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共九课时).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34959 上传时间:2025-01-2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共九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共九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共九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共九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共九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3课时) 刘世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2.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3.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教学难点 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2、。教学方法 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交通。(板书)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板书)一、交通运输概念讲授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启发思考)各种车除了拉人外,还可以拉什么呢?(

3、拉货)能拉人拉货的工具还有哪些呢?(飞机、轮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都要借助这些工具呢?(自由发言)农民收粮食用拖拉机游长江三峡坐轮船商店进货用卡车到外地出差坐火车外国与中国间运包裹用飞机等(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那么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人或物的位置随交通工具在变)(归纳总结)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观看图片)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等。(教师说明,大家刚才提到的这些工具都是交通运输工具)放出管道运输、地铁图片,提问:管道、地铁属不属于交通运输工具呢?为什么?(生答)属于,管道可

4、使石油、天然气等液体或气体发生位置变化,地铁也可以运送人。(板书)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承转过渡)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外出旅行、运送货物等都离不开交通。其实交通运输自古有之,只是不同的时代,运输手段不同而已。同学们都知道我国丝绸闻名世界,早在汉代,我国的丝绸就由联系东西交通、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输往中亚、波斯和罗马等地,促进了古代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提出问题)当时的人们主要利用什么方式把丝绸运出去的呢?(利用骆驼)那么今天我国同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往来是否仍借助骆驼呢?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家自会明白。(板书)发展

5、变化(观看投影)把课本图4.1“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用多媒体打出。(提出问题)1.三个阶段的运输手段有何不同?2.交通运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3.三个阶段的交通工具相比,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为什么?(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三个问题,并派代表发言,让学生评判发言最好的一组,老师给以鼓励。(教师总结)最早,人们主要利用手提、肩挑、背扛的方式,借助人力运输各种物品;尔后,人们又利用马、牛、驴、骆驼等畜力进行运输;现在的运输则主要利用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已由原来只利用自然的原始运输工具改为利用人工制造的先进工具,且运输方式多样:公路运输、铁路运

6、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这些都说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水、陆、空越来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大多使用燃料做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排放CO2等气体,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板书)人力运输、畜力运输、现代运输(学生讨论)那么应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呢?(植物造林,使用新能源等。开放式讨论,正确的予以肯定鼓励)(承转)现代交通运输工具能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人们还广泛利用它呢?它有什么优越性呢?请同学们结合以下资料来分析。(观看资料)用多媒体打出以下两个资料:(资料1)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

7、可以到达了。(资料2)山西省地下埋藏有上千亿吨的煤炭。过去,很多煤炭开采出来运不出去。另一方面,沿海许多城市因为缺煤,工厂不能全部开工。现在,修建了专门运煤的大(同)秦(皇岛)铁路,山西的大量煤炭可以运出去了。(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师生总结)现代交通工具的优越性1.现代工具速度快,容量大。2.现代工具可加强各国家、各地区间的往来。3.现代工具的使用可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课本87页两个资料“视野宽阔的南四环路”和“六合程桥村共筑扶贫路”(提出问题)1.两个资料提到的地方经济上有何差别?(北京是经济发达城市,六合程桥村是贫穷的村庄)2.两个资料都提到了交通建

8、设,为什么?(无论是对发达的城市,还是对偏僻的村庄而言,交通运输都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总结)交通运输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为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联系,都应首先发展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当之无愧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难怪人常说:“要想富,先修路”。(板书)三、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事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活动2”:五岭县的有关情况,加深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认识。分析步骤如下:(读图分析)用多媒体打出A图,提问:1.五岭县的自然条件怎么样?(山地地形为主)2.五岭县

