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精选一
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xiāo huǎnɡ jì diàn chà yān
( )烟 撒( ) ( ) ( )紫( )红
一、 gānjú( )wǔ rǔ( )huò huàn( )páo xiào( )
二、 同音字填空。
xiàn : ( )制 呈( ) ( )害 ( )索
yì:一( ) 造( ) 退( ) 安( )
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 )
2.本学期我们又认识了几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半截蜡烛》是相声。( )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
4.《水浒传》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他们个性鲜明,有及时雨宋江、智多星林冲、
黑旋风李逵等。 ( )
四.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好(hào)客 似(sì)乎 蒙(měnɡ)古包 咀嚼(jué)
B、清平乐(lè)亡(wánɡ)赖 剥(bāo)皮 系(jì)铃铛
C、应(yìnɡ)声 暖和(hé) 情不自禁(jìn)没(mò)腿深
五、词语积累。
( )装( )裹 ( )寝( )食 绞尽( )( )
( )居( )业 程门( )( ) ( )中送( )
( )公( )山 赴( )蹈( ) 任( )任( )
六、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认识水平进步了。
2.我敢保证,今年学校运动会我们班可能得冠军。
3、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清洁。
七、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并按要求完成填空。
《三国演义》 吴承恩 《将相和》
《西游记》 罗贯中 《猴王出世》
《水浒传》 施耐庵 《景阳冈》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司马迁 《草船借箭》
(1)当你看到同学不珍惜时间时,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开始,不断积累,正如《荀子》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再见了,亲人》选段,回答问题。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 )笔。
2、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坎坷( ) 明白( ) 价值( ) 情深意重( )
3、用“ ”划出反问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
4、“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句说明
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用“~~~”画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
6、大嫂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请你结合课文和资料,想象一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7.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 )奉命出兵( ),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 )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
九.按要求填空。
风流( )( ) 神采( )( ) 万里无( ) 大雨( )盆
( )( )大方 风( )交加 秋高气( ) 满( )红光
十.我敬爱的外公
在我外婆的衣架上,(端端正正、整整齐齐)地挂着一个洗得发白的邮包。它看上去和普通邮包并没有两样,只不过用得时间过长。深绿色已经褪尽了。在这个平凡的邮包里曾装过不计其数的报刊、邮件。外公就是挎着这个邮包,从机关到部队,从工厂到学校,走千家串万户,把信件、报刊、汇款、包裹送到人们手中。
我的外公年过五旬,一道道皱纹爬上他的额头,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但是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深嵌在慈祥的面庞上,却显得炯炯有神。他身材不高,常穿一身褪了色的邮政制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
他平时对人很和蔼 总是乐呵呵的 人们都(亲切、关切)地叫他 老郭 每次他一下班 我就缠住他 外公 外公 叫个不停
我外公十七岁就开始送信了,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工龄。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夏季,烈日当头,外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走街串巷;冬天,寒风凛冽,在漫长的雪地上留下他深深的足迹。人们看到他总是热情地送来毛巾和热茶。
我的外公工作多年,对周围的一些地方了如指掌,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
一次,邮局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上用的是早已不用的解放前的地址,邮局的工作人员试投多次,可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有的人认为这封“死信’是不能“复活”了。外公看了看信封,说:“这封信一定是远隔重洋的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让我试一试!”
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了,直到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回家。一天,两天……一连半个多月,外公终于从小港码头一位搬运工人那里打听到了收信人的地址。
收信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几经搬迁,现在住在海云巷里。写信人是老太太从未见过面的孙子。
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半晌,老太太擦干了泪水,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了!同志,是您使我得知儿孙们还活着的(确切、正确)消息,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还能和我的孙子联系上。真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新社会的福啊!”
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背起邮包,又向另一家走去……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2.给第3自然段加标点。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如指掌:
小心翼翼:
4.画出描写外公外貌的语句。
5.“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上‘复活’了。”这句话中的“死信”是指_____。“复活”是指_____。外公能使“死信”“复活”的原因是_____。
十一。习作
要求:人类发明了桥,使道路更加通畅。更有各种无形的桥,构筑起了尊重、谅解和信任。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有关“桥”的作文。要求:语句通顺,生动具体,内容完整,中心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