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撰写人:魏幸娜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授课时间:57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背景分析:在数与计算方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和计算的基础。小数的初步认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总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的方法,使100%的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并会估算。2.通过经历笔算过程,使98%的学生掌握一般的
2、笔算方法,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3.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使99%的学生会看条形统计图,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4.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辩一辩,做一做等活动,使98%的学生会辨认方向,能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路线。5.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法,使97%的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6.结合具体内容,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使98%的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比较小数,会计算小数加减法。7.结合实物,通过观察、对比,使99%的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
3、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内容标准: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安排:课时1: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课时2:问路(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课时3:认识方向(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课时4:动物园导游图(会看线路图)课时5:综合练习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内容标准: 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经历一位数
4、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安排:课时6:分一分(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课时7:分一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课时8:植树节(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课时9:植树(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课时10:整理照片(一位数除三位数)课时11:练习五课时12:练习五课时13:买书(除法的验算)课时14:练习六课时15:猪八戒吃西瓜(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课时16:计算电费(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课时17:参观天文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课时18:练习八课时19:整
5、理复习课时20:练习九第三单元:统计内容标准: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用直观的方式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安排:课时21:商场销售记录(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课时22:统计身高(会看条形统计图)课时23:收集瓶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课时24:打篮球(平均数的应用)课时25:练习十一第四单元:年、月、日内容标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安排:课时26:年历(认识年、月、日)课时27:年历(
6、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课时28:百货商场(了解24时计时法)课时29:坐火车(计算经过时间)课时30:综合练习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内容标准: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安排:课时31:邮递员(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课时32:多媒体教室(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课时33:练习十四课时34:买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课时35:练习十五课时36:下围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课时37:练习十六课时38:练习十六课时39:整理与复习课时40:
7、练习十七(综合练习)第六单元:面积内容标准:认识面积的意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安排:课时41:剪一剪,摆一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课时42:练习十八课时43:摆一摆(长方形面积)课时44:摆一摆(正方形面积)课时45:练习十九课时46: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时47:体育馆(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课时48:练习二十(综合练习)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标准: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
8、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安排:课时49:测量身高(小数的认识)课时50:跳高比赛(小数比较大小)课时51:练习二十一课时52:超市买东西(小数加法)课时53:买东西(小数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内容标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安排:课时54:做操(两步乘法解决问题)课时55:解决问题练习课课时56:跳舞(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时57:练习二十三实施建议一、 课程资源1. 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2. 练习:课本后的“练一练、综合练习”、3. 其它资源:书籍:教师用书、小学数
9、学教师、小学教学(数学版)、新课程、小学生学习报等。音像制品:教学光盘、白板课件教具:图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学具:指南针、年历卡、钟面、简易天平、面积单位卡片二、 实施手段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编制课时计划、组织教学。课时计划的体例结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学习新知、学后练习,由此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三、 教/学活动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2. 实践操作学习。在观察图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3. 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新知的学习,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初步建立合作意
10、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作用。四、学习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得分加入文明储蓄卡中;(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