9、有哪些自然资源?(煤炭、温泉)3.五岭县适合发展什么经济项目?(畜牧业、林业等山区的多种经营、温泉旅游、煤矿生产等)用多媒体再打出B图,提问:1.这里的基本建设有什么变化?(建筑增多,增加了公路、铁路)2.煤炭、温泉附近新建了建筑,说明这儿已发展了什么项目?(采煤业、温泉旅游业)3.新增的公路、铁路起什么作用?(便于煤的运出,便于游客和当地人的出行,带动经济的发展)(开放讨论)如果你是五岭县县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五岭县进一步发展?(新课总结)强调交通运输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板书设计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活动与探究1.让学生分组收集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0、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查资料收集长沙、九江、武汉、无锡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料。结合起来讨论这几市成为著名米市的原因。2.查资料收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事例,让学生间互相交流。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难免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所以,外出旅游便成了许多家庭度假的一种时尚。同学们都到哪些地方旅游过?乘坐的什么交通工具?沿途经过了哪些城市?走了哪些路线?(以谈话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谈论的兴趣。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交通运输线)(转入课题)同学们提到的公路、铁路都是交通运输线。飞机飞行所走的路线为航空线,轮船运行所走的路线为航

11、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交通运输网。都说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如果说各走向的山脉是支撑这只雄鸡的骨架,那么,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就是这只雄鸡的经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板书)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一、分布特点讲授新课1.交流体会 让学生谈自己在旅行中所观察到的各地交通运输情况,比较各地的运输方式及运输工具的多少。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各地发展不均有个感性的认识。2.读图分析 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4“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去掉三处说明文字)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交通网的总体分布格局。3.引导分析 同学们,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从整体上看,哪些地方稀疏?哪

12、些地方稠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4.总结结论 我国交通运输线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无论是陆运、水运还是空运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观察图4.5我国主要高速公路的分布,加深这种认识)(板书)分布不均,东密西疏5.典型分析 同学们,请观察我国水运最发达的地方在什么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电脑闪现长江通航部分)长江航道,干流横贯东西,众多的支流南北分布,深入到内地许多城市和农村,成为我国内河运输的大动脉。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可以江海联运,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同时用电脑把这四城市闪现出来)6.引导观察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13、内河航运和铁道运输线的分布有何特点?(交错分布)这样分布有何好处?(便于水陆联运)7.观察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这几大城市除作为铁路枢纽、公路枢纽、水运枢纽外还是什么运输枢纽中心?(航空)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国际机场,与国内、国外许多城市有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化的交通。8.提出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东西部交通密度差别如此之大呢?9.观察讨论 用电脑打出我国各行政单位的人口数量柱状图、资源分布图、地形图,让学生自由讨论。(板书)二、成因分析1.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观点。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引导,但不限制学生思维。2.引导分析 抓住人口、资源、地形三方面着重分

14、析。我国人口的东多西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农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多高原山地,修路成本高。从而让学生明白东部交通发展快,运输密集的“必要性、可行性”。3.事例巩固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千百年里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民谣,为什么呢?(放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的图片)西部地区修建铁路要克服什么自然条件?(地形)随着技术的提高,宝成铁路像一条黑色的钢铁巨龙沟通了巴山蜀水,成为我国西南一条重要的铁路运输大动脉,使艰难险峻的蜀道变成了坦途,从而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4.引导观察 我国哪些地区还没有铁路?(西藏)电脑闪现正在建

15、设中的青藏铁路,说明青藏铁路建成后将结束西藏无铁路的历史,而且也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冻土最长的铁路。5.教师小结 我国交通线东密西疏的格局,限制了西部资源与能源的开发,也约束了东西部之间的联系。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面貌将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6.承上启下 从图上观察,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铁路运输)(板书)三、铁路运输(录像介绍)播放有关铁路运输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的现状。并说明,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矿山、工厂和城市,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

