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中法治政府的基本维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90516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9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中法治政府的基本维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中法治政府的基本维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中法治政府的基本维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中法治政府的基本维度彭涛牟苑双(西北政法大学 行政法(纪检监察)学院,西安 710061)【摘要】法治政府的概念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从提出到逐步完善,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法 治政府建设需要因时因势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契合发展。小康 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不完备性、发展性以及制度需求决定了法治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在中国共 产党百年来的发展规划中,法治政府建设始终围绕坚持党的领导、法治引领、良法善治、抓好基

2、层治理等 几大核心要素展开。因此,综合前述法治政府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法 治政府建设的基本维度有四个: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坚持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多元化、落实法 治实施。【关键词】发展规划;小康社会;法治政府;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J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 997(2022)06-0023-12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叩4。中国式现代 化目标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生动实践,是党的第 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升级与

3、延续。党的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为 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在制度保障方 面,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积累 了丰富的以法治手段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 验。因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客观需要。因此,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 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 标,依然需要从制度层面,将“法治政府”作为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以法治

4、 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法治政府 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 程叩為在全面推进全国各领域、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切实发挥法治政府在全面依法治 国基本方略中的关键作用,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目标的如期实现,必然需要探明法治政府在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的基本维度。当 代中国法治政府发展历程表明,中国法治发展的 收稿日期:2022-11-20作者简介:彭涛,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法、法治政府建设;牟苑双(通讯作者),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纪检监察)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法治政府。基

5、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政法职能部门执法工作研究(2022PZX06);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资助(21JY046);“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前期研究成果。-23-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战略筹划,始终是与党和国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 的战略构想内在联系在一起的叫因此,本文研究 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考察法治政府进入党百年来的 发展规划中的基本路径,分析党百年来的发展规 划对法治政府的影响,进而提炼党百年来的发展 规划中法治政府的核心要素,最后得出中国式现 代化建设阶段法治政府的基本维度,以期促进中 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政府建设。一、法治政府进入党百年来的

6、发展规划中的 基本路径“小康社会”作为党的发展规划中的阶段性目 标指向,其一开始并非党的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发 展规划中的基础性制度“法治政府”最初也不是党 的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的一部分。因此,厘清 法治政府如何在党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成为党的 第_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就十分必要。(一)小康社会是内含社会财富创造及制度建 设追求的社会理想“小康”一词表达的是社会生活的富足与制度 的安宁,因而为其成为党的发展规划的理想模型 奠定基础。“小康”一词古已有之,最早出现在诗 经中,即“民亦劳止,沱可小康”,意思是百姓生活 辛苦,应予民休息安乐。礼记对“小康”一词表述 更为详细,是指一种古代自然经济

7、条件下介于温 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基于此,到20世纪70 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 芳时,立足于我国发展现状,首次提出一个不同于 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小康”概念,并将其确立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阶段性战略目标。1984年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提 出“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发展 目标。至此,“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正式成为中国 共产党的社会建构理想模型叫中国共产党以“小康”表述党的百年奋斗目 标,不仅在于“小康”内在意蕴丰富,更在于“小康”的内涵与党的发展规划高度契合。一方面,“小康 社会”内含的“追求和创造社会财富”目标恰好与“我国正处于社

8、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 需求相契合。“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 等”现实国情决定了着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快速 增长,成为这一阶段党规划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根本 任务。确保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实现根本 任务的核心要素。而“小康社会”内含的社会制度 的完善意蕴,则是与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化的目标 相呼应。(二)法治政府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产物法治政府的概念是党在长期建设小康社会的 实践中提出来的,并随着小康社会这一社会理想 的完善而不断完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是对 党发展规划政策最集中的反映,经由党的十二

9、大 以来的历次报告能够看出,党的发展规划中,法治 政府的地位在不断增强。从提出“小康”概念,到 其成为社会模型的构想,再到社会理想目标的实 现,党对“小康社会”概念中的目标导向既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随着小康社会概念的丰富与成 熟,法治政府的概念也经历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 善的过程。小康社会中法治政府概念的提出与完善,是 随着党的发展规划的演进而逐步实现的。初级阶 段的小康社会侧重于“小康”而非“社会”,即关注 社会物质财富创造,强调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得到 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小 康社会中“社会”方面的重要性,即社会由财富创 造与人类生活共同构成,单纯的财富创造如果没 有与之

