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用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正确解决用两步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
(一)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一直得分率较低,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落后生无论如何都是讲解不清。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1、学生的起点在哪?
学生已经在前几册中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类型和已有的数量关系
第一册:求总数、部分数;求总数(不同策略)、求剩余(练习)
第二册:求部分数;求总数、部分数(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总数、部分数、求剩余(多个问题);比多少
第三册:求总数、部分数、求剩余、比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乘加乘减;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几倍数(线段图、文字题)
第四册:解决问题(专题):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综合列式)、连减或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添小括号)、乘加乘减
2、突破口在哪?
通过充分的题意理解,让学生理清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二)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如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再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解决。在反馈练习时,则注重练习层次的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寻找图中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用分析法来解决问题。
2、体现差异、注重学习过程的扎实、有效。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上,当学生提出“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时,我没有急于让那些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发表高见,而是让同学们通过自己思考、或向同学请教、或邀请老师一起讨论等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解决问题时,我充分让不同的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办法,体现解决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不仅仅是练习堆积课。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1、面积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多余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是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深入理解。2、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预案
一、复习铺垫
1、从这些已知信息中你知道些什么?
①每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2人。 ?
②三年级有8个班,每班有4个小组。
③每节课40分钟,一天有6节课。
④每天有6节课,一个星期。
⑤三(1)班教室里每排有7位小朋友,有这样的8排。
⑥第一排7位小朋友练跳长绳,2位甩5位跳。跳的小朋友每位跳了20下。
2、这些题目会解决吗?
明确:
①求出的数对于条件来说是总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这个总数是由每份数乘份数得到的。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要学的内容,能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收集到以往学过的知识。通过一步计算题的导入,让学生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也为新授起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再次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二、新课探究
1. 阅读图意 搜集有用信息
(1)出示信息:
今年又是一个奥运年了,4年前的夏天,也就是2008年8月8日,在我国北京举行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当时有这么一些奥运吉祥物: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①你找到了题目的哪些已知信息?
②你认为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说数学、做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
根据我们找到信息,你能求出这些邮票一共要多少元吗?
现在能解决了吗?请把你想好的算式写在本子上。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会说不一定会写,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写下来,也是为了检查学生将解题思路转变成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交流反馈
方法一:3×5×2=30(元)
方法二:2×5×3=30(元)
方法三:2×3×5=30(元)
……
问:这几种方法的结果都是30(元),还有结果不一样的吗?这几种方法你能看明白吗?(标上序号)谁能来介绍一下是怎么解决的?
自主发现:
方法一:是先求一共有多少张,乘以2就是这些邮票的总价。
问:谁听明白了,谁再来说说?(板书:邮票的张数)
出示点子图,理解
师:小朋友说的算式,我们可以用图来理解。
(先算邮票的张数,再算总价)
归纳文字算式:邮票的张数×每张邮票的价钱=邮票的总价(板书记录)
师:看着点子图,你能理解这种方法吗?谁来说说。
师:3套邮票要30元,4套邮票要多少元?5套?100套?
……
看来,先求一部分,再求几个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整体,是个好办法。
方法二:是先算一套有多少元,再乘以套数
师:用文字算式来表示怎么写?每套的价钱×套数=邮票的总价(板书记录)
师出示方法三(点子图)
问:老师也有一种方法,谁能理解?(你们的意思就是:把3套邮票连在一起,先算出“贝贝”要多少元(一排多少元),再乘以8排就是邮票的总价。)
我们列出算式是:10×3×8=240(人)(一排的价钱×排数=邮票的总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也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达,获得成功的体验。
(3)揭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你觉得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4)回顾过程 总结解题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刚我们解决问题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1、搜集信息。2、理清思路、3、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理清思路”等解决问题过程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大家到底学习的怎么样呢?用我们学会的本领来练习一下,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列式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1. 完成书本第99页做一做
其实生活里还有许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王阿姨有一难题,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这里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列式计算吗?
师:请你写在你的草稿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模仿练习题,老师不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解答,以便学生能将模仿练习的能力转化成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作业
(1)完成书本第101页第1题
(2)把导入的口答题整合成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件)
【设计意图】把课前的两个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和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分部计算只不过是几道一步计算题合成的,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保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拓展练习
1.书本第102页第4题
(还有一个信息,来回,还要再乘2)25×3=75米 75×2=150米
师:原来我们不仅要读清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的信息,还要发现隐藏的信息。
问: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
生:2×3×25=150米
25×2×3=150米
指算式:25×2×3=150米
2.书本第103页第9题
(三)加深练习
刚才的例题3×5×2=30,那么在生活中这个算式还能解决其他什么的问题呢?请你编一编,编个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请2,3个学生交流。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个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怎样去解决问题?
五、《数学作业本》作业
要求独立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