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案 新人教版
课节
1课时
课题
11.1 功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演示、讲授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教学器材
多媒体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力学中的功
1、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 观察课本中前两个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点: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两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个是_作用在物体上的力_
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人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二)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 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5、例题 64页
三、课堂练习: 64页1-4题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11.1 功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_
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
1焦=1牛•米。
3、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三.例题64页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11.2 功率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讨论、讲练
教学目标
1. 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P=W/t及其单位。
2. 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 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功率物理意义和利用功率公式解决综合题目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功的定义?
2、 功的计算公式?
二、 新课教学
播放多媒体素材,如几百块砖送到楼顶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课本65页图11.2-1
阅读课本几段内容,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并填写下列空白:
建筑工地上要把砖送到楼顶,或用起重机搬运,或用工人搬运,不管怎样搬运,都是克服重力做功,那么运送砖块所做的功我们可以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运送同样多的砖,起重机和工人所做的功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但是工人所用的时间_______(填“长”或“短”),所以工人做功较_____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_____,时间长的做功较____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______,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______.由此可见物体做功有_______之分.这跟物体的运动也有_______之分是一样的.
1、 功率
1)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其中W表示______,单位是____;t表示________,单位是______. P表示_______,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___做单位,1kW=________W.功率是机械的_____________之一.
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在车辆中,常用“马力”来表示汽车的发动机的大小.“马力”是功率的单位,
1马力=735W,这个单位我们在物理上一般不用,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用.
2、例题:66页
要讲清思路
三、课堂练习: 66页1-4题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11.2 功率
一、功率
1、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3、 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公式:P=
单位:瓦特 简称瓦 符号:W
千瓦kW 毫瓦mW
物理意义:
二、例题: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11.3 动能和势能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探究、讲练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 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 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4. 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势能的概念
教学器材
斜槽、钢球、木块、弹簧、皮球、投影仪及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 新课教学
一) 能量
学生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能量以及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物体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简称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动能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
2、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越 ,木块B被撞得越远。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就 。
2)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 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 。
结论:
质量 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 ,它的动能越 ;运动速度 的物体,质量越 ,它的动能也越 。
学生看“想想议议”并回答所给出的问题。68页
查看69页“一些物体的动能”。
三)势能
1、定义: 叫做重力势能。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2、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与 因素有关。
4._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势能.
三、课堂练习: 70页1-5题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11.3 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单位:焦耳J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一切运动物体。
3、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
三、势能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
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2、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11.4 机械能及其变化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演示、归纳
教学目标
1. 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 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3.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难点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器材
滚摆、单摆,斜槽,弹簧片,木球,人造地球卫星的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导入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二.进行新课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2、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学生看71页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_______,速度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实验2:单摆实验。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C点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从C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D点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 和 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的守恒的。
3、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学生阅读72页课本内容。
看科学世界填空
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 ,动能最 ;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 。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 ,重力势能 ,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三、课堂练习: 74页1-4题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二、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_______,速度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C点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从C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D点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的守恒的。
3、人造地球卫星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本章总结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归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2.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功、功率、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教学难点
功和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教学器材
多媒体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本章知识梳理
1.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是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功率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即P=W/t。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动能和势能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体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守恒的。
二、典型例题剖析
例1、一质量为3000kg的汽车沿着长为5.4km的盘山公路匀速行驶,当它从山脚行驶到高为0.5km的山顶时,耗时15min,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4000N,求:
(1)汽车的行驶速度;
(2)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3)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解:(1)v=s/t=5.4km/1/4h= 21.6km/h =6m/s
(2)W=FS=4000N*5.4*1000m=2.16*107J
(3)P=W/t=2.16*107J/14400s=1500W 例2.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1t,起重机在20s内匀速把它提升到5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10N/kg)
例3.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沿水平道路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共用时40min,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功的功率.
例42004年8月26日,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她在起跳过程中,跳板的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又转化成_________能,最后转化成她的________能,而进入水中.
例5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_______能逐渐增大,_____能逐渐减小.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三、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本章总结
一.功
1、功的概念: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符号J 1焦=1牛•米。
二、功率
1、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3、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公式:P=W/t 单位:瓦特 瓦 符号:W 毫瓦mW
三、机械能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单位:焦耳J
3、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一切运动物体。
3)、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
4、势能
1)、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 (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2)、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
5、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守恒。例:人造地球卫星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