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根据东南亚相关气候资料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运用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说出分析归纳说出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内容结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据东南亚在世界位置图、东南亚政区图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说出其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该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找出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旅游胜地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举例说明举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运用东南亚旅游资料和课本插图 课标分解学材与学情:1学材设计:学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课堂评价材料等。2.学情:学
2、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地球地图、世界海陆分布、世界气候等知识已有所了解,这些知识储备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东南亚的位置和自然环境;但是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这些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完成。 教学策略:1 密切联系生活和学生实际:提前收集学生、老师手中的东南亚旅游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东南亚,缩短学生与所学知识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恰当使用地图:提供相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进而尝试总结得出结论。3 开展问题探究:结合东南亚教学资料设置恰当的思考问题、调动学生运用已有
3、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2. 根据相关气候资料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分析说明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环保意识。3. 根据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说出该区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4、举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目标与策略 重点与难点地理位置的确定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首要环节,它是分析、认识一个区域环境特征的基础,另外区域各环境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这些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会有
4、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完成。 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1、通过东南亚这一案例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2、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4、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5、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难点: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大家都在什么时间去过哪些地方啊?(学生回答)略,老师这儿有一组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出示课前搜集的老师、学生去东南亚旅游的照片,照片旁边配以拍摄的时间、地点等文字性说明。问题引领:你们知道照片中的美丽风光位于哪里吗?你想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5、吗?设计意图:这样就以活动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十字路口的位置学生活动一:辩位置、识范围 1、根据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学生在图中指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海陆:纬度:大部分位于 带;或 之间。2、趣味活动:如果我想走水路去东南亚可以到达哪些国家?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哪些?学生根据东南亚政区图回答:3、重点探究: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1)读图说位置 (2)小探究: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的路线(3)拓展:出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及石油供应状况简单资料:中国进口石油来源统计(2010年) 国家(地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伊朗阿曼韩国委内瑞拉刚果赤道几内亚其他 地区 西亚 非
6、洲 欧洲西亚西亚东亚 南美非洲 非洲份额() 13.6 12.9 11.61l.3 7.3 6.1 4.0 3.0 2.9 27.3提问: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有人说马六甲海峡是我国的海上生命线,你赞成吗?结合表格中的资料说出理由。(4)总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学生提出的疑问(根据课堂生成确定)设计意图:1、 通过读图准确认识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并力求学生对位置的描述形成规律性认识,以便 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位置提供方法指导。2、在学生学习知识、总结方法的同时,进一步锻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学生活动二: 了解东南亚物产,探究生产、生活与
7、自然环境关系1、我推测: 根据东南亚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3.5N10S之间)推测: 东南亚地处 带,属于 带气候,气温 。 根据东南亚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推测: 受 影响大,降水 。总体来看:气候特点 2、我验证:(1)出示亚洲气候图,读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2)出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降水图,分析气候特点3、我总结:出示东南亚的气候分布表格,让学生填写,形成规律性认识,并探究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适合生长的农作物,尝试建立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师引领:展示讨论探究结果;学生提出的疑问(根据课堂生成确定)4、我发现:过度:东南亚除了种植粮食作物水稻之外,还有众多热带经济
8、作物(1) 学生读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主要产地及他们在世界产生的影响。(2) 学生读图后填表(为了方便学生总结,媒体图片展示表格)设计意图:通过我推测、我验证、我总结、我发现四个环节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方法,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过度:老师展示并朗诵:陈毅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提问:你知道陈毅描写的是哪一条大江吗?能否在地图上找出来? (伊洛瓦底江)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学生活动三:读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认识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1、 中南半岛山脉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2、 描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说出它们流向的共同特
9、点,找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3、 尝试总结中南半岛上的山河分布有何特点?教师引领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环节巩固:明察秋毫小活动学生活动四:读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认识中南半岛上城市分布特点,分析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1、 读图找到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它们附近的大河及所在国家。填表2、 总结说出这些城市分布有何共同特点?3、 对比体会河流上游、下游特点及人民如何因地制宜对河流加以开发利用的,从而更好的 理解中南半岛上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4、 拓展延伸:世界大多数城市都沿河分布。根据这一现象,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 学校所在的城镇是不是分布在河流沿岸?(2) 说出一两个河
10、流沿岸的我国大城市的名称。(3)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弊端?教师引领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设计意图:1、 通过图示导学,让学生根据问题导向在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从而尝试概括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城市分布特点;2、通过拓展延认识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承转:近期很多中国人去东南亚旅游,百度图片东南亚旅游火热优美的景色四、热带旅游胜地课件展示东南亚的景点热带旅游胜地问题引领:(1)东南亚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我们去旅游时应注意些什么?(2)旅游业的发展对东南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3)迁移深化:结合教材活动学生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教师引领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设计意图:在领略东南亚美丽风光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环保意识。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