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这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准确的是()描绘了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的决心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者的意志A B C D2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3下
2、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洪秀全故居 天王府内的石舫A太平天国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的利益B洪秀全一直保持着农民的革命本色C太平天国领导人不能摆脱专制皇权思想的束缚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矛盾4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收集到的近代中国某个政党的党员证。该实物可以作为直接史料研究()A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兴中会的宗旨B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同盟会的宗旨C国民党及其排满反帝思想D中华革命党及其反帝反封建指导思想5在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中,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A政府在农村丈量田地,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D外国军舰在长
3、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6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两场革命运动均与两广的自然灾害有关B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C发动者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7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8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
4、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9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其主要依据是()A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孙中山第一个提出完整的革命纲领C孙中山首先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D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0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实质指五四运动是()A旧
5、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专政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11“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
6、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下列关于“这场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只有学生和知识分子参加工人阶级是领导者“这个丢失的省份”指山东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意识A B C 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7、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这个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材料三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孙中山材料四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探索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毛泽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分析马克思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可从中学习马克思怎样的治学态度。(12分)(2)材料二、三都否定了太平天国,各自的依据是什
8、么?(4分)(3)与前三则材料不同,材料四是如何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居民一般衣着良好。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材料二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9、;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时报(1912年3月5日)请回答:(1)从材料一本身的选取角度来看,你认为是否相对客观?简要说明理由。(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辛亥革命所起的伟
10、大作用。(12分)答 案1A2D3C4B5A6.B7A8C9D10B11C12B13(1)从赞扬到否定。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马克思对其了解很少,从反对封建主义的角度赞扬中国革命;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走向失败,马克思对其进行深刻分析,客观地总结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态度。(2)材料二认为太平天国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的。材料三认为太平天国是片面的排满斗争。(3)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近代救国救民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4(1)客观。理由:材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实录,且材料作者与清政府和太平天国都没有利益上的利害关系。(2)政治: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社会生活:通过断发易服、禁缠足、改称谓、行阳历、废跪拜等做法,废除了封建陋习,移风易俗,宣传民主平等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