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的个案
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被早教机构重视,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观察、记录并分析幼儿的阅读行为,适时指导。我们班是一个新中班,孩子年龄都偏小,而且都是从私立幼儿园转过来的,阅读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因此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是很重要的。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讨论如何对新中班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李旭,男,三岁半,喜欢看书的程度一般,说话还有点口齿不清,父母曾为其买过《看图学儿歌》、《天线宝宝》、《奥特曼》等低幼读物,但多数是由父母讲给他听,李旭自己很少独立看图画阅读。
个案观察与分析
观察记录一:
李旭看见老师和几个小朋友在阅读区看书,也主动走进来,直接拿起自己带来的《奥特曼》看了起来。他随手翻到一页,大声说:“怪兽”老师问:“哪个是怪兽?”他指着图笑嘻嘻地又说了一遍,还做了一个怪兽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到老师笑了他很高兴,又翻到其他页,大声地讲自己知道的东西。
分析:
可以看出,李旭是被阅读环境以及其他幼儿的阅读行为吸引过来的,他只对自己带来的图书有阅读兴趣,翻阅时随意翻书,没有从封面开始阅读的习惯,能主动用单词说出自己熟悉的物体。为此,我采取了如下指导策略:①每次阅读时都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引导李旭阅读,多讲其他故事让他发现有趣的地方,让他也喜欢读别的书;②带领他一起阅读封面,用手指读书名.让其知道什么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要从封面看起,一页一页地翻,并在集体和小组阅读时巩固练习这些阅读技能。
观察记录二:
老师故意把书倒过来递给李旭,他就倒着看。老师问:“书应该怎么看呢?’’他看看书,不说话。老师问:“小猫的头怎么了?” 李旭仍不说话。老师又问:“小猫的头是不是倒过来了,怎么会这样呢?” 李旭无语。老师问:“怎么把它正过来呢?” 李旭伸出手在小猫图上转了一下,似乎是想用手转过来。老师就慢慢转动书,让他看清动作,接着老师也让李旭转动书来发现这一现象,但再次递给他倒过来的书时,他仍不会自己调整。
分析:
李旭说不出“小猫倒了”,有可能是还未能注意到画面的细节,也有可能已经发现但不会用语言表达。尽管在老师的引导下李旭发现“小猫倒了”,但仍不会调整。为此,我采取了如下的指导策略:①故意用倒的书,通过问题逐步引导他仔细观察画面,发现画面倒了;②引导其观察同伴的阅读行为,让他知道书要正着看;③通过观察老师的旋转动作与画面转动的关系,发现把书放正的方法,并在阅读、结构、数学等活动中,练习用动作使物体旋转的各种方法。
观察记录三:
这次,李旭主动走进阅读区里阅读。他拿起经常看的《奥特曼》看了起来,我发现他没有拿倒。等李旭看完,我故意拿过来又倒着还给他,他看了看,把书转正过来。我想:以前没看过的书,他能正着看吗?我找了一本李旭以前没看过的、封面较复杂的书递给他,他不看封面倒着看了起来。
分析:
经过几次阅读,李旭对于熟悉的画面能正着看,而对不熟悉的、较复杂的画面仍倒着看,说明他是凭着对画面的印象辨别正与倒的,由于不会观察画面的细节,所以对自己没看过的书就辨别不出来了。为此,我采取了如下指导策略:每次阅读时,都引导李旭仔细观察封面,通过问他“封面上有什么?在哪里?什么样?”问题,帮助李旭养成先观察封面的习惯,积累观察的经验,发展对画面形象的感知能力。
观察记录四:
在集体阅读《摇滚青蛙》的活动中,大家共同看一本大书,我请李旭找一找图片中的颜料有哪几种,他上来后,指着红、黄、蓝三种颜色说“红黄蓝”其它颜色他就不太清楚了。在跟着我一起阅读时,我一边讲一边给他看我翻的画面,让他也翻到相应的画面,他找不到,只看着我手上的书。
分析:
李旭在集体阅读活动中,不能根据问题和故事内容找到相应的画面,这与他不理解指令和观察画面细节的能力较弱有关系。为此,我采取了如下指导策略:①让他先观察同伴指图自己再指出来,通过同伴的示范引导他理解指令,根据指令观察寻找;②放慢阅读速度,跟随李旭的速度,让他体验语言和画面的对应,每翻一页,都放慢速度让他看老师翻到的地方,然后观察他是否翻到了,再继续向后翻。
个案研究的反思
(一)关注幼儿的阅读指导
教师在关注幼儿的阅读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新中班幼儿正处于萌发阅读兴趣,初步形成阅读习惯的时期。案例中,李旭存在着倒拿书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阅读能力的发展。他缺乏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常不能观察到画面中的主要事物,不能理解画面的意思。经过指导,李旭能分清画面的正与倒,能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观察和理解画面。可以看出,及时的指导对新中班幼儿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要注意营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新中班幼儿年龄偏小,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本案例中,李旭就是被班级内的阅读氛围和同伴的阅读行为吸引才参与阅读的。
(三)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的阅读
1.指导新中班幼儿阅读时,需要语言指导与具体的榜样学习和行为学习相结合。在本案例中,李旭出现倒拿书现象,教师在用语言引导他观察事物,理解正与倒的同时,发现他不会调整正与倒,就用较缓慢的动作演示给他看,让其观察发现动作与画面转动的关系,还让他自己尝试把书转正。教师要注意语言指导和动作示范配合运用,在行为上不断调整和帮助,给予具体指导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幼儿获得具体的阅读经验。
2.对阅读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个别、集体和小组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要相互结合。在本案例中,以个别指导为主要形式,因为只有在个别指导时,教师才能观察到李旭的个性问题,如倒拿书的问题,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指导和帮助。但是集体阅读的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当李旭在集体阅读中观察不出画面时,教师请同伴寻找画面上的事物给他看,让他从同伴身上获得阅读的经验和方法,而不只是单一地从教师那里获得。可见,多元经验的获得是非常必要的。
(四)家园合作,共同指导幼儿的阅读
家园教育措施的协调一致,是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有困难的幼儿特别需要一对一的指导,在研究本案例时,我开始就向李旭的家长了解李旭在家阅读的情况,从而能较准确细致地分析倒拿书的原因,找到相应的措施。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家长一起参与对李旭的个别阅读指导,提供阅读记录卡引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指导。李旭家长对阅读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相关的指导策略,保证了教育的连贯和一致性,使李旭获得最有针对性、最为具体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