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程战略思维下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研会2005学年度下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广州市已进入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研究的重要时期。我们音乐教研会在教研室的总体框架下,按既有的新课程战略思维,咬定战略目标,层层深入,稳打稳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兹总结如下:
一、开掘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狠抓民族音乐母语教育
几年来,我们一直将开掘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狠抓民族音乐母语教育作为广州音乐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学期,我们在完成中小学地方音乐教材编写任务的前提下,在中小学和高中,全面开展民族音乐母语的学习与应用工作,取得一些进展。
我们针对全市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于2006年4月28日在广州一中高中部报告厅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广东民间音乐扫描”专题讲座。由著名音乐学家、星海音乐学院陈天国教授为与会中小学及高中的老师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美妙的南粤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他们不禁为家乡的音乐而陶醉。有一些老师,平时对家乡的民间音乐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通过这次音乐欣赏报告会,增进了对广东民间音乐的了解和喜爱。不少教师在此次活动后,自觉地将民间音乐运用于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开发区中学的陈文娟老师、荔湾区金兰苑小学的李婉喜老师、省实验中学的蔡洁莹老师、17中于晶老师等所设计的音乐课和艺术课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广东民间音乐。在我们听课后的交流中,他们纷纷表示,参加这一次学习,对他们民族音乐文化、地域音乐文化理念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普及与提高同时并举,活动与课堂相得益彰
在音乐教育中,课外的大型比赛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开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作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音乐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今年适逢广州市第十届中小学生合唱节,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这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做了这样一些工作:
1、举办中小学、高中的合唱歌曲即兴伴奏专家讲座
2006年3月10日,我们在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举办了全市合唱歌曲即兴伴奏专家讲座。我们专门邀请了著名作曲家、钢琴教育家、星海音乐学院教育系主任陈述刘教授主讲。与会者人数大大超过了预期的人数,在听课的礼堂窗外,还站了上百名老师自始至终安静地听课,连深圳、珠海的老师也专程赶来听课。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反映无比热烈。这次活动对第十届合唱节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会后,我们走到各区听课调研时,老师们还不断反映这样的活动实在是太符合他们的需要了。
2、根据原定的工作计划要点,我们于2006年4月7日,在天河区华阳小学举办了合唱训练(专题讲座),邀请了全国合唱学会副会长,著名合唱指挥家余贞一教授,为全市(含各区县)的音乐教师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现场合唱讲座和合唱示范训练展示。到会者异常踊跃,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到会的人数超过一千五百人以上,地区超越了广州市范围,连周边的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区都来了不少的老师参加听课,场面动人,超出了预期的目的,教研效果喜人。活动满足了老师们的教学需求,为全体老师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学习平台,很好的发挥了教研室和音乐教研会的核心引导作用和服务作用。
3、举办全市合唱课录像比赛
为了使以上所做的培训工作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收到效益,我们按原计划发文全市举行广州市中小学(含高中)合唱教学录像比赛。我们要求各区在本区广泛开展班级合唱教学研究与比赛的基础上,推荐中小学各一节合唱课送市参评。我们看重的是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合唱活动的这一个过程。使合唱活动成为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的活动,从而使每个孩子的音乐素养、合唱能力都得到提高。目前,全市各区的合唱录像业已收到,尤为使人兴奋的是各区班级合唱活动已拉开第十届广州合唱节序幕,全体学生参与合唱活动,其意义已经超越合唱比赛本身!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是我们今后应该坚持的方向。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综合艺术课的实验工作
我市在本次新课程的实验中,教研室领导本着积极与稳妥的原则,对综合艺术课程的开设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按教研室的计划,我们已于上学期确定荔湾区金兰苑小学为实验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本学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我们一是确定了艺术课程的实验方案,该课题为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组立项的课题,重点解决艺术课程的操作性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二是确定在艺术课程的实验中学生不使用教材,采用欧美国家有些学校的上课方式,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对比分析了国内三套艺术教材,找出其优劣,以便老师们取舍使用;三是又确定了五所学校为艺术实验学校,开始进入艺术课程的实验研究;四是要求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一定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展有创造性的艺术课程试验。
本学期中期,我们在金兰苑小学召开了综合艺术课的实验工作会议,新进入的六所学校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期推出了美术、音乐综合艺术课各一节,并请金兰苑小学的杨琼老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他们先行一步的经验。与会者通过现场的课例观摩,听取经验介绍,取得了共识。总结会上,我们两位教研员都对实验工作作了介绍和部署;荔湾区教育局副局长对艺术综合课给与学生的综合艺术熏陶,给学校带来的良性影响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与会者看到金兰苑小学通过综合艺术课程的开设,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更活跃,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该校艺术组老师在开展综合艺术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互助、协商、共同进步的局面。大家都深受启发,表示回去后有信心开展艺术课程的实验工作。
四、密切关注薄弱环节,努力促进农村教育
