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声乐教学的几方面
声乐演唱艺术,有的人认为“天生有一副金嗓子就能行”他们的看法是,声乐是一门简单的学问,用演唱音量来判断歌唱的好坏,显然这是一种很浮浅的理解。声乐是音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艺术表现的目的是感动人,是传达思想,情绪和描绘情景,无论是哪一门艺术,艺术表现的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当然声乐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基础上,首先,训练声音,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表现精神内容,声乐的声音要求本身包含艺术的审美,但仅仅是声音的美又不能代表声乐的全部艺术含义,在声乐课堂中往往会停留纠缠在声音之中,仿佛追求声音的质量是唯一的目标,而没有认真地意识到声音的追求须以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依据。因此,需要从一个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形成声音,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传递过程中,运用歌唱技术的各技巧,产生与内容相符的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媒介手段传达美和情感,这才是声乐的真正的意义。
一、对“声情并茂和以情带声”的理解
我们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强调歌唱发声的技术是为歌唱的内容服务的。作为歌唱艺术,歌唱的内容表现的情感、情绪、情景等才是歌唱的实质,所以老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以情带声”。
首先,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不论声音是否美妙,声音总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之上,才可能表达出内容。情感依附于歌唱声音基础,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
其次,在“以情带声”认识上,我们应该把这个“情”理解为情感表达的要求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当我们在演唱某个声乐作品时,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深度幅度需要相符的声音来体现,这种声音的要求同时又必须符合声乐审美的标准,这个审美标准是演唱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这样的意识要求下,在整个歌唱发声状态歌唱发声状态基本的范围内,歌唱的声音需要做某些音色、气息等调整,形成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声音质量,符合表达某个作品的要求。
当然,最理解的歌唱是“声情并茂”。上述的第二种解释也许就体现出了声情并茂的要求。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表现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也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违背了声乐艺术的本意,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根本就谈不上声乐艺术。声音是情感表现的手段,声乐训练的技术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表达情感的必要手段,是保证情感表达的可能性。
声情并茂的把握和理解就要看演唱者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来理解了,最起码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必须研究歌曲作品,了解作品的风格,创造动机,创造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的高潮,包括哪些地方旋律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做到全面了解作品。
2、具备各种情感的体验,要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情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们除了音乐专业知识之外,平时应该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尤其是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尽量多体会发生在身边的各种人间情感。平时可以多接触社会,增加丰富的阅历和比较宽大的知识面,善于理解和接受别人,多学会一些感动,将心比心,爱憎分明,具有开朗积极的心态,善解人意和心胸,能够感受和品味到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和情绪,并能够真正的感动。
3、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运用已经掌握的发声技术,从声音中调动恰当的声音和歌唱方式,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的情感和你自己理解的情感,达到听众能够感受到的情感交流。譬如要求表现强烈的悲痛情绪,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方法用较少的气息,较强烈的憋住的力量,加强声音的力度而不让声音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的强忍的听觉效果,或者就用较大的音量加大量的气息,汹涌而出,声音里可以漏气,甚至出某种故意产生的破音,形成一种感情控制不住一泻千里的效果。如果表现高兴欢乐的情绪,声音就必须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置比较高些,气息量就要少些,过多的气息会影响灵敏度和明快的声音色彩。表现爱情的歌曲,声音就要注意柔和抒情,动感强,气息流量大可以表现出激动和热情,轻柔可以表现出缠绵的意境。
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表达情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理智地分析研究作品,用合适的恰到好处的声音塑造形象和表现情感,这是十分重要的阶段,是我们需要重视和反复强调的,是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具备了足够的表现技巧手法之后,随心所欲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好处的情感内容表现之中。
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着急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朝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盛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发掘和领会。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是完美。所以,一个演员或是歌唱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作品内涵的理解。
就拿作品《故乡》为例子,当我拿到这首歌的时候,我首先将歌词朗诵了好多遍,了解到这是一首看似思乡却是着重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通过对家乡从前和现在的对比描写,体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和急需改变现状的勇气,这是这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把握住的既是孤独凄凉却又有着坚定信念的感情.
