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时 多彩的光(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案复习本章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2.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过程与方法 1、再次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在复习过程中,能查缺补漏,形成知识网络,并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教学重点】知识体系的形成、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所学光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教学流程】一、知识再现:教师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提纲:(一)光的传播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如 、 、 等都是光源,镜子、月亮不是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 传播的,激光准直、 、 、 等现象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合_km/h。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速度 ,空气中的光速也可认为是 。(二)光的反射4.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的。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 定律。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表面_,平行光入射到物体表面,反射光仍然是_的;发生漫反射的物体表
3、面_,平行光入射到物体表面,反射光_,而是射向_。6.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 ;物像连线与镜面 。像与物体相对于_对称。(三)光的色散7.太阳光可以分解成 、 、 、 、 、 、 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其原理是 。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有 。8. 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9.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二、展示交流:问题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歌词里面包含着什么物理知识?这句歌词同时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和讨
4、论,回答小结: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练习: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光合成的。2关于光的传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C.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问题二:在我国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有“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奇特景观,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和讨论,回答。小结:这一奇特景观是由平面镜成像原理
5、造成的,天空和飞鸟在水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练习: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不变4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1)小明应选择_进行探究实验(填“平面镜” 或“玻璃板”);(2)实验中要求蜡烛l和蜡烛2 ; 图3(3)小明选择刻度尺的目的是为了测量 的大三、拓展提升例题1:下列几个现象中,要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的是( ) A能看到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 B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D用放大镜能看清书上的小字分析:B是光沿直线传播,C和D都是光的折射,故选A。例题2:课
6、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_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 . 分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第(1)题应为20o,表格中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互补,所以错误的原因是“把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例题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7、这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放上一支相同的蜡烛,如图1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图1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发射规律分析:这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选B。四、体验成功1图6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图62一只鸟在湖面上方5m处的空中飞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水中成虚像 B像位置距水面5mC像比鸟小 D小鸟与像距离10m3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米。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
8、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如图7),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 m。图74如图是我市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的庆元后坑木拱廊桥,其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 )图8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漫反射5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6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7小明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
9、距平面镜4m,则( )A人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像以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B人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C人靠近平面镜1m,镜中的像距人1mD 无论人靠近还是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始终是1.5m8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4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图4A21:10 B10:21 C10:51 D12:019为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折射
10、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某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 (距离或大小)之间的关系。(2)两支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距离或大小)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能或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或实)像。答案:导学提纲:(略)练习:1、光的色散 红 绿 蓝 2、D 3、D 4、(1)玻璃板 (2)大小相等 (3)物距和像距体验成功: 1B 2. C 3. 2 4. B 5. C 6.C 7D 8B 9B10.(1)距离(2)大小(3)不能,虚(4)因为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不透光无法确定像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