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中国近代维新变法时期的主要报刊及其宣传工作中国近代维新变法时期主要的报刊有万国公报、国闻报、时务报、湘学报、知新报等。对维新派来讲,对于西方文明的接纳不能不注意到报纸的巨大作用。在他们看来,报纸的功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二、开通民智的功能;三、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维新派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而正是有了以上的认识,维新派充分利用报刊这一工具推动了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万国公报的宣传工作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之后不久,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万国公报宣扬变法;组织强学会。当时,因为上海广学会编的万国
2、公报在政府官僚中行销多年,是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在中国发行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杂志。当时的人称“西学新知之总荟”当时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要了解西方的知识学问的话,一定要看万国公报。在1896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38400份,是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故康有为借助其名,以利推广维新变法。维新派报刊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创刊在北京创刊,康有为、陈炽等负责筹募经费,康有为的两大弟子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这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每册有论文一篇,长篇则分期连载,除转载广学会和其他报刊外,撰文未署名,实际出于梁启超、麦孟华之手。北京强
3、学会成立以后,“先以报事为主”,由46期开始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中外纪闻于12月16日正式刊行,双日刊,木活字印刷,每册注明出版年月,无编号,封面有紫红色“中外纪闻”四字。中外纪闻发刊一个月零五天,即遭封禁,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它除选登“阁抄”、译载新闻外,又载“格致有用之书”,探讨“万国强弱之原”,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议,在中国近代政治史、新闻史上有一定地位。国闻报的宣传工作国闻报维新变法在北方宣传的重要阵地。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
4、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1900年一度复刊。戊戌政变后,国闻报即正式卖与日本人。国闻报在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很有特色:首先,它以“通外情为要务”;其次,讲究办报的策略;再次,消息迅速,稿源茂盛。严复作为维新派的同路人,他把中西不同的文教、政治、道德以及风俗一一进行对比,并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用西洋之术,而富强自可致。”这是严复最早与报纸发生的联系,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他就试图通过报纸来传播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一努力与维新派对报纸的期待是相同的。他对报纸“求通”、“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的思
5、想与梁启超办时务报时提出的“去塞求通”的思想惊人的不谋而合。对维新运动兴起和高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时务报的宣传工作1896年8月, 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旬刊,连史纸、石印。是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1898年7月底,光绪帝诏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拒不遵命,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同年8月17日汪康年将报名改为昌言报出版。时务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由于议论新颖,文字通俗,数月之内,销行万余份
6、。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时务报发行一年后,发行量从创刊时的3000多份增加到1.2万份,最高达1.7万份。梁启超在戊戌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均发表于此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知新报的宣传工作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创刊,1901年1月2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一日)停刊,前后共133期。知新报的出现正值推行维新运动
7、时期,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出资、何穗田和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知新报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知新报宣传变法方针,主要强调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重科学。知新报除了严肃的政论外,还选取了时效性和趣味性兼顾的译文,对教育亦起一些作用。知新报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属于上乘,而且顾及层面从关心世界大事、国计民生,以至个人卫生皆有,可满足各阶层的需求。知新报与时务报相互呼应,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知新报除畅销华南地区,更远销日本、越南、新加坡、美国等地,为昔日影响中国华南风气的大报
8、。即使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其他维新派的报刊被迫终刊,而知新报仍继续出版,乃当时中国唯一仍鼓吹维新变法的报刊。由于知新报所处的为澳门,独特的政治背景令言论上得以自由开放,在中国南方起了舆论先锋的作用,可以“言时务报所不敢言”。所以,知新报为在中国新闻史亦具有重要的地位。湘学报的宣传工作初名湘学新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主要介绍西方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维新变法。对于开通湖南的社会风气起了很大作用。戊戌政变后停刊。至1898年8月8日共出刊45册。湘学新报以倡导新学、开启民智、培养人才、鼓吹变法为宗旨。专讲实学、认为学术为政治之本,学术明则人才出,故以系统地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9、社会科学等为主,同时也宣传湖南新政,传播维新派的主张。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发布了“准许自由开设报馆、学会”的诏书,由此,在维新派人士的带领下,办报活动在全国兴起。知识分子与报业的结合,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中国报纸的发展方向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中国近代报业蓬勃发展起来。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在19世纪就是年代发展到了高潮,政论报刊的勃兴则是从1895年起,最初限于京、沪、津等大城市,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展开,政论报刊遍如雨后春笋,布全国及海外华侨聚集的地方。据中国新闻事业通史载,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其中也包括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湘报国闻报等的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