16、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板书)1.铁路线的命名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6,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铁路线命名方法、规律。并与学生一起填写预备好的表格。(承转导入)为了方便人们坐车,顺利到达目的地,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每条交通线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北京到包头之间的铁路线叫?(京包线)宝鸡到成都之间的线叫?(宝成线)那么这些交通线是怎样命名?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请大家利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去明察秋毫,找出其中的奥妙。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1)起止点城市命名。闪动京沪线,请同学们观察北京到上海之间的铁路线叫什么?(京沪线)京、沪与北京、上海有什么关系呢?(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上海的简称)请大家归纳这第一种命名方法。(

17、以起止点城市的简称或别名命名)并填电脑上的表格。铁路线京沪线联系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上海的简称命名法用起止点城市命名类似线哈大线、成昆线等请同学们观察哪些铁路线的命名是以起止点城市的简称或别名命名的,对同学们答的对的在电脑上闪动。(滨绥线、哈大线、京通线、焦柳线、成昆线等)。(2)以起止点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命名。闪动湘黔线,同学们观察湘黔线的起止点,(贵阳、株洲)湘、黔是否是这两个城市的简称?(否)那么湘、黔与什么有关系,这条线是如何命名的?(湘是湖南的简称、黔是贵州省的简称,这条线是以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的)还有哪些铁路线是以这种方法命名的?(浙赣线、青藏线等)并总结填表。铁路线湘黔线联

18、系湘是湖南简称,黔是贵州简称命名法以起止点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类似线浙赣线、青藏线等(3)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简称命名。观察兰新线,思考兰新线的命名与什么有关?(兰为兰州简称,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并找出还有哪些线是以这种方法命名的。(陇海线,电脑闪动)总结填表。铁路线兰新线联系兰为兰州简称,新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简称类似线陇海线(4)以铁路线所在位置命名。闪动北疆线、南疆线,让学生观察起止点,对照中国行政图让学生明白这两条铁路线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提问:这两条线的命名与前3种有什么不同?(根据它们在新疆的位置不同而命名)铁路线北疆线 南疆线命名法以铁路线

19、所在位置命名寻找规律:闪动北京周围的铁路线:京通线、京包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学生讨论归纳这几条线的命名共同点:从北京出发的铁路线把“京”放在前面。闪动哈大线、宝成线、成昆线、焦柳线。提问:这几条铁路线大致沿什么方向延伸?(南北方向)命名上有什么共同点?(北面的城市或省区放前边,南边的城市或省区放后边)。闪动滨洲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南昆线、襄渝线。提问:这些铁路线大致呈什么方向延伸?(东西方向)命名上有什么共同点?(东边的城市或省区放前边,北边的城市或省区放后边)东西向铁路线是否都为这个规律命名呢?学生观察回答后闪动滨绥线、陇海线)填表:命名规律从北京出发“京”在前面南北向北前南

20、后东西向东前西后(承转过渡)了解了铁路线的命名方法,咱们再看一下我国骨干铁路有哪些,我国铁路线纵横交错,大致分为南北向和东西向两大组,纵贯我国南北的“五条线”及横穿我国东西的“三条线”是我国铁路线的骨架,简称“三横五纵”。(板书)2.三横五纵(活动学习)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中国行政图(自制的只包含省级行政单位的图),让学生用不同的笔在自己的空白图上画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名用红笔画南北向的铁路干线,一名用蓝笔画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并让学生注意各线经过的省区及起止点。(评价巩固)待学生画好后,给学生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再用电脑在空白中国政区图(只有省会)上逐条显示,

21、南北向的用红色显示,东西向用蓝色显示。注意观察每一大线有哪些小线相连而成,并对有关铁路线的重要性作简单介绍。(填表总结)让学生脱离开图,依记忆填。(分组计时比赛)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线京广线4.同蒲线(大同孟塬)太焦线焦柳线5.包兰线宝中线(宝鸡中卫)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陇海线兰新线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承转过渡)同学们请观察,通过北京的铁路线有几条?(图上5条)许多城市都是有好几个方向的列车通过,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万无一失的坐对车,顺利到达目的地呢?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将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学习用表)让学生拿出

