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修2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30592 上传时间:2025-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2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2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2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2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命题人:王革 校对人:刘洪梅 齐明强一、单项选择题(共计60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据此回答12题。1、造成目前耕地资源减少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植树造林占用大量耕地 B.退耕还湖,土地减少C.滩涂逐渐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2、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表现为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下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

2、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34题。3、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4、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人 D.更优的自然环境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 b C. c D. d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

3、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 D.讯期洪峰流量加大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911题。9、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丰富土地生产潜力小A. B. C. D.10、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消费水平迅速土升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自然

4、灾害的增多A. B. C D.11、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限制外地人口进藏A. B. C D.12、石家庄的兴起主要与,A公路有关 B河流有关 C运河有关 D铁路有关13、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既属于集约型农业,有属于商品化农业的是A内蒙古高原上的游牧业 B巴西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C哈尔滨郊区的花卉生产 D浙闽山区的水稻生产14、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哈尔滨的冰雪节 B黄山的迎客松C钱塘江的大潮 D吉林的雾凇15、城市化过程的主要表现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人

5、口文化水平提高劳动力从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A. B. C. D.16、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的是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C扩大郊区发展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D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旅游业17、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其影响这一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水源18、下图所示该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中心商务区)应分别布局在A、处和处B、处和处C、处和处D、处和处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920题19、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

6、是A甲 B乙 C丙 D丁20、属于“高一高一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A甲 B乙C丙 D丁2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生产的利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但是还有许多农民甘于去种植粮食,影响其主要区位因素是:A国家政策 B交通 C市场气候 D劳动力多22、城市化进程开始的主要原因: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的兴起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工业革命的开展23、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A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量上升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C城市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D城镇密度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24、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

7、,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肥力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25、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是影响四地作物生产的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四地作物分别是:江南丘陵的茶树,河西走廊的粮棉,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请根据各作物生长的具体要求,选择搭配正确的一组A.一甲-乙-丙一丁 B.一丁一甲一丙一乙C.一乙一丁-甲一丙 D一甲一丁一乙一丙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化。读图,回答2628题。26、 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为A. 10B. 20 C. 30 D. 4027、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 60年代初期B. 70年代

8、中期C.80年代中期 D. 90年代后期28、 1961 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人加速发展阶段 D.进人郊区化阶段29、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是A.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B.大型中心城市放慢发展C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小城镇D.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30、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 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A B C D二、综合题(共计40分)31、读下图,如果想在图中安排小麦、乳牛、蔬菜、养鱼、果树等农业类型,应该怎样进行选择?为什么?(20分)A ,理由 。B ,理由 。C ,理由 。D ,理由 。E ,理由 。32、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此过程被称为 化,是指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2)此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 规模不断扩大。33、试分析哈尔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10分)答案A处是水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