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忆读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课题
《忆读书》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沙河中学·高飞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中提到的名著的文学常识,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我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文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形成自主学习以及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感悟,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深入理解文中作者对读不同书的体会,以及运用对比写作手法,通过朗读分析法更透彻的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坐着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她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法;交流探究法;朗读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指 导
学生活动及
设计意图
诱导激发
有一则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打一物)对,它就是书籍,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忆读书》。
学生猜谜语,将学生引人学习情境,为本文分析学习读书体会奠定基础。
阅读感悟
学生通过朗读,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如:《三国演义》让座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中作者一会的词语,培养学生定位文本信息的能力。
合作交流
1.综合本文内容概括“读书好”好在哪里呢?
明确: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
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在此,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多媒体出示)
《西游记》精彩
《封神榜》烦琐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堆砌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心动神已,不能自已(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
分别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此处运用的对比手法。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读书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体会集体讨论的快乐。
学生间小组间合作讨论文本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刻理解记叙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初步能力。
深入探究
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提示: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围绕此来概括出本文的内容。(多媒体出示提示)
明确: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她读书的感受(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
学生再次回忆并掌握六要素,学会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回顾总结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与名人交流,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
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摘抄岳飞的《满江红》一词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背诵。
学生完成作业,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西游记》精彩
《封神榜》烦琐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对比手法
现代文艺作品
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已,不能自已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科的重难点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比较准确的,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因该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对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后在教学中予以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