10、对应的社会生活,无法形成一个丰富的社 会生活形态,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形态则需要依靠 一系列的社会制度来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O 自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法治”以来,社会制度的 完善逐渐被列入社会发展规划范畴,法治的内容 亦随之丰富。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随后提出“法治政府”建设目标。随着中国共 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整体认识的不断深入,法治政 府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逐渐成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最终到党 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 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至此,法治政-24-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表1党的十二

11、大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小康社会”与“法治政府”的相关内容会议小康社会的关键提法小康社会的目标法治政府的相关重点内容党的十二大(1982 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可以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没有法治政府的内容党的十三大(1987 年)人民群众将能过上比 较殷实的小康生活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首次出现法治,即“管理制 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党的十四大(1992 年)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 小康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建党一百周年,各方面形成 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的制度党的十五大(1997 年)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

12、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 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2002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 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 高,并形成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 断增强依法治国,强调保障人民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 的权益党的十七大(2007 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

13、又快发展;扩大 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 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 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其中,法治政府首次成为小康社会的内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 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 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 成效党的十八大(2012 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而奋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 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在司法公信力、人权保 障等领域

14、提出更高的要求。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党的十九大(2017 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 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 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 增强府是否完备已然成为判断小康社会是否建成的一 项重要标准。从法治政府与小康社会的关系来看,法治政 府的建设进程和重要内容受到党的发展规划影 响,法治政府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发展规划O 从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 出强调和安排,再到建党一百年,第一个百年奋斗-25-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目标的实现。这

15、一过程对法治政府建设产生深远 影响。二、党百年来的发展规划对法治政府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形态决定了法治政府的发展样 态。法治政府的立足点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 展规划中的小康社会,通过对小康社会发展特征 的研究,能够分析得出法治政府的发展特征。从 党对社会的发展规划过程可以看出,小康社会只 是社会发展形态中的一个阶段,尚具有不完备性 的特征,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 努力,对小康社会进行不断完善,最终实现现代 化。因此,现阶段的小康社会是具有阶段性的、尚 不完备的、需要进一步发展的,这些特性及其内在 发展的制度性需求直接影响法治政府建设。(一)小康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法治政府 的阶段

16、性小康社会理论随着我国基本国情的变化而不 断丰富和发展,因而具有强烈的历史阶段性。纵 观历史脉络,小康社会理论共历经六个阶段:从改 革开放以前的“高度现代化”变为“基本现代化”(1979-1983年),从“经济小康”发展到“社会小 康”(19831987年),战略部署上从“两步走”发展 到“三步走”(19871992年),确立小康社会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19921997 年),提出总体小康水平基础上的“新三步走”战略(1997-2001年),提出并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理论(20012020年)可以看出,中国共产 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加深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同时又与时俱进地调

17、整对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O小康社会是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 段,完善的小康社会在整个社会发展规划中又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 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叭 因此,一方面,小康社 会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终点;另一方面,不断完 善的小康社会亦是另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起 点。从根本上说,小康社会只是中国社会发展的 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必然会向下一个更高级的社 会形态发展。由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以及小康社会的发 展具有阶段性,这就导致了处于小康社会之中的 法治政府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小康社会中的 法治政府主要解决改革开放后,在经济迅猛发展

18、过程中出现的政府治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为 小康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发 展特征决定了法治政府的阶段性任务和阶段性目 标的设定与实现。而小康社会的任务与目标的设 定受限于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提出小康社会目 标之前我国9亿人口中接近1/3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冏。因此,第一阶段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此时的小康社会 建设重点聚焦物质小康建设,尚未出现对于法治 政府的需求。在加快经济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六 五”计划于1985年底全面和超额完成,经济增速大 大超过原设想目标。经济的大幅增长,人民生活 水平的显著提高,带来了全社会对于法制与民主 的诉求。发展社

19、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政治体制 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重要内容叫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小康社 会的含义逐渐从“经济小康”发展为“社会小康”。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和市场化改革启动之 后,中国经济实现新一轮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 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于1995年提前实现,当年国民 生产总值达57 600多亿元。为解决好经济体制改 革带来的新问题,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间 的关系,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和“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对小康社会做出进一步规 划的同时,提出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 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此时,法治政府的概念已经 作为依法治国的

20、基本内涵,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新 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 民迈向了实现“全面小康”的新阶段,小康社会建 设也从注重经济指标到注重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举。为加强社会建设,推进“依法治 国”方略的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部文 件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工程法治政府建设划定 范围、确定含义、明确目标、提出举措。小康社会是使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走向-26-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过渡时期,它的起点 是贫穷落后,目标是国家现代化,因而是一个承上 启下的发展过渡阶段嘔因此,立足和服务于小康 社会建设的法治政府亦具有上述特征,此

