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11379 上传时间:2025-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的地震带分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的地震带分布 中国国家地震局1978年对中国地震区、带作了三级划分。其中一、二级均为地震区,分别命名为“区”和“亚区”,三级称为“带”。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个地区的30条地震带上。 泉州汕头地震带。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1067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8级地震1次,77.3级地震2次,66.9级地震6次。 邵武河源地震带。东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太宁、宁化、长汀、连城、武平入广东。152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地震12次。 广州阳江地震带。北起佛冈、清远,南至阳江、吴川,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本带地震发生在广州、佛山、高鹤、阳

2、江等地,最大为6.4级。 灵山地震带。北起梧州、藤县,南至北海、东兴。1558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6.7级,属于地震频度比较低的地震带。 琼雷地震带。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雷琼断陷内。1605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7.5级。 扬州铜陵地震带。包括江苏东部、安徽南部和江西北部一部分,强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 麻城常州地震带。包括湖北大部和河南、安徽、湖南等省一部分,公元4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6级以上的地震5次,最大震级6.5级。 邢台河间地震带。西界为太行山前大断裂,东界为沧东大断裂及聊城兰考大断裂,北界为涿州宝坻断

3、裂带,南界为朱仙镇断裂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较大的地震带。 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许昌淮南地震带。北起三门峡,经洛阳、开封、徐州一线向南,南界的西段在周口拗陷南缘,东段以肥中断裂为界。 怀来西安地震带。南起渭河、灵保盆地,经运城、临汾、太原、忻定、灵丘、大同、阳原、蔚广等盆地,最北至怀来延庆盆地。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就在这个带的附近。 三河滦县地震带。西起北京南口,北抵宽城附近,东至秦皇岛一带,南以涿县

4、宝坻断裂为界。公元294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4.7级以上的地震29次,最大震级为8级。 五原呼和浩特地震带。西起磴口,北抵五原附近,东达呼和浩特以东的河套平原地区,南到默特右旗一带。 炉霍康定地震带。西起甘孜经炉霍、道孚至康定。1752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32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15次。 冕宁西昌地震带。北起石棉,经冕宁、西昌、会理、米易至元谋,公元前11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16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8次。 东川嵩明地震带。北起巧家,南经东川、嵩明、寻甸、宜良、开远至个旧一带。地震活动强度较大,频率较低。 马边昭通地震带。包括四川马边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1974年的

5、永善7.1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多为震群性地震。 通海石屏地震带。包括玉溪、通海、峨山、曲江、石屏、建水等地区,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就发生在此,地震活动强度较大,地震重复性高。 中甸大理地震带。包括中甸、丽江、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弥渡、巍山、南涧等地区,公元88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6级以上地震16次。 西海固地震带。包括陇中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且具有明显的迁移现象。 天水地震带。包括临夏、天水、甘南、武都等地,公元前193年到公元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46次,最大震级为7.5级。 松潘地震带。包括武平、南坪、漳腊、松潘、叠

6、溪及其以东的龙门山地区。震源深度一般较浅,烈度偏高。 银川地震带。包括贺兰山、银川盆地和卓子山,以银川盆地为主体,地震活动强度大,但频度较低。 民勤地震带。东侧为贺兰山,西北侧为巴音乌拉山与雅布赖山,南侧为天景山等,1952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1次,最大震级为7级。 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区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地震带,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北麓,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 祁连山地震带。包括祁连山山脉主体部分。190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25次,最大震级6.5,地震活动水平不高。 柴达木地震带。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1930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7次

7、,最大震级6.8级。 拜城和静地震带。地震主要分布在库车至轮台一带和乌什以北地区,震源深度1030公里。 喀什柯坪地震带。包括阿克苏、巴苏、喀什、鸭子山一线以北至国境线以南的天山及其山前地区。1896年到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约130次。潜在震源区划分 在中国大陆及邻区共划分出986个潜在震源区,其中东部地区488个,西部地区498个。8.5级潜在震源区15个(东部2个,西部13个);8级潜在震源区71个(东部13个,西部58个);7.5级潜在震源区151个(东部38个,西部113个)。 华北地震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一个地震区,也是我国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8级以上

8、的地震就发生了5个,最大的地震为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自西向东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潜在震源区就沿这些构造活动带展布。 华北地震区包括个地震带,我市主要受华北平原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的影响。其中华北平原地震带高级的潜在震源区有:级潜在震源区个,7.5级潜在震源区7个,7级潜在震源区7个;郯庐地震带高级潜在震源区有8.5级1个,7.5级5个,7级8个。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

9、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

10、级地震。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