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又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区音乐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广州市郊区的音乐教育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这一现象在各学科都是如此,如不扭转这一局面,广州市整体音乐教育水平势必受到影响!因此,提高农村音乐教育水平,成为广州市音乐教育战略重点和当务之急。几年来,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农村音乐教育这个薄弱环节,并采取许多措施来促进农村音乐教育。本学年上学期,我们音乐教研员就深入几个郊区的区、市作器乐教学、创作教学等专题的讲座,并直接对学生上课,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欢迎。本学期,我们又专门组织市区越秀区和郊区萝岗区的高中音乐教师会同市音乐教研会的几位负责人一起到从化市去进行现场教学交流活动。
十七中于晶老师准备了《戏剧创编》一课,开发区中学的陈文娟老师准备了《茉莉花》一课,均在从化市现场教学,受到当地教师的热烈欢迎。为了使这种送课下乡的效果更好,我们在课后还组织所有当地听课的教师与两位执教者进行面对面的评价与交流,我们也在其中讨论。于晶老师作为城区的老师与听课者的交流,体现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而陈文娟老师作为另一个城郊地区的老师跟从化的老师进行交流,则使当地老师更增添了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活动,当地教师反映受益非浅。
五、认真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提高教研员素质
我们十分看重一年一度的教研员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组织区县教研员到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去参加了理论学习。会期,我们请黄主任对教研员们作了一次生动的学术报告,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员的工作性质与任务,更感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
会期,我们拿出了一些研讨题目供教研员们讨论:如1、现代化、国际化的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的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的广州的音乐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2、如何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教研员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对有些问题甚至出现争论,但最终达成共识。会后,大家纷纷表示参加象这样的的理论学习,确实很有收获。
六、努力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成果丰硕
本学年以来,我们对学科的科研十分重视,对在教研室、国家立项的课题予以同样的关注与重视。《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课题,已近结题阶段,各实验学校按我们的部署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结题工作。我们不失时机地到基层学校去进行指导,有时候利用集体或学科下校调研的机会进行课题的跟踪调查,及时指导学校的实验教师;《综合艺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荔湾区金兰苑小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现正在扩大试验点,发展势头很好;器乐教学的实验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全省器乐教学成果展示会上,我市的器乐课、器乐教学论文获奖多项。我们还被邀请对全省音乐教师作器乐教学法的专题学术报告和器乐课点评,获得全省老师的好评。
五月份,由我们学科负责人担任课题负责人的课题《通过器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上报中国教育学会,立项“十一五”规划课题获得通过。全国各省纷纷申请参加这一课题的研究。
当然,我们在论文撰写、教材编写以及应教育部课程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有关院校邀请,赴各省一些大学作新课程研究的学术报告等均获得一些成果。我们还应邀参加了“2006北京国际音乐教育论坛”等学术性会议,获得好评。学科负责人的论文《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研究》被中央音乐学院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和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内外几十家重要教育网站转载发表。
此外,我们还将高中音乐抽测也作为一项课题来做,由全市高中中心教研组的老师研究设计若干考试题,然后再由集体进行学术研究,最终确定几套试题,包括A卷、B卷以及模拟卷。以达到通过抽测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之目的。目前各区正在阅卷和撰写考试质量分析研究报告。中心组的老师在参与这些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七、完成学会换届选举,顺利实现新老交替
2006年6月,我们在各区推荐出来学会理事候选人名单的前提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学会的改选,我们要求注意“二化”——即年轻化与学术化,强调学会班子要团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团结的、学术型的新的学会理事会已经开始了工作。
八、明确战略目标、继续发奋努力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我们自知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尚待解决。我们认为:广州地区要从战略的高度思考现代化的广州、省会的广州、国际化的广州、中国岭南文化中心的广州,在艺术教育方面应该如何做到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今后应该进一步明确战略目标,在如下方面继续加强努力:
1、继续抓好以音乐审美和音乐创造为主题,以课堂教学器乐化和民族民间音乐母语教育为特色的广州市音乐教育。
2、继续抓好音乐教研会理事以及区县音乐教研员的理论学习工作,以此促进全市音乐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让广州市的音乐教育教研工作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高。
3、做好师资培训,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切合教师实际的、实用的教师培训活动。
4、开展课题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以点带面,促进全市音乐教育的发展。
5、发挥媒体作用,宣传先进典型。
6、建议政府部门制定有利于开展音乐教育的政策,有力促进音乐教育。如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一件乐器,会唱一定数量的歌曲等。
7、开掘地方课程资源,开展具有中国特色和岭南特色的音乐教育。
8、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艺术社团,开展有特色的音乐艺术活动。
9、开展音乐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间教师的合作,发挥艺术集团军的作用,有力推进艺术教育。反对极端学科主义。
10、加强农村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从各方面向农村地区倾斜。开展送教下乡、手拉手等活动。
11、要做到音乐教育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二者要均衡发展。要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12、加强课堂音乐教学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广州特色的音乐教学方法体系。如借鉴国际上先进音乐教学法体系,结合中国国情和广州市情来实施。采用柯达伊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相结合,使用竖笛等乐器为学具,建构中国式、广州式的音乐教学方法体系。
总之,要做好广州市的音乐教育工作,我们必须既具有新课程的战略眼光,同时又要制订周密的战略实施计划,一步一步地把广州市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会
2006年6月29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