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策略与方法实验方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39968 上传时间:2025-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策略与方法实验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策略与方法实验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策略与方法实验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策略与方法实验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策略与方法实验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策略与方法实验方案平果县坡造镇中心小学 赵筝朴摘要: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基于这一点,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研究。我们首先思考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教学价值,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以及诵读对学生带来的影响。简单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后,重点总结了课题研究的实际探索,主要包括:(一)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内容。(二)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途径和方法。(三)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教学策略。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课题组的教师重视对古诗文的教学,以古诗文为载体,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

2、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古诗文诵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积累了些许经验。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研究一 新课程对古诗词的关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 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察,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符合新课程

3、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此时儿童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出:“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距离,生成多维的个性体验;模糊,生成了弹性的心灵感情;朦胧,产生充盈的至真美感。让学生在一生中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点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这也是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准备,同样达到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二 小学语文进行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及价值寻思1、 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语感。语感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对语言的直觉的全体的感受,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我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就是整体感知,整体吸收,形成语感。如拿到一篇古诗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形成积累,这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我们知道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培养。诵读对要求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学生将所感觉到的规范的言语对象(古诗文)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2、 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已

5、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及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修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现在之一是对他人的关怀,对人民的关爱,对民族疾苦的同情。如古诗悯农古风田上田家伤田家蚕妇陶者等等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古诗词中就有大量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大量阅读此类文章,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博大,感受万物的奥秘,顿悟人生的真谛。从而达到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孩子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十分强

6、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叶圣陶语)。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只守住

7、教材中的几首古诗,就如单脚走路,学生受益不大。在精读一首后,再拓展读其他几首诗,则更能扩大阅读面,激发再研读的兴趣。4、 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良好美感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正是记忆力、想像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阶段让儿童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像力,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儿童终身受益。古诗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绘画美。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领悟诗句的

8、哲理美。“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变的精魂。5、 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写作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诵读古诗文,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三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实践探索(一)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内容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宋

9、词三百首、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二)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重大,而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也是一件关于诵读实效性和兴趣性的问题。美妙绝伦的东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操作,去实施,也会日久生厌生烦而为此拒绝的。为此,我配合语文教学尝试了以下方法; 1、 开展早晚吟诵诗活动。每日用早上十分钟时间读诗、词,解诗词;下午放学抽五分钟吟诵。每周一二首诗词,一段三字经,教师及时抽查,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另外,我根据儿童喜欢唱歌的特点利用歌曲的形式帮助他们来背诵,把一些要背的诗歌、韵文等填入孩子熟悉的曲谱里,让他们边唱边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这样一学期下来能背二三十首诗,一部分三字经。你看,课余时分他们常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晃脑,尽情抒发那些经典诗词。 2、据时、节气等定时开展“最美诗篇”朗诵会。根据节假日及季节节气等开展诵诗会活动,如国庆节让孩子搜集抄录古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举办“爱我中华,卫我国土”的诗歌朗诵会,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根据孩子爱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让他们背关于三国的诗词,于是赤壁怀古 念奴娇观沧海借箭等从他们口中流出。元宵节背青玉案 元夕,母亲节背游子吟,春季背咏柳、元日、忆江南、春夜喜雨,夏季背小池、四时田园杂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背山行、秋夕、水调歌头、月下独酌,冬天背别董大、雪

11、、梅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咏寒松,有时让他们诵诗接龙,诵诗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形式,孩子们在“比、学、赶、帮、超”中增强了团结协作,也感受熏陶、领略诗趣。3、期未开展“与古诗文亲密接触”活动。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诗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期未开展大汇报活动,让学生一展风采。学生有的拿起彩笔为古诗作充满灵性的诗配画;有的拿起毛笔写下古诗文书法作品;有的三五个小伙伴一组表演了生动有趣的诗文剧;有的展开合理的想像,为赠汪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改写成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短文;有的拿起麦克风,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起虞美人水调歌头;还有的当场朗诵自已创作的古体诗。“谁知道哪块云彩会

12、落雨”,真是厚积而薄发,孩子们漫游在诗的王国里,这是童心的发现,是童真的抒发,是童趣的放飞,这正是学生释放灵性,激活创造潜能,点燃思维火花时刻。4、开展亲子共诵古诗文乐园。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亲子诵读古诗文乐园,让父母和子女携手诵读起穿越时空与古代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班队邀请一批家长与孩子组队参赛,孩子背不下的家长接着背,家长背不下的孩子接着背,超出一分钟背诗最多的家庭,因为有了亲子共诵,诵读古诗文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家庭生活在也由此洋溢着温馨和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文化的品位,熏陶感染了一种书香气息。(三)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教学策略翻开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量的

