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房县城关四中 王晓丽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知识与技能: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3、过程与方法:(1)领略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2)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富有音乐美与情韵美的语言风格。三、教学设想1、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品味。3、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四、媒体设计:
2、投影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滚动阿里山图片,学生跟唱,营造气氛,感受阿里山的美丽。导语:这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祖国宝岛台湾阿里山那迷人的风光。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被称为三大奇观。阿里山被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名纷呈名扬海内外,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让我们谁着作者早阿里山一游,一睹它迷人的风姿。(板书:阿里山纪行)二、展示目标:1、领略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三、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找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整体感知
3、1、理清行文思路(时间顺序)小组合作朗读交流,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老师小结: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一般游记都采用这种方法。)明确:归纳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台北市酒店台北松山机场中部城市嘉义阿里山站深山更深处神木下山2、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感受?小组交流,用文中
4、具体的语句体现。3、假设在座的都是游客,而你是个小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阿里山的旅游解说词。温馨提示:1、请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风光如画的阿里山”为开头写。2、请个同学上来做导游,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行踪和主要的景点,并注意礼仪常规师示例:假如你乘着古红色的小火车,穿过莽莽林海,就会看到云雾弥漫,幽深恬静的景象。进入阿里山站,穿过迂回曲折的林区,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清澈如镜的姊妹潭,你还可以在这儿水里照影呢。置身于宁静的林区,让你拥有原生态的古典美感,踏上林间青苔路,仿佛是踩着软绵绵的地毯,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漫步在汪洋似的林海中,让你精神振奋的是那参天耸立、八面威风的神木,它是阿里山
5、的标志和灵魂,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样?你想不想去阿里山饱餐那里的秀色?五、合作探究师:读了这篇文章,听了导游的介绍(1) 阿里山给人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美)文中哪句话交代的?(最后一句)(2)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里?学生找出后,教师归纳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以上两个问题六、品味语言作者把阿里山的景色描写的很美,请自选一处你喜欢的景色欣赏品读,谈谈你的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从修辞、节奏、感情等角度考虑)(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朗读方式品读课文,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再现阿里山如诗如画的风光)师生互动:感受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从感情的角度品味神木一段
6、时,对神木的“神”需重点分析。(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由第六小节“离开了那浓浓团阴,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第八小节“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联想到有着古老而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进而体会作者渴望祖国同一的感情。七、拓展延伸(多媒体投影)阿里山的美是人工雕凿的美吗,由此可见台湾人的旅游景点有何特色?同学们假期也游玩过很多地方,远至北京、上海近至武当山、观音同、野人谷,野人洞,请你描述一下游玩过程中欣赏到的美景。八、学习反馈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即本课达成目标)九、布置综合实践作业如果我们房县要搞旅游开发,你准备怎样设计,请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或画出切实可行的简图。(注意:抓住房县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文化氛围以及民风民俗等特点。)十、板书:阿里山纪行风古式的火车景清澈的水潭美静谧的森林爱我河山如厚密的青苔爱我中华画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