22、提前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观察车次编排规律。提问: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号与驶向北京的列车编号有何不同?(由北京开出的列车为单次,驶向北京的车次为双次)书上列车表中小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列车在该站不停)(活动实践)用电脑打出课本上“2001年北京南京上海铁路客运部分简明时刻表”和以下例子,让学生练习使用时刻表。(事例运用)1.某人在17:00时想从北京到济南,坐哪列车较快?(T21次)2.某人16:00时想从无锡到德州,坐哪列车较好?(1462次)3.某人17:30时有急事想从上海赶到天津,怎样坐列车,选什么车次较快?(先坐T22次到济南,再转乘1462次到天津)(新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23、,我们要重点掌握我国交通运输网东密西疏的大致分布格局,并牢记我国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三横五纵”线。另外大家外出乘列车时要正确使用列车时刻表,选出自己该坐的列车。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1.准备好八条绳代表铁路线的“三横五纵”,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城市,老师说出一条线,让同学对照这条线是否经过该市,经过就拿着这条绳适当位置,然后再说其他线,再让所经过的城市代表同学抓着绳,直到把八条绳架起来。2.老师说出“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例子,让没拿绳的同学沿着绳走,并且要让学生选对该走的路线,以加深学生对铁路干线的认识和记忆。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课时) 刘世权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

24、能(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1)(2)的分析,明确东西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差异,抓住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含义,理解南北方在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差异,因而影响农业的差异。(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解决问题。(3)通过分析活动(3)(4),明确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通过读图、材料及活动(5)(6)明确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大方向。快乐点击1.农业与我们农业是人类赖以生

25、存的基础。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广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门,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耕种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林业是指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渔业是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畜牧业是指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家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民。这么多

26、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2.农业的地区分布把我国的农业部门,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等反映在地图上,就会清楚地看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请看下图:畜物业区和种植业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1)畜牧业分布于西部于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区。(2)种植业:分布于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平原、盆地地区。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的农作物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作物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

27、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科”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活动(1):下面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完成下表,并结合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温、降水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农作物粮食作物油粒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秦岭淮河以北(北方)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参考答案:地区耕地耕作制度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北方旱地二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三熟小麦花生甜菜棉花南方水田一年二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南北方耕地类型的差异是因为降水(或水分条件)

28、不同。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是因为气温(或热量条件)不同。(3)林业:分布于半湿润、湿润的山地、丘陵区。林区集中分布区特点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敏多东南林区东南丘陵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为天然林,东南林区为人工林区。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之首。(1)渔业:分布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东部沿海多为海水养殖或海洋捕捞,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淡水养殖业。活动(2):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随海拨不同而不同。请在下图中适当位置填上如下四组答案,并分析说明该地为何会呈现这样的分

29、布规律。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二熟参考答案: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超过3000米,海拔越高,降水越少,农作物也随气温、降水的不同而呈带状分布。常绿阔叶林A 温带混交林D 针叶林C 高山草地B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宜粮则粮”。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可发展林业

30、,保持水土。在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可发展畜牧业。在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发展渔业。农业生产除了受自然条件影响外,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如:种植什么农作物?发展哪种农业生产部门?产量多少才不至于积压呢?等问题要受到当地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当地的农业技术装备,市场需求量,城市与工厂区的距离及当地人的经济收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活动(3):图4.24中的A、B、C三地,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居住B、C两地的农民面临如下两种选择:种植水稻个小麦、玉米;种植蔬菜、发展肉老、禽、蛋生产。B地应选择哪一项?C地应选择哪一项?请你给他们出出主意,并说一说你理由。

31、参考答案:B地应选择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B地距离城市比较近,蔬菜、肉、乳、蛋供应及时,而且蔬菜、肉、乳、禽、蛋保质期比较短。C地应选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因为C地地形平坦,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但远离城市,不适宜种植蔬菜、发展肉普、禽、蛋生产。活动(4):有一个山村,周围的土地大多易受风沙、洪水侵蚀,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该地方应该继续耕种,还是应该采取其他对策。请谈谈你的想法,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