21、时的法 治政府并不是一个历史的终点,而是法治路程中 的一个新起点。(二)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法治政 府的不完备性“小康”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种社会 形态,还具有不完备性。在不同的阶段中,党和国 家领导人对小康社会的各种不完备性的认识也在 逐步深入。邓小平同志致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布 局谋篇,着力摆脱整体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江泽 民同志着力解决生活温饱、迈向总体小康;胡锦涛 同志着力改善公共服务、更新小康目标;习近平同 志着力补短板、增强获得感不同时期的党和国 家对小康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不同。正是由于小康 社会发展不充分,尚具有不完备性的特点,需要中 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实际,不断地丰富和

22、发展小康 社会的内涵。小康社会的这种不完备性决定了对建设法治 政府重要性的认识,只能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发 展而得到认识上的不断深入,简而言之,法治政府 在小康社会中的地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得 到重视。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国家对法治在小康社 会中的内容认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1991年起 国家开始组织设计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但国家 统计局制定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最初并未出 现法治政府。1996年,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 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该标准包 括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等6个方面16 项指标,才初步将社会制度作为社会安全的一部 分做出部署。直到2008年,国家统计局才将民

23、主 法制正式纳入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成为衡量小康 社会的重要指标。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完备性决定了法治政府发 展的不完备性。1978年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十六 字方针以前,法治政府的基础法律条文并未全面 充分制定。直至“有法可依”的方针提出之后,行 政法规等大量法律法规被制定和完善,依法行政 才有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通过之后,政府与人大在法律制定中的权限得到清晰的立法 规定,立法与执法实现了有效分离,“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的提出才成为可能。此外,1989年以前,我 国没有专门的行政诉讼制度,也就是说1989年前 政府权力受到法律约束相对较少,当时的约束更 多来自政策而非国法,致使政府的法治化程

24、度与 当前相比较为落后。2012年,新十六字方针的提 出,使中国从法制走向法治,法治政府建设更加关 注“良法善治”,法治内涵被不断丰富。201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将“2020年如期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作为奋斗目标。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将“全面实现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的新 的更高要求。法治政府建设被屡次赋予新的阶段 性的时代内涵。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法制之治”到“法治之治”再到最终“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5、,从“法治”概 念的提出到“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再到“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变化都立足于小康社 会建设的实际,着眼于小康社会建设的阶段性特 征,致力于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完善。在我国现 代化进程的推进下,不断完善的小康社会目标决 定了法治政府的内涵不断丰富、标准不断提高。(三)小康社会的发展性决定了法治政府还需 要进一步演化小康社会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小康社会随 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向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演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 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闻”,成为继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后,又一个阶段性奋斗目 标。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基本实现现代 化

26、的宏伟目标绘制了具体蓝图,确定了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届时,中 国将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 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27-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基本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 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 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 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小康社会向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演进决定了 法治政府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满足新的社会阶段 对其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为强国战略提供 制度保障,2035年远景目标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 了新期待。“基本实现治理

27、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冋这一 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国家对法治政府建设 提出的宜接要求,也为法治政府在新的社会发展 阶段指明了演进方向。(四)小康社会的制度需求决定了社会治理手 段的核心是法治政府成熟、定型的制度是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不 断完善的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小康社会作为社会发展阶段中理想的社 会模型,必然包含一系列关于社会财富标准以及 完善制度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小康社会目标的 实现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完备、运转有效的制度 体系提供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成熟 的社会主义市场

28、经济体制保障实现;人民民主不 断扩大,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文化软实 力显著增强,需要社会主义文化体制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 理体制;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需要 生态文明制度提供保障。上述制度需求构成了国 家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政府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 容,小康社会内在及衍生的制度性需求决定了法 治政府建设的核心即“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 政的政府治理体系”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从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依法 行政制度体系、行政决策制度体系、行政执法工作 体系、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健全矛盾纠纷行政预防 调处化解体

29、系、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法治政 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九 个方面对健全政府治理体系做出了制度安排。政 府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问。完善的法治政府体制机制亦为提升国家治理效 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 保障。三、党百年来的发展规划中法治政府的核心 要素建成法治政府自从被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目标之后,法治政府的核心要素就取决于党百 年来的发展规划中制度目标的制定。因此,党的 发展规划决定了法治政府的核心要素,并且这些 核心要素在“两个一百年”发展进程中都会一以贯 之地持续稳定存在。法治政府的核心要