三、对意境的想像
意境的想像,就是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像力,演唱者应该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了一幅幅生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正如我们在演唱《故乡》的时候,我把自己想象成为那个时代的人们,眼看者自己的家乡从美丽富饶变成荒凉之地,却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乡,但是心里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一种坚强不屈的信念.演唱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歌曲的发展,掌握歌曲每一段不同的意境,歌唱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
四、对声音的运用
当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的时候,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思想内容和感情,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唱者为了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浑厚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该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的时候则需要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这里对声音也要一个想像的过程。比如《故乡》中有几个字需要延长,也是整首歌曲的几个高点,歌词中透露出的都是呐喊和顽强,甚至是撕心裂肺的痛,而这时歌词的表现就是通过演唱来完成的,它时而是在叹息,时而是在哭泣,时而在呐喊,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呼喊,这个时候就需要演唱者在声音的控制上,气息要平和、稳定,否则就达不到这首歌所需要的效果。
五、对风格的掌握和韵味的体现
作品的风格或者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如何,演唱的效果不大一样。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独唱音乐会,有的人声音相当的漂亮,发声技巧也是很超群,整台音乐会从中国的名歌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甚者他缺少艺术的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了一起,使之南腔北调,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到好处地有自己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权,她主演中国歌剧《秋子》,举办过独唱音乐会,并远度重洋留学。先后在纳斯瑞斯学院和伊斯特曼音乐学校里,系统地学习声乐、歌剧艺术、研究了大量欧洲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及近现代乐派的艺术歌曲作品,学习了专业音乐基础理论及文史等等的许多的课程。从此,张权能用五、六种语言演唱原作。她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认真地砖研我国各地的民歌、戏曲、曲艺和演唱方法,她特别注意语言、发声和不同风格的把握,努力将民族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和个性化的演唱风格。张权不仅能原汁原味地演唱好外国的优秀作品,更可贵的是她能够演唱好中国作品。她为中国作曲家创造的艺术歌曲做了最好的诠释。如《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铁蹄下的歌女》等艺术歌曲,她都唱的非常精致、适度,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她还能演唱不同地区的民族风格的歌曲,如《绣荷包》《乌苏里江》等,从风格、语言、韵味上表现得恰到好处,独具一格,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她的歌声里那一出出感人的故事,让人倍感亲切,回味无穷。张权的演唱能很好地将西洋唱法与中国风格结合起来,既拓展了美声的表现空间,又凝聚着民族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所以,好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地领会和传达歌曲的艺术意境,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再创作,挖掘出歌曲里某些潜在的,甚至作曲家没有预料的东西。一首作品,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它必须会在音乐腔调上下功夫的,并用得恰到好处。
六、对艺术的处理、忘我的表演
当我们有了对歌曲的真情感受以后,就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力量、音色等问题。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它们可以指引歌唱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层次。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曲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的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和低点。在《故乡》这首歌中,我们将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轻轻地、慢慢地叙述故乡当时的美丽和安详,平铺直叙的演唱,第二部分则是不同,进入了愤慨的感情基调,人们在呐喊,震撼心灵,愤怒的演唱,两个重音记号的强调,第三部分略带哭腔,但是依然的坚定,呼喊的演唱出“哪一天才能回到的怀里”声音坚定。最后更是全曲的最高点,这时全曲才算是真正的结束。
唱歌要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假”是为了表现“艺术的真”,“假”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真,才能发挥艺术的真实性和表现的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力的强大的作用。因此,我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表现艺术。在平时考试时候,我发现还有一些同学在演唱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前怕狼后怕虎,满脑子私心杂念,这样的歌唱状态是绝对唱不好的,更不要说感动观众了。因此,我讲的“忘我的表演”就是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感情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
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与肉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歌唱的整体,二字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声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是靠“金嗓子”就能单独的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多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整篇论文主要是从声乐演唱中各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声情并茂和以情带声”的理解,其次是对作品的理解等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所以要将技巧和修养结合起来,必须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挖掘出作品的内涵,从而将作品完整的表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到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