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方文化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在陌生的文本中认识、理解抽象事物的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还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文化,在浓郁的氛围中感受文化。也就是说,教师要认识地方文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并积极与开发与利用,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一、对
2、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整体认知现在根据人教版语文书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为以下几个专题。1.体验成长类: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让世界充满爱、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成长的烦恼、这就是我2.自然风情类: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雨的诉说、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黄河,母亲河、说不尽的桥、马的世界3.语言文字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走上辩论台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脚踏一方土、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戏曲大舞台、乘着音乐的翅膀、到民间采风去5.专题探究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也追星、金钱,共同面对的
3、话题、关注我们的社区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漫话探险、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7.其他:怎样搜集资料二、对龙洞镇地方文化的认识龙洞镇,因一条长达4公里的古老“龙洞”而得名。位于湘乡市城郊,与伟人故里韶山毗邻,是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的故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巍巍韶峰,有“杨门七雄”烈士遗址,有毛泽东亲自主持成立的湘乡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徐家湾旧址等红色革命旅游景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龙洞这块钟灵毓秀之地,以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从以下七个方面认识龙洞镇独特的地方文化1、自然地理。2、物产特产3、有关龙洞、仙女山的传说故事4、文化资源5、民间艺人6、风俗民情:包括婚、丧、
4、交往、传统节日等风俗7、红色文化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融入地方文化在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意义深远。因为龙洞镇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把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来,让地方传统文化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把握四原则(1)以综合性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2)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在地方文化的厚重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3)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真正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进一步具备厚实的文化素养,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
5、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语文科研的能力。(4)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找出现阶段乡土文化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具体的对策,为初中语文教学开拓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这些单元时,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雨的诉说、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脚踏一方土、戏曲大舞台、到民间采风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融入龙洞镇地方文化。四、教学中注意几个问题(一)在思想认识上,应树立大语文观念,找准学科的契合点,大胆尝试,探索综合性学习更广泛的实践方式。1、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管现行
6、教材每周都安排了六次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应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2、尝试多种开展活动的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如“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龙洞的红色人物的资料并实地采访,课中结合教材内容,举行故事会等形式,课后写一篇有关红色人物的作文。(二)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重视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虽然每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而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尚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和
7、判断能力。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往往会使活动陷入盲目的状态。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二部分“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中,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事先设计好访谈的问题,调查就会缺乏针对性,往往会无功而返,甚至导致整个活动的夭折。可见,教师应时刻记住自己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2、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很多时候,教师只关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结果,而对课前的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重视得不够。每次定了一个主题,师生表面上忙忙碌碌,上图书馆、阅览室找资料,回来把资料一剪一贴就算了事。有些必须走出课堂、学校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第三
8、单元的“感受自然”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寻觅春天的足迹”,教师往往出于安全考虑,而让学生闭门造车。这只能做做表面文章,却使整个活动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3、重视反馈与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往往把评价重点放在知识的掌握上。我想,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应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的全面性;应注重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进步;应评价学生知识掌握及各种能力的情况。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探索,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应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