13、古典诗词映入眼帘。编写者的意图不言而喻,用民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学生的精神底子,重铸人格。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对传统文化知识仅仅是初步接触而已,古文化基本功相当贫瘠,要想让他们喜欢古诗文、热爱古诗文,需要老师花一番功夫。我们从托兰斯所提倡的创新性阅读中得到启示,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终极目标,让古诗文诵读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以下六种古诗文教学的方式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尝试的:1、诗中掘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产生。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对古典诗词产生探究感,教师常常向学生激疑。如教春晓时,教师问学生,“花落知多少”句中

14、的“知多少”是“知”还是“不知”?在这看似无疑处设疑,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学生说,“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各种理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2诗词比读。 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深化理解的途径。阅读古典诗词时,教师应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思路比较、中心比较、语言比较、意境比较等,在比较中读出异同,读出优劣。我们把

15、渭城曲、别董大、赠汪伦这三首诗同时教给学生,并让他们比较三首都写离别的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品味、理解,找出渭城曲以乐景写悲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让人不忍;别董大却以悲景写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奋发精神尽显其中;赠汪伦却是叙事体情,“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依恋全在诗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补充畅当的同题诗作,让学生比较其优劣高下。学生也能在讨论中得出:王诗不仅写登楼所见,更写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自然比片面写景要更胜一筹。 如此比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得以发散。3诗留余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好的

16、诗词也有这种味道。如果教师能根据这一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或用对联等概括内容、表达感受,再或者用名言警句赏析作品风格,凡此种种,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深化中心。这时的课堂,学生往往踊跃参与,情绪高涨,妙语连珠,令听者惊叹。学生用登高是流浪者的心曲,山居秋瞑是隐居者的恋歌来点评登高和山居秋瞑;用“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来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思想境界;用对联“写情写景写胸襟,问天问地问人生”来解说水调歌头这时,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连翩,他们成了思想的主人,创造性地走进诗歌瑰丽的殿堂。 4实景赏诗。观察是思维的知觉。结合古典诗词教学恰当地开展一些走进大自然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

17、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时,我于“缺月挂疏桐”的晚上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上,大地当教室,青天作黑板,星星点灯,虫吟奏乐。讲讲古老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听优美的配乐朗诵,抬头找找牛郎织女星的位置,再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学生的心畅游在浩瀚的苍穹,古人与我们竟是如此地接近!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源泉,四季更替,山水日月更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天然道具。熟悉的画面,暗合的诗意,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5描摩诗境。古典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炼的文字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气氛,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将这些

18、诗词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原诗,而且也使他们读出画面,读透意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老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们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儿童,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声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老师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把学过的村居,课外学一学、

19、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诗句中,再次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在教山居秋瞑时,就出现过这么一个亮点,学生当场将原诗作了如下的描述:雨说停就停了,山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在秋风中缓缓流动。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梢。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 6活用古诗。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平常学生的作文日记中看到垂柳想到“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游看到雪白的梨花,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家乡的蜜橘时,自然用到“一年好景君须记

20、,最是橙黄橘绿时”。游览西湖观赏荷花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称赞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进入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情趣,达到了积累与生命的体验的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能力 7、 品味审美。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心理引导和情感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其热爱生活,崇尚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不只是引导学生感知美、感悟美,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不只是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和领悟诗歌的内涵,同时要注重对美好事物的理解

21、,培养其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对诗歌描写的人、物、情、景的分析。知道为何美?美在何处。对美形成一定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如在教学墨梅这首诗的时候,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为什么美?美在那里?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可以说,有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才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古典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古典诗词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之一起高高飞翔,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效果1、古诗文诵读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这一年里,我们整个

22、年段的二百多个学生始终显示出对这项活动的极大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来,诵读古诗文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一项学习任务。一年里,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积累了语言,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自豪感。而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采用的鼓励和表扬措施还有竞赛和表演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因而,古诗文诵读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2.取得了一些成绩 课题是一种教育科研的单位,是教学研究的切入口。课题为教师确立了一个思考的方向,树立了一个努力的目标。我们以课题为导向,以语文课与第二课堂为阵地,引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对经典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我们还将教研与科研有机地结

23、合在一起,教研围绕课题进行,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助科研,从而优化了教学研究的途径,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普遍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意识,激发了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研究的能力。他们积极实践,同时不断反思,随时积累研究素材,整理资料。他们自学教育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同时科学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可观的古诗文诵读的活动课与教学论文。其中杨海琳写的小学生古诗文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教学策略获全国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可为本课题最喜人的收获。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古诗文,不求追根寻底的理解,只要有大致的理会,模糊的了解即行,因为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沉淀、累积。长大以后,让他们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理解吧。那一天的豁然开朗、恍然顿悟之后形成的东西就是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人文素质,就是一辈子的概念。当然,古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创造性地继承,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诗意化的生活,迸发出澎湃的创造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