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 3761.28-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江苏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9170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3761.28-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江苏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2∕T 3761.28-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江苏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2∕T 3761.28-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江苏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2∕T 3761.28-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江苏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2∕T 3761.28-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江苏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100 CCS C 5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T 3761.28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 28 部分:方舱式应急 CT 防护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revetion and control Part 28: Requirements for protection of emergency CT in shelter 2021 - 09 - 03 发布 2021 - 10 - 03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T 3761.28-

2、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1 5 CT 方舱设置要求 . 2 6 放射防护用品配置要求 . 3 7 操作防护安全要求 . 3 8 放射防护检测要求 . 3 9 感染防控要求 . 4 DB32/T 3761.28-2021 II 前 言 DB32/T 376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目前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医疗机构; 第2部分:学校; 第3部分:农贸市场; 第4部分:工业企业; 第5部分:社区; 第6部分:公共场所; 第7部分:餐饮服务机构; 第8部分:养老机构; 第9部分:职业健康

3、技术服务机构; 第10部分:公共厕所; 第11部分:大型活动场所; 第12部分:临时观察和隔离场所; 第13部分:公共浴室; 第14部分:影剧院; 第15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第16部分:考场; 第17部分:建筑工地; 第18部分:殡葬服务机构; 第19部分:远洋船舶; 第20部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第21部分:环卫工人; 第22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 第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 第24部分:口腔疾病治疗; 第25部分:公共汽电车; 第26部分:入境人员转运车辆; 第27部分:阳性物品污染场所。 第28部分:方舱式应急CT防护要求。 本部分为DB32/T 3761 的第28部分。 本文件

4、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爱克斯射线防护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兴江、王进、王福如、杨声、雷震东、朱宝立、许哲、沈欢喜。 DB32/T 3761.28-2021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 28 部分: 方舱式应急 CT 防护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用方舱式应急CT(简称方舱CT)的设备防护性能、检查室防

5、护设施、防护安全操作要求、防护检测要求和感染控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 临时安装的医用方舱CT以及CT检查过程中的放射防护和感染控制要求,其他应急或特殊紧急情况下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30 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WS 519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

6、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69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 DB32/T 376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1部分 医疗机构 DB32/T 3761.2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23部分 放射诊断工作场所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CT 方舱 CT shelter 在应急或其他特殊紧急情况下,临时安装CT设备的屏蔽设施,一般由检查室和操作室组成。 4 总体要求 4.1 方舱 CT 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或其他特殊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治使用,不应作为固定场所的常规 X 射线影像诊断设备。 4.2 方舱 CT

7、 应作为独立医疗运行单元运行,便于应急响应场地转移需求。 DB32/T 3761.28-2021 2 4.3 使用方舱 CT 的医疗机构,应对其放射诊断涉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控制和放射防护工作全面负责,应为方舱 CT 配备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以及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其他专业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应符合 GB 18871 的规定。 4.4 方舱 CT 设备防护性能应符合 GBZ 130 中对 CT 设备的技术要求,宜配备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用于患者的智能定位、摆位和升降床操作。 4.5 医疗机构宜为方舱 CT 配置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并入医疗机构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

8、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及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 4.6 在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诊断检查时, 应将方舱CT工作场所纳入医院感染管理,满足感染防控要求。 4.7 在使用方舱 CT 检查时应符合 GBZ 130 中规定的正当性、防护最优化和质量保证要求。 5 CT 方舱设置要求 5.1 应合理设置 CT 方舱安装的位置,一般可选择场所的一角或人员驻留少的地方,尽量避免在上风口、水源地、潮湿

9、、低洼、大型广告牌和各类铁搭下方放置。方舱舱体应采用分体式箱体设计,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双通道进出, 在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 应符合防控传染性疾病“三区两通道”的要求。 5.2 CT 方舱工作场所应设置控制区和监督区,检查室面积和单边长度应满足 CT 设备安装、维护及开展临床 CT 诊断检查的需求。 5.3 检查室的屏蔽防护应满足屏蔽防护铅当量的厚度要求,检查室内有效使用面积不小于 30 m2、最小单边长度不小于 4.5 m 的要求时,四周屏蔽体和顶棚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应不小于 2.5 mmPb;检查室内有效使用面积小于 30 m2或最小单边长度小于 4.5 m 的要求

10、时,四周屏蔽体的屏蔽厚度应不小于 4mmPb,顶棚应不小于 2.5 mmPb;地板一般可不考虑屏蔽,当地板与地面之间空隙较大或下方有建筑物时屏蔽防护铅当量应不小于 2.5 mmPb。 5.4 检查室的管线洞口、门和窗关闭时应满足 5.3 中对同侧屏蔽体的要求。 5.5 方舱 CT 运行时,应在方舱周围 3 m 设立临时控制区,临时控制区边界上应设立清晰可见的警告标志牌(例如:“禁止进入 X 射线区”)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临时控制区内不应有无关人员驻留。临时控制区边界和工作人员操作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 2.5 Sv/h;工作场所不满足设置临时控制区时,距检查室屏蔽体外表面 30cm 处的周

