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萨二中电子教案 语 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家庭亲情教案设计者: 翟鸣建 审核人: 课题:散步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2.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来分析人物形象。三、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录音机。第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检查预习a信服【释义】:1.相信佩服。
2、b:嫩芽【释义】:指树枝所长出的新芽。c:一霎时【释义】:1.片刻,一会儿。d:拆散【释义】:1.使成套的器物分散。e:委屈【释义】:屈意迁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指责而心里难过。使受委曲:。不好的待遇。f:水波粼粼【释义】:1.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g:各得其所【释义】: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2、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酷冬(k) 散步(sn) 很累(li) 信服(f)B、嫩芽(nng) 铺着(p) 熬(o) 水泡(po)C、分歧(q) 还小(hun) 拆散(chi) 蹲(dn)D、一霎时(sh) 水波粼粼(ln ln) 鱼塘(t
3、ng) 稳(wn)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田野 外套 茂密 各得其所 B、平顺 取决 强状 严重关头C、折散 委屈 整齐 水波粼粼 D、鱼搪 幼小 习惯 产生分歧4、作者简介(学生搜集后老师补充)莫怀戚,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二新课引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三阅读提纲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在初春时节,
4、我们一家在田野散步)四自主学习五讲授新课1、听录音,要求:1.采用圈点法标出预习读错的字词。2.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2、回答问题。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3、根据以上信息,理清文章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和散步的缘由。第二部分(段),写散步的过程:第一层(段),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第二层(段),写散步中的波澜和解决的办法。(板书设计)六课堂练习1、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母亲()地点点头,
5、便去拿外套。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关头时那样。3大块小块的新绿()地铺着。4不过,这一切都()于我。A、信服 庄重 注意 取决 B、佩服 严重 随意 决定C、信服 严重 随意 取决 D、佩服 庄重 任意 决定七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字词读音和释义,了解了课文的整体结构,下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五、作业设计浴着光辉的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
6、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
7、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1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2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3“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5想一想过去的十几年你的妈妈对你所付出的无私的爱,能不能列举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答案】(1)一位母亲不断痛惜呵护弱智的儿子,乘客们都很崇敬她 (2)因为那位母亲无私地溶入爱里令他们非常感动(3)比喻十分新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5)略六、板书设计第一部分(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和散步的缘由。第一层(段)第二部分(段),写散步的过程: 第二层(段)七、课后反思_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