30、素围绕着党的发展规划展 开:首先,由谁领导政府建设;其次,以何手段实施 政府治理;再次,政府治理手段的性质要求是什 么;最后,政府治理的基石在哪里。这些要素在“两个一百年”社会发展阶段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 中居于核心地位。(一)党领导下的法治政府小康社会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属性 决定了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的法治政府。法治政 府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法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 全面领导下的法治政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政府具有其必 要性。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欲摆脱贫困落后的 局面,实现现代化,必然需要一个核心领导力量对 社会发展进行理性规划,维护长期安定团结的政 治环境。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

31、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共产党拥有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600多 万名党员。在长期奋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 了独特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 势和群众优势,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 立,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 的执政经验。因此,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足够的凝 聚力和领导力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朝着既 定的国家建设目标迈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政府具有正当-28-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国 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为党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的正当性提供了立法支 持。中国共产党作

3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 核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选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 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是 要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 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o”网因此,党依法 执政的领导方式,保证了党领导的科学性。中国 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法治原则也为党领导法治政府 建设的正当性提供了科学性支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共 产党始终处于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如期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经验问。这一经验也必然 会贯穿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因此,应始 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

33、实现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领导 核心地位,坚持将党的领导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 核心要素之一。(二)法治引领的法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规划中,将“法 治”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必要手段,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做出的 历史选择。选择何种手段作为国家治理工具是一 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历史和现实都 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丽。新中 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民在具体实践中逐渐摸索,最终选择了法治 作为治理国家的工具。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作为 一种治理手段被正式提出;2012年,党的十八大

34、提 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 任务,并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新论断、新部署;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 持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随着小 康社会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 总目标也逐渐明确;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依法治 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决 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本体和路径上就是推进 国家治理法治化切。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效依 托,国家治理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 要保障,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35、的 各个方面。政府是法治实施的重要依托,政府只有坚持 依法行政,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实现社会发展 目标。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 和主体工程。因此,建设法治政府,对于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中国具有决定性作用。坚持以法治引 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是加快建成法治政府的有 效途径,是实现法治中国目标的重要措施,是实现 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法治引领现代化 建设,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实践 检验的必然选择。政府应坚持将法治引领作为法 治政府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始终坚持用法治的 手段进行国家治理。(三)良法善治的法治政府“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

36、治好 国-”阴法治政府的“法治”有其自身的价值追求,即良法善治。我国良法善治这一治理内涵伴随着 小康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产生。从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有法 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党的十 八大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这一转变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方式已经从 形式法治转变为实质法治,即要求良法善治。良法善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 的根本体现和价值导向,是不断完善的小康社会 对于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问为了实现“以良法促进发 展、保障善治”P9,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政府要坚 持立法先行,

37、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科 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效发挥立法的引 领和推动作用。同时,为实现善治,法治政府建 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指出,政府要从依法-29-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 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 公正文明执法,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依法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 和监督,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法治政府建 设推进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此 外,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 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将“十个 坚

38、持”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也为法治政 府建设坚守良法善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政府以良法善治的手段进行社会治理,是实 现党百年来的发展规划中法治政府目标的客观使 然。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的。政 府通过良法善治实现实质法治,是法治政府建设 的又一核心要素。(四)基层治理的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 基层。基层治理的基石地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党的执 政基础是工农联盟,基层治理是党执政的核心内 容之一。提升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 基层治理的关键。基层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根 基之所在、活力源头之所在。基层治理是实现

39、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基层政 府是基层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国家权力和政府 权威的地方代表,承担着贯彻国家意志,维护稳 定、保障民生、推动发展的重大责任。基层政府秉 公用权、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推进、法 治国家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基础。因此,提 升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实现 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内在要求,亦是实现依法治国 战略的题中之义。为此,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的 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 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成为下一步基层政权 建设的重要安排。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做好服 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留给基层政权的永恒任 务。基层

40、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工程,基 层政权建设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实现基 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重要根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重要内容。综上,前述四个核心要素构成了党百年来的 发展规划中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要义。在小康社 会建设中牵引着法治政府建设,并为现代化建设 阶段法治政府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为 应对现代化建设阶段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挑战提 供不竭的动力。四、现代化进程中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维度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党的 中心任务已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为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1、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山7。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法治政府建设,既要立足 于历史,即探明党百年来的发展规划对法治政府 的影响以及该规划中法治政府的核心要素;还要 展望未来,即分析新时代对法治政府的新需求,在 逻辑上确定中国式现代化中法治政府的基本维 度。在这些因素影响之下,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法 治政府主要涉及四个维度:第一,共同富裕取得新 成效,即在小康社会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物质文明 发展,因此,持续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应有之义,也已成为法治政府的重要职责。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 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点在农村,需要强