32、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的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严峻挑战。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业。因此,防止滥伐、滥垦、超载放牧;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种草等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那么,退耕还林(草)以后,耕地面积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请看下面的例子:贵州省轿子山镇郭家屯村原有25度以上坡耕地40公顷,退耕前生态环境恶劣。大量坡耕地上种植粮食,但因缺乏植被的保护,遇上暴雨冲刷,大量土层被冲走,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全村粮食产量。这个村十年前把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明显得

33、到改善,坡度较为平缓的耕地得到了保护,地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上升。全村粮食总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与过去相比还有提高。由此可见,退耕还林不仅与耕地保护不矛盾,还会产生互补作用。我国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特点,是制定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和对策的重要依据。例如“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请看图4.25: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简介:商品粮基地位置简要说明三江平原黑龙江省东北部人均耕地、可垦荒地丰富,但存在沼泽化问题松嫩平原东北平原北半部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成都平原四川盆地西北部开发历史

34、悠久,生产力水平高江汉平原湖北省中部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耕地资源较丰富,生产力水平中等洞庭湖平原湖南省北部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鄱阳湖平原江西省北部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中等太湖平原江苏省南部、上海市、浙江省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江淮地区主要为淮河以北地区历史上为黄河泛滥区,生产力水平中等珠江三角洲广东省珠江口附近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高,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再如,我国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

35、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从以追求产品数量增长为主转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其中,高产主要指保证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这是首要的社会目标;优质主要指农产品必须适应社会消费和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高效是指农业生产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商品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自我积累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活动(5):下面图画所反映的内容是“生态农业”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证。请你完成图下提出的任务。想一想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请你写出来。参考答案:好

36、处是整个过程没有废物,而且对环境无污染活动(6):下面材料是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与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分析)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参考答案: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东部临海,进出口方便。地形条件:东部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气候条件: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社会经济条件:

37、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多,市场大。为了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将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热点考点聚集命题方向1.考点:(1)北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耕作制度的差异。(2)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林区。畜牧区的分布(5)人口和粮食问题。2.动向:(1)九大商品粮基地和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2)秦岭一淮河两侧耕地类型、植被、农作物熟制等。【例1】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条件是()A.水热等自然条件优越B.土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C.单位面积产量高 D.土壤肥沃导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布局的条件。我国在自然条件好,生

38、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建立商品粮基地,纬度最高的两个平原,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但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另外这里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也是它们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重要条件,这也是华北平原农业发达而没有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答案:BCD【例2】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有()A.秦岭和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B.秦岭和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C.秦岭和淮河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D.秦岭和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导析:该题一主要考查我国小麦、水稻和棉花等作物的地区;二考查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

39、题时,河先要分析冬小麦、棉花和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习性,明确它们要求的自然条件;其次,联想我国根据气条件划分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第三,根据各种作物的习性和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分析判断试题叙述的内容是好正确。答案:C金钥匙:该题多见的错误答案有A或D。其原因是:一是很多学生不熟悉各种作物要求的自然条件,全凭死记硬背知识解题,试题设问角度稍作变化,就会产生答题失误;二是学生对课本中的作物分布图,很少进行认真观察和原因分析,解题作出判断的依据不足,故容易产生错误。认知我国各种作物分布时,可以作出如下归纳:作物生活习性分布地区小麦温带作物,适应性强,南北平原高原均可长城以南为冬小麦水稻喜湿又喜湿,多

