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全册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12244 上传时间:2025-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全册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分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 1. 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准备】 游标卡尺、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铅笔、硬币、书本、长方体木块、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学法指导】 通过对时间、长度测量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测量时间、长度的基本技能,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教师: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那么,长度和时间怎样测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展示课题: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 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3.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三. 新课教学 (一)测量单位 教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课件展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 m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 s )。 教师:同学们,除了“米”这个单位,你们知道长度还有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nm)。 教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们知道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 m 1 dm=10-1 m 1 cm=10﹣2 m 1 mm=10﹣3 m 1 μm=10﹣6 m 1 nm=10﹣9 m 课件展示反馈练习: 1 μm= mm 18 km= m 130 nm= m 10 dm= mm 2×102 cm= m 78 mm= m 教师:时间除了“秒”这个单位,你们知道时间还有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时间的单位: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μs) 教师:你们知道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1s=103 ms 1ms=103μm 课件展示反馈练习: 60min= s 2h= s 100s= ms 1h= μs 15min= h 108 μs= s 学生阅读课本P18“信息窗”的内容,了解一些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二)测量活动 1. 长度的测量 教师:通常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其他工具:游标卡尺 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把测量结果填在课本P20表格的第1次中,教师巡视。 让部分学生回答测量结果。 教师:为什么测量的数据有所不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测量准确?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评价。 课件展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教师将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逐条给学生讲解。 学生再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把物理课本的不同位子的长和宽测量三次,把测量结果填在课本P20表格的第1次、第2次、第3次中,然后算出平均值。 活动2:长度的估测 学生阅读课本P24 “信息窗”的内容,了解怎样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然后对教室内黑板的长度和宽度,自己中指的长度,一手拃的长度进行估测和实测,比较测量结果。 2. 时间的测量 教师:通常用什么仪表测量时间?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测量时间的仪表是钟表、停表。 学生观看课本P18“信息窗”的内容,了解时钟的演变。 活动3:时间的测量 学生按课本P21“时间的估测”的要求完成。 (三)测量误差 教师:人们在测量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差值,有的差值是允许的,有的差值是不允许的,允许的差值就是误差。 学生阅读课本P22的内容,了解测量误差,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 1. 什么是误差?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2. 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器材精确度差。(2)眼睛的分辨能力有限。 3. 怎样减小误差?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减小误差的方法: (1)校准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四.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价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课后对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五. 反馈练习 1. 完成下列各单位的换算 (1)9×10-2 m=________ dm=________ μm (2)3.8×105m=________ cm=________ km 2. 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单位 课桌长1.2 ______;物理课本长26.0 ______;一张纸厚75 ______; 太阳的半径 7×105 ______。 3. 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测量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 m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 s )。 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nm)。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 m 1 dm=10-1 m 1 cm=10﹣2 m 1 mm=10﹣3 m 1 μm=10﹣6 m 1 nm=10﹣9 m 时间的单位: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μs)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1s=103 ms 1ms=103μm (二)测量活动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时间的仪表是钟表、停表。 (三)测量误差 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1)校准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反馈练习答案:1.(1)0.9 9×104 (2)3.8×107 380 2.m cm μm km 3. mm 1.65cm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