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我国世界遗产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綦江通惠小学 杨平活动目标: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黄山的奇松、怪石、温泉、云海,苏州园林的亭台楼榭、通幽曲径景色迷人,让人留恋往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众多我国“世界遗产”,历史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如:一些景点流传着美丽的故事、传说,一些景点留下了名人题写的诗词、楹联。为了充分利用好我国“世界遗产”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小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走近我国“世界遗产”,从中汲取传统文化营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热
2、爱中华河山、热爱中华历史文化的好品质并积累传承传统文化,根据新课程课堂改革的需要,我设计了走进我国世界遗产这一综合性教学设计。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策划阶段(一)、确定主题及目标:1、活动主题:走进世界遗产,热爱祖国文明。2、活动目标: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品质。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与学习伙伴交流合作以及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制定活动计划及活动步骤1、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向学生讲解活动主题及目标,动员学生主动收集资料,获取有关世界遗产的信息并组织学生交流、总结,共同
3、分享活动过程中的快乐。2、制定活动步骤:A、动员学生课外收集资料;B、动员学生上网查找资料;C、阅读有关书籍并听讲座;D、组织学生参观一处世界遗产;E、组织学生交流总结。二、活动实施阶段(一)、动员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 通过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及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几处著名的“世界遗产”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有利的教学时机,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可以是图片、诗词、楹联,也可以是故事、传说,从中感受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二)、上网查找我国“世界遗产”名录内容1网上查找我国“
4、世界遗产”名录榜学生通过查找,可能会了解到以下内容: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共21处:北京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十三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云冈石窟、庐山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共四处:五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
5、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2网上寻找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包括图片、诗词、楹联、名人趣事、地方传说等等。(三)、阅读我国有关“世界遗产”的书籍,听我国“世界遗产”介绍讲座1地理书籍:中学地理课本,小学综合科目,旅游指南等等书籍。2聘请中学地理教师:详细地向小朋友们讲授我国“世界遗产”的有关内容。(四)、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组织学生亲临参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亲临我国“世界遗产”参观,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中华河山及中华文化的璀璨,从而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中华文化的感情。三、成果交流展示阶段本阶段主要对学生的搜集所得进行整合:1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搜集所得,包括:图片、楹联、趣闻、传说、文字、图画等。2让学生以诗歌、短文、表演,广告词,游记,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收获。四、总结评价阶段(一)、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肯定1、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看看各组在哪些方面有新的收获。2、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对学生的收获进行发奖肯定。(二)、对学生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让学生围绕保护古迹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古迹的建议,说说自己能为保护古迹做些什么。参考文献:中国地理之最;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学语文(小学版);农村文化手册;锦绣中华等书籍。 2008年3月23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