40、分布于降水多和灌溉便利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集中,东北和华北也有分布棉花喜温好光,适宜于深厚疏松土壤暖温带和精致热带地区中甘蔗喜高温多雨气候条件,要求肥活土壤主要在中温带油菜既喜欢温暖,也能耐寒种植普遍,长江流域集中花生喜温暖干燥,多生长在疏松沙质土壤中南北均种、黄河下游各省集中典型例题剖析【例1】我国油菜籽的主要产区有()A.洞庭湖平原 B.松嫩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剖析:油菜籽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更要油料作物,因此,首先可排除B答案。读“我国南北农业分布图”可以看出: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因此又可排除C。本题虽是选择题型,但考查的是对农作物分布图的掌握,几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应注意

41、学习把握。答案:AD金钥匙:我国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例2】我国纬度最低的商品粮基地是()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剖析:该题考查的是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和纬度位置的判断,我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南,纬度越低,所以应选珠江三角洲。 答案:C金钥匙:九大商品粮基地最北(即纬度最高)的是三江平原,最南(即纬度最低)的是珠江三角洲。最东的是太湖平原,最西的是成都平原。【例3】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A.热量、水源充足 B.面积广大,地势平坦C.气候温暖、湿润 D.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剖析:我国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降水稀少,地

42、势平坦有广阔的天然草场,仅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有种植业的分布。答案:BD金钥匙: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原辽阔,牛羊成群,畜牧业发达;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为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分布区。【例4】下列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A.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C.降水较少,地势平坦D.河湖较多,降水丰沛剖析:该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与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是靠生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它受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平坦的地形、深厚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气候等,是

43、发展种植业生产的理想条件。答案:B金钥匙:由于学生对农业生产不熟悉,很难全面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所以,答案内容常出现不够全面的情况。早期农业生产,由于受社会经济技术水平限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作区多为自然条件理想的地区。而学生容易将现在农业发达地区与人类早期农业区混淆,忽略了时间变化带来的分布变化,导致答题失误。学习农业生产,要全面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见下表)。【例5】在我国境内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主要的农作物是()A.小麦 B.水稻 C.甘蔗 D.茶叶剖析: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是我国江苏省的连云港和荷兰的鹿特丹港,在我国境内与陇海一兰新线相连

44、,是经过北方地区的一条运输干线,出而其沿线的农作物应是小麦等北方农作物。答案:A金钥匙:明确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连云港一鹿特丹,在我国境内沿陇海一兰新线,易错点也正是在此,陇海一兰新线经北方,故为北方农作物。【例6】下列地区中,京九铁路穿过的商品粮基地是()A.成都平原 B.翻阳湖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三江平原剖析:该题既考查了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又考查了铁路线的分布,需要读图解决。京九铁路与长江干流的交汇点正好经过翻阳湖平原。答案:B【例7】关于我国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A.我国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多种多样B.我国农业生产自然灾害较少发生C.全国各地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D.南

45、方的气候和地形均利于农业生产剖析:该题考查了我国的气候、地形价 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回顾我同地形、气候的主要特征,其次站在农业的角度,对自然条件做出评价。答案:A金钥匙:农业生产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全面理解。学生误选C或D。其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误将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特点,扩大到了“全国各地”;我国南方气候水热条件充足,利于农业生产,但地形多丘陵和低山,不利于农业生产,学生常忽略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创新例题点拨【例1】要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首先考虑的条件是()A.作物的种类B.光热条件C.人口资源D.机械化程度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的

46、制定,都要做到地尽其力,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我国而言,南北方耕地的差异非常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最主要的是自然条件的差异,南北方光热水条件的不同,导致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同时光照、热量的差异,也导致我国耕作制度的不同,越往北去,熟制越低,越往南去,熟制越高。因此要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首先要考虑当地的光、热等自然条件,制定出符号当地实际的发展方向。答案:B爱心提示: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生产部门被人们称之为种植业。种植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最密切,一方面要有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另一个方面要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充足阳光、水分等气候条件。【例2】山东广饶县花官乡以大蒜种植取代小麦,大蒜成为该乡的主导产品,其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