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声与次声课标要求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2. 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3. 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学生已知道声音可分为乐音和噪音等相关知识,对本节课会有很大帮助;2、不利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涉及的声知识和声现象并不知道,如超声和次声,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
2、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超声和次声的概念,超声的应用。教学难点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学习方 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设备、课件。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老师请学生举例子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2)观看相关的录像;(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新课教学(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
3、病通过听声音2利用B超或彩超3药液雾化器查阅资料或访问网站,了解声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教学 预设新课教学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超声1概念: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2 特点: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沿直线传播,可反射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加工2在工业生产中进行无损探测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超声加工(利用特制的工具,做超声频率振动,通过液体中悬浮磨料加工工件,主要用于加工各种不导电的硬脆材料,例如:玻璃,石英,陶瓷,宝石等)、化工业
4、使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和液体(如油和水)混合、探测鱼群、 B超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杀菌消毒、超声洗牙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犬笛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引导提示(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次声1 概念: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 特点:频率低,传播远学生交流资料学生说出现象。分析结论学生交流资料讨论在此基础上,学生所举的例子并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讨论给出次声危害的事例使学生形成从概念到应用的转变学生可能不能举例、引导,提示学生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教学 预设新课教学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
5、大破坏力3 应用: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源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发生微弱次声源,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军事:核武器4 危害: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小结本章的内容应该可以小结课堂小结1.人耳能听到的范围2.超声的定义、特点及应用次声的定义、特点及危害、预防小结本节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统化作业布置1、分析: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去除人
6、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3、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淡水还要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合多少km/h.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6s后返回海面,则该出海的深度是_m。学生汇报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学生练习完成二、新知识预习P50 1、2、3补充练习加强练习教学反思一、亮点:1、用帆船的故事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都想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好揭开谜底。2、这堂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在课堂上气氛很热烈,八个小组的学生都踊跃发言。3、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展示超声和次声方面的资料,用广博的事例生动直观地使学生对超声和次声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说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查找自己的得失。二、不足:由于时间问题,没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所以,我课后把学生查到的资料都贴在墙上,让全班同学来看。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三、再教设计:1、互联网在这堂课中起的作用很大。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另一方面,我课件上的资源都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的。2、以后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偏重应试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改进,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