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声的世界教学目标一、科学内容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训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二、科学探究能力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2)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难点(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课时第二节 乐音与噪声 l课时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2、 1课时习题课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v液v气。 生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板书 师:对表格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讨论、交流后提出: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什么测出来的? 3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为什么比在水中传播快? 师:大家很认真思考、讨论,问题提得很好。学会提出好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你还知道哪些利用固体、液体传声的实例? 生甲:医生利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诊断疾病,是利用固体传声。 生乙:渔民
3、捕鱼时,在渔网上装电子发声器,播放鱼喜欢听的声音,吸引鱼群,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捕鱼产量,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生丙:钓鱼的人从不聊天,怕说话声把鱼给吓跑。说明水可以传声。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6信息窗:天坛回音壁。 生:阅读。 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天坛回音壁,并用课件展示天坛的回音壁。 天坛的回音壁是一个圆的墙壁,直径有65m之长。当人对着墙壁说话时,即使声音很轻,但在墙根的任何位置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回音壁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当对着墙壁说话时,墙壁的反射作用使声音贴着墙壁传播,隔不多远又碰到圆形的墙壁,声波在光滑、坚硬的墙壁上多次反射,损失很小,所以可以传得租远。 天坛中的三音石恰好在回音壁
4、的圆心,回音壁高6m,比人高得多。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声波向着墙壁传播,到达墙壁被墙壁反射回来,重叠在一起,构成很强的回声。从拍手到听到回声,声波来回要走两个半径的长度。因为声速大约中331.4ms,所以大约经过0.2s听到第一个回声,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也是0.2s。因为墙壁反射性能好,墙壁又相当圆,使回声聚集得很好,所以第三次回声仍然相当强,可以听得见,三音石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若是站在别的地方,不在回音壁的圆心,回声不聚集在一起,比在三音石上听到的声音要轻,而且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师:为什么平时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的响亮?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如果
5、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如果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0.1s,人耳就会不出回声和原声了,回声就使原声加强,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 教室里的声音鼓四周墙壁反射,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o1s,回声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响亮。而在操场上讲话,比较空旷,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传播时间太长,声音变得很小几乎听不到回声,只能听到原声,所以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响亮。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小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 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V340m/s。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3637,作业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2) v固v液v气。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