42、化农村治理,因此,需要法治政府重点关注乡村振 兴。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 化,对巨大的人口规模实施治理必然要全面加强 党的领导,以维持社会治理秩序。但凭借单一治 理主体难以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因此,治理体系 现代化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第四,中国式现代 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也是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此,必然要求 法治政府依托良法善治的法治实施手段。-30-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实现共同富裕1 共同富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 现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发 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

43、体人 民共同富裕。”仙中国共产党人将对社会财富追求 的美好愿景凝结于小康社会之中,使得共同富裕 的目标成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方 向,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追求和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使命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之后,绝对贫困将被历史性解决,但相对贫困 仍会持续存在,并将成为现代化建设阶段的重要 特征。因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取得 新成效”,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阶段的 重要目标口“。为解决这一由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 表现出来的“贫富差距”新问题,在现代化建设阶 段,继续发展生产力、巩固全面小康成果、进一步 提高全面小康水平和质量的同时,逐步缩小收入 差距、

44、解决相对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涵。2.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共同富裕需要法治政府 依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共同富裕是实现全 体人民富裕,绝非少数人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 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包 含着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因而,实 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共同富裕过程,与自由 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同,需要政府强力介入经济发 展与财富分配,对经济发展中的财富分配方式进 行持续变革。然而,政府无边界地介入市场经济,可能会因行政权力的强制性对市场经济良性发展 造成破坏性影响,因而,需要将政府权力限制

45、在法 治框架和轨道内,依法行使职权,以促进共同富裕 的实现。3法治政府需要制定税收、社会福利、公共服 务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中 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 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 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 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等。”冋基 于此,政府应不断优化完善现有制度、政策,并监 督落地实施。其中,在初次分配中,加强反垄断等 经济立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中小企业经营 者权益;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 规

46、,切实维护劳动者利益;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 度,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在二次分配中,逐 步提高社保水平,增加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提高公共服务质 量,改善公共服务结构;加强所得税、财产税等在 税收调节中的作用并创造条件开征遗产税、房产 税优化税制,以求实现更为公平的收入分配。在 第三次分配中,引导全社会树立健康感恩的新风 尚,鼓励公益事业的捐献,引导更多人将私有富余 财产用于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总之,政府的法 治措施应以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实现共同 富裕,且不影响先富人群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为 原则。(二)实施乡村振兴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于小康社会,全面推进

47、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期o“民族要复兴,乡村必 振兴。”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 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呻三农”问题始终 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是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党一百年来,先后 实现了从改造传统农业到建设现代农业、从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到加强农村社会建设、从增加农民 经济利益到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从破除城乡二元 结构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冋。经过建党百 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 业国,但国内发展仍然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尚 欠发达,农村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比较大麵。拥 有我国近一半人口的农村如果不振兴,则中国式 现代化将无法实现。立

48、足于这一实际,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阶段的重要 目标。2.法治政府需要针对客观现实进行调适,需 要在农村社会治理中,持续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31-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 管理与指导,通过加强基层治理促进农村发展。我国乡村社会人口众多,截至2020年底,为50979 万人,占全国总数量141174万人的36.1%切。且 有专家估计,几亿人长期在乡村生产生活,将是我 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一种特殊国情。因此,实 现乡村振兴必然需要依靠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激 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为此,政府应在不断 提升社会管理

49、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构建集约 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着力于指导和支持农村基 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村民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O 通过政府引导,不断提升村民委员会及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的自治意识,充分发挥乡村治理的“德 治”优势,不断提高自治过程中的法治化水平,最 终实现农村社会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 理新面貌。3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发展,还 是基层法治的发展。乡村治理也必须依法而行,只有将农村基层的村规民约与现代法治理念相结 合,才能生成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基层治理 状态。为此,政府可以通过选配法律顾问和公职 律师服务基层法治,规范基层治

50、理行为;建立公共 法律服务工作室,为村民用法提供便利;深入开展 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和依法自治水 平;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运用法治手段助 力和谐乡村建设。(三)坚持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1.多元共治的治理局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阶段的必然趋势。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经济发 展方式、社会阶级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方式、社会规范和 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变化,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国 家统揽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事务的格局。同 时,随着相对独立的市场体系出现,社会组织亦日 趋壮大。原有的社会治理方式面临着新挑战,迫 切需要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优化社会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