11、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 2.5 Sv/h。 5.6 检查室与操作室之间应设有观察窗或摄像监控装置,其设置的位置应便于观察到受检者状态及检查室防护门开闭情况。 5.7 检查室门宜采用电动推拉门,控制室门宜设置脚踏或感应式开关,开关的位置应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检查室门应设有曝光时关闭防护门的管理措施, 检查室门外及相关位置处应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放射防护注意事项;检查室门外上方应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工作状态指示灯应与检查室门有效关联。 DB32/T 3761.28-2021 3 5.8 检查室应尽可能设置独立空调装置和动力通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12、;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排风口位置的设置及排风的净化消毒应满足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6 放射防护用品配置要求 6.1 应为受检者配备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选配铅橡胶帽子,其数量应满足开展工作需要,成人个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 0.25 mmPb,儿童个人防护用品铅当量应不小于0.5 mmPb,性腺、甲状腺防护用品应不小于 0.5 mmPb,建议在 CT 扫描过程中对受检者采用包裹式屏蔽防护措施。 6.2 对陪检者应至少配备铅橡胶防护衣,铅当量应不小于 0.25 mmPb。 6.3 个人放射防护用品不使用时,应妥善存放,不应折叠放置,以防止断裂。 6.

13、4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期间,应根据感染控制要求对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和保存。 7 操作防护安全要求 7.1 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业务技术, 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满足放射工作人员岗位要求,在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操作人员应经过感染管理培训。 7.2 工作人员应根据临床诊断的实际需要,正确选取并优化 CT 设备工作参数以及相应的防护用品,在满足诊断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 7.3 对儿童进行 CT 检查时,如设备具有儿童检查模式可选项时,对儿童实施检查时应使用该模式;如无儿童检查模式,应适当调整扫描参数,以减少受照剂量,使儿童的 CT 应用

14、达到最优化。 7.4 放射工作人员应按 GBZ 128 的要求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7.5 方舱 CT 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操作系统上所显示的剂量信息(如 DLP、CTDIW 或 CTDIVOL),发现异常时应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 7.6 方舱 CT 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应尽可能使用电子申请单,利用对讲系统和常用语提示卡片对患者进行指令性指导并遵守感染防控要求。 8 放射防护检测要求 8.1 一般要求 8.1.1 方舱 CT 安装完成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设备性能和检查室防护性能进行验收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检测由医疗机

15、构、设备制造商和技术服务机构共同配合完成。 8.1.2 使用中的方舱 CT, 应定期进行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 状态检测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稳定性检测应由医疗机构自身实施检测或者委托有能力的机构进行。 8.1.3 检测用设备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取得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检测结果应有溯源性。 8.2 检查室防护检测要求 DB32/T 3761.28-2021 4 8.2.1 检查室防护检测指标和要求应符合 5.5 的规定。 8.2.2 检查室的防护检测应在巡测的基础上,对关注点的局部屏蔽和缝隙进行重点检测。检查室检测关注点应包括四面舱体及交接处、顶棚、检查室门、操作室门、

16、观察窗、采光窗/窗体、管线洞口、工作人员操作位等; 临时控制区边界四周至少各检测 3 个点, 对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出入口应重点检测。 其他检测点根据周围建筑物情况和人员居留因子确定, 距离方舱较近且人员居留因子 1/2 的地方应该作为检测点进行检测。 8.2.3 应采用常用 CT 扫描条件进行防护检测, 散射模体采用直径为 30 cm 标准 CT 体模, 检测位置为距屏蔽体外表面或临时控制区边界外 30 cm, 检查室上方检测位置距顶棚 100 cm, 检查室下方检测位置距下方地面 170 cm。 8.2.4 在正常使用中, 医疗机构应每日对检查室门外工作状态指示灯、 检查室门的闭门装置进

17、行检查,对其余防护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 8.3 CT 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CT质量控制检测应按照WS 519所要求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执行。 9 感染防控要求 9.1 方舱 CT 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检查时,应根据操作类型以及与患者接触的暴露风险程度,确定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级: a) 一般防护:适用于放射诊断室、后处理室、信息管理室等远离患者场所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注意手卫生。 b) 一级防护:适用于非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登记、取片等区域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 医用外科口罩 (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戴 KN95 及以上级别颗粒

18、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服(接触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加穿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c) 二级防护:适用于对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近距离操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工作帽、KN95 及以上级别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穿医用防护服、一次性鞋套/靴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d) 三级防护:适用于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 为疑似或确诊重症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近距离操作人员。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防护面屏/护目镜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9.2 工作人员脱个人防护装备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污染面。脱下的护目镜等非一次性使用的

19、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 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9.3 工作人员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个人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 9.4 工作人员手卫生应执行 WS/T 313 的要求,可选用 70 % 75 %乙醇,或其他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纸巾擦干后消毒。 DB32/T 3761.28-2021 5 9.5 工作人员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 0.5 %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 3 min 以上,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 0.05 %碘伏冲洗消毒。 9.6 现场消毒人员、防护检测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9.7 放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个人剂量计的感染控制,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外层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内的工作服上。 9.8 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管理人员回收个人剂量计时需做好个人防护。 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医用防护口罩,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或 75 %乙醇或含醇的消毒纸巾擦拭回收的个人剂量计外表面,可使用带有生物安全标识的密封袋通过邮寄至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辐射监测。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