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所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2)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经济发展特征。(3)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经济发展特征,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努力学习,长大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理想。【教学重点】(1)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所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
2、2)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经济发展特征。【教学难点】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优势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网络;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二、新课学习(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上海的核心
3、地位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2)上海的经济特色上海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调入或者进口,产品大多远销国内外。活动:1.计算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总量,以及上海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2.找出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前5位的城市。想一想,它们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约为4.8万亿元,上海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约为14。2.经济总量排前5位的城市: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前5位的城市: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宁波。分布特点:以上海为核心,沿铁路线分布,
4、多分布在上海的南北两侧。(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阅读材料:浦东新区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区域东缘。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拥有陆家嘴、张江、外高桥、金桥、洋山等国家级开发区,集聚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船运中心。议一议:浦东新区开发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浦东新
5、区已经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上海浦东新区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活动: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角度,举例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交通运输: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商贸流通: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贸易城市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资金流通: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企业可能通过上海金融市场来筹集发展资金。信息交流:上海是中国及至世界的信息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利用上海的信息优势,获取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上海是中国著名高
6、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所在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利用上海的智力优势发展经济及进行技术协作。(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城市和南翼城市北翼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南翼城市: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等。(2)北翼中心:南京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学工业基地,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阅读材料:昆山的巨变昆山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这里的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历史上昆山一直是传统的农业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充分利用东依上海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
7、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3)南翼中心:杭州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杭州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号称“中国丝都”。杭州还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播放视频:杭州西湖美景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境内,南至宁波市慈溪境内,跨越杭州湾海域,全长36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大桥的建成,使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20多千米,大大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有利于构建以上海为中
8、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并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合作与交流。宁波隔杭州湾与上海相望,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宁波港是中国特大型深水良港,货物吞吐量在中国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小结: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格局: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两翼,在交通、工业、商贸、旅游、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 “模型”注意:经济地图主要用于表示经济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以及发展变化。阅读经济地图,首先要看懂图例,抓住地图中的已知条件,联想所学的相关知识。其次要了解地图中所表示的内容“是什么”、“在哪里”“什么
9、关系”,并认真分析“为什么”。最后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全面了解区域差异和发展特征。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城市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发展关系。四、课堂练习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并且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杭州 C.南京 D.宁波 2.下列体现不出上海核心地位和作用的是( A )A上海面积广大,人口众多 B上海对全国的发展,具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C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D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3.下列城市全部属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是( C ) A.扬州和湖州 B.南京和杭州 C.宁波和杭州 D.杭州与苏州 4.号称“中国丝都”和“六朝古都”的城市分别是( B ) A.杭州与苏州 B.杭州和南京 C.杭州和宁波 D.扬州和湖州 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上海核心中心城市:南京北翼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两翼南翼中心城市:杭州【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作用下,通过读图分析、计算比较、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归纳总结要点的基础上,再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把要点与教材逐个对应,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