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教案
第一节 感受信息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3.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电话和电报。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计算机软盘、各种磁卡、电话实物及其挂图
五、教学设计:
引言: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古代士兵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点燃烟火发出警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现电脑网络通信的奥秘,寻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息的概念
二、代信息的传播
三、信息的记录
四、现代信息的传播
五、电报
六、电话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九、课外作业
提出问题: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你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
你知道信息的记录的发展历史吗?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的贡献?
现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
电报的发明者是谁?信息是怎样传播的?
出示电话的挂图和实物,问: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话的结构
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和因特网的相继出现,使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新的时代
课堂练习
1.下列记录信息的文字和材料中,反映的技术最进步的是( )
甲骨文B金文C.木牍D.纸
2.电话机话筒里的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造在一起,它的作用相当于( )
A.开关 B.电源C.变阻器 D.电磁铁
3.电话由话筒、听筒和 三部分组成。电话的话筒的作用是 ,听筒的作用是 。
学生小结
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报和电话(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原理和应用
回答:信息就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它对拥有者的决策或行为起着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观看挂图,拆开话机观看结构,回答问题
完成练习
小结本节
课外调查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感受信息
l 什么是信息:信息就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它对拥有者的决策或行为起着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l 古代信息的传播:1.方式:烽火、驿马、信鸽2.特点: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
l 信息的记录:大脑—文字(牛骨、竹简和木牍——纸、印刷术)-光记录、磁记录
l 现代信息的传播:电报、电话——电磁波、因特网
l 电话的原理:
1. 概念
2. 组成:话筒、听筒和键盘
3.原理:声音的振动——变化的电流——声音的震动
话筒 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听筒 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两个手机、收音机、电源、开关、导线等
五、教学设计:
引言: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信息是怎样飞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电磁波谱
二、波的特征
三、可见光的频率范围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电磁波?
2.你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
1.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波也一样,什么是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呢?
2.介绍频率的单位,推导出:波速=波长×频率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8-11得出可见光的频率范围。
2. 引导学生计算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3.介绍: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带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长,频率越高。
课堂练习
1. 一种电磁波的波长是200m,它表示:()A.这种电磁波能传递的距离是200m B.这种电磁波1s能传播200m
C.这种电磁波1s内出现200个波峰和波谷 D.这种电磁波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是200m
1. 我们在使用收音机来选台或换台时,常需旋动收音机上的某个旋纽,这实际上是调节()
A. 电流B.波长C.波速D.频率
3.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中都具有相同的()A.波长B.频率C.波速D.周期
学生小结
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和污染
学生回答熟悉的电磁波,如: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
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观看图,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观看图,回答
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0.4-0.7μm
学生计算
学生听讲
完成练习
学生小结
课外调查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让信息飞起来
(一)电磁波谱:电磁波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光线电波等,描述波的特征量有波长、波速和频率。
(二)波的特征
1、波速(c)
波传播的快慢叫波速,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8m/s.
2、波长(λ) 单位:m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如图:
3、频率(υ)
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Hz、kHz、MHz
换算关系:1kHz=103Hz 1MHz=103kHz=106Hz
4、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数学表达式:c=λυ。
说明:电磁波的波速一定(在同种介质中),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
教学反思:
第三节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一、课标要求
1.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了解现代电信网络,知道光纤是光载信息传递的有效形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信息高速公路由光纤铺就的,光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光纤传输信息容量大。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光纤实物、药用输液胶管、水、激光小手灯、光屏等
五、教学设计:
引言: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传播,快捷且互不干扰,那么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光纤
二、现代通讯网络
三、因特网
四、课堂讨论
五、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吗?
2. 你知道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吗?
3.用光来运载信息具有什么优点?
4.光在光纤中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1.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145页,回答:现代通讯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介绍:现代通讯网络的结构
问:同学们都会“上网”,都能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你知道因特网的结构吗?
介绍:信息高速公路采用光纤和现代电信网络及因特网来高速传递信息。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信息高速公路而变得方便。。
课堂讨论:信息时代的利与弊
学生小结
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学生回答: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通信网络。
学生回答:光纤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听讲
看书、交流、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小结
课外调查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一)光纤
光纤是传播光的介质,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衰减小,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大量信息,原理是光的多次全反射。
(二)现代电信网络
电信网络由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组成。
(三)因特网
因特网是利用通讯线路和电磁波,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结起来,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信息的网络化高速共享。
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