的颜色,整个课堂学生都被花里胡哨的屏幕所吸引,根本没有集中精力去学知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其实这样的课型完全可以讲口算的式子做成口算卡,或者直接板书在黑板上,通过比赛等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2、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比其他教学手段有一定的优势,但一节课的好坏主要看有无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并不就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解决的问题,电教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是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着电教媒体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在看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优势的同时,绝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甚至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