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教学目标
1.学生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二十世纪以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同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的不同。
2.学生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各国不同的国情,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3.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探究历史地认识世界各国多样的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启示。通过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敢于表达的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
1.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对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还难以深入理解。
2.对于综合探究课来说,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学生掌握的知识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实践操作中的能力不强。
所以本课采取的策略是:1.从问题入手,通过十几个问题的设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浅到深、层次剖析,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探究,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2.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
3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各国发展道路差异的原因
2.难点:历史地认识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单元回顾,导入新课
出示:四张图片,图片主要人物分别有列宁、罗斯福、凯米尔、毛泽东
师: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图片反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罗斯福领导美国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政、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革命、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师:20世纪上半叶,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活动2【讲授】探究一:新的道路新在哪里?
(出示一张能体现现代化的图片,并且备注:“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是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现代化包括工业化、民主化等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哪些国家是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
(2)最早通过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是哪个国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是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最早通过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是苏联
任务一:新的发展道路新在何处?
资料1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在经济发展上,它始终认为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资料2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投资的四分之三用于重工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等全部严格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发展与近代西欧国家的发展有哪些不同?
教师:鼓励学生找出这两则资料的关键词句,通过同伴之间交流,师生互动交流后,教师总结指出:十月革命后,苏联首创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有别于近代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活动3【活动】探究二:新的道路各不相同
工业基础 工人数量
国情一(俄国) 建立起采矿、钢铁、化学、机器制造等产业,1913年,俄国工业品生产增长了11.5倍 300多万,仅彼得格勒的一个工厂就有3.6万人
国情二(土耳其) 1913年,土耳其主要工业地区有269个企业,其中15%的资本属于土耳其人 1.6万人
根据上述资料讨论:①表格反映了革命前两国哪些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对两国各自的发展道路有何影响?
②归纳:归根结底是 的不同导致发展道路的不同。
活动4【活动】探究三: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任务二: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结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所学知识和P65图2-77探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向西方学习,有哪些探索?这一学习过程有何不同?
在学生独立思考、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后教师总结:“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属于器物层面;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两者都属于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属于思想层面。由此可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中国,对西方社会认识不断加深。这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本单元四五两课的总结,鼓励学生温故知新,学会比较、分析、归纳、提升
任务三:怎样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
资料1:有人这样描述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是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
资料2: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
结合教材知识和资料,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辟了怎样的革命新道路?为实现这条道路有哪些新探索?
与俄国十月革命相比有何异同?(可从革命道路、斗争方式,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等角度思考)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由什么决定的?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达成以下认识:
(1)“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选择国民党力量薄弱的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再夺取城市政权最终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2)在依靠工农力量、开展武装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等方面,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有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是中国革命道路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俄国革命道路是“从城市到农村”(建议启发学生对当时中国和俄国的工业基础、城市敌我力量、农民农村状况等进行比较来理解革命道路的不同。)
(3)建议从中国革命领导力量、武装斗争的方式、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方面分析理解
探究总结: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出示板书,师生总结得出:
(1)历史评价方法是把历史事物放在当时的环境下,看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各国的发展道路的不同,使得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
活动5【练习】【学以致用,拓展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合自身实际,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这一现象却被某些西方国家所不容,他们多次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借口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横加指责,并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他们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对所谓“文明世界”的威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言行进行简要评价。
教师顺势提升:“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国应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应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