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杂木河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实践与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90419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木河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实践与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杂木河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实践与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杂木河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实践与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8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年第7 期杂木河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实践与探索李永杰(武威市?州区杂木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733000)摘要:?州区杂木灌区充分发挥基层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完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亮点,推动区域河湖管护工作进位升级。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弘扬水文化”为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杂木河自然赋、管护现状和沿线历史文化、产业布局,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建成杂木河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关键词: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水生态;水文化0引言河湖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供水、防洪、生态文明息息相关。深人贯彻习近

2、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转向“有能有效”,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关乎民生福让。近年来,?州区杂木灌区对杂木河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1杂木河基本情况1.1河流概况杂木河又名闸渠河,是区内第二大河流,位于武威城区东南,源头在祁连山冷龙岭东端,以降水和冰雪融水为补给水源,多年平均径流2.5 7 亿m,主河道两岸有牛头沟、车龙沟、小毛藏河、马蹄河等多条支流汇人,自南向北最终汇人石羊河干流,出山口以上长7 0 km,流域面积8 5 1km,出山口以下?州区境内长64.17 km

3、。1.2自然环境杂木河流域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15 8.4mm、平均蒸发2 0 2 1.0 mm,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上游系洪积-冲积扇倾斜平原,下游为冲积扇平原。现状水质考核目标为II 类,评价结果为类。?州区段涉及一级水功能区、二级水功能区各1个,上游部分河段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近年来,通过全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落实河长制,生态环境明显好转。1.3社会经济杂木河?州区段涉及古城、新华、韩佐、武南、高坝、清水、发放、大柳、下双、九墩10 个镇和甘肃武威工业园区,行政区域面积6 3 9 49 hm,2 0 2 0 年乡村人口2 1.2 7 万。流域内文化遗产丰厚,

4、有白塔寺、亥母寺、宏化寺、杨家山汉墓群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塔儿湾滑雪场、天乙生态园、磨嘴子神泉山庄、蜻蜓开心农场等具有较高文化旅游价值。随着?州区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生态大区、文化旅游名区,区域经济稳中向好、稳步提质。2前期工作基础与创建目标自2 0 17 年3 月在甘肃省内率先印发实施方案、先行先试河长制工作以来,?州区坚持问题导向,实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杂木河面貌发生明显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存在的不足:一是河湖保护宣传引导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度、认知度不高,全民共管共治的局面还未完全形成;二是水系管护基础薄弱,水资源调

5、蓄能力不足、河湖综合治理资金短缺,视频监控、无人机等信息化、智能化监管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三是水生态修复治理等工作力度还需持续加大。紧扣区情水情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探索完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亮点,推动全区河湖管护工作进位升级。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弘扬水文化”为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杂木河自然赋、管护现状和沿线历史文化、产业布局,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建成杂木河省级美丽幸福河湖。3创建美丽幸福河湖的几点探索3.1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管护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组织机制、管护制度、责任体系,推动河湖管理保护扎实有效开展,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明

6、显提升。3.1.1靠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各级河长牵头抓总作用,压紧压实镇村属地管理、有关部门行业监管和水管单位全线巡查责任,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确保河湖管护治理形成强大合力,责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区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和监督考核作用,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积极收集吸纳公众合理化建议;招募“民间河长”,培养志愿者队伍,当好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的宣传员、参谋员、监督员。3.1.2强化制度落实。用好用足河长会议、联席会119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年第7 期议、信息报送、信息共享、督察督导、绩效考评、考核问责、河湖长述职等已建制度,立

7、足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完善,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3.1.3夯实管护基础。适时更新完善“一河一策”方案,按照“问题准、目标明、任务实、责任清”4个标准,制定河湖管护“4张清单”;修订河道采砂规划,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开展河湖视频监控建设(改造),积极推进河湖“视频智能分析”建设,并及时将视频监控建设成果接人省级水利视频集控平台。3.1.4加大管护力度。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整治,遏制增量、清理存量,实现河湖面貌根本改观;严格落实“交办督办、验收销号、纳人考核”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巡查发现

8、、及时整改到位;区、镇、村严格落实巡河要求,认真开展责任河湖巡查,推动责任河湖“管、治、保”措施落到实处;镇村推行“河湖长+巡河员、护河员、保洁员”管护模式,实现对责任河湖的长效规范管护。3.1.5严格空间管控。完成河湖管理范围界址标识设置,严格落实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印发河湖岸线管理办法,强化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有关活动的全过程监管;加大河湖岸线保护利用执法检查力度,确保防洪、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三线四区”空间管控要求有效落实。3.2守牢安全底线,确保行洪通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防洪薄弱环节,按照“消隐患、提标准、控风险”要求,着力提升重点区域洪水灾害风

9、险应对能力。3.2.1全力整治碍洪问题。以“行洪无障碍”为目标,全面开展阻洪碍洪问题排查整治,对存在未经许可擅自建设、不符合岸线管控要求、采取补救措施仍不能消除雍水阻水后果的建(构)筑物,依法依规限期整治。3.2.2完成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杂木河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建设,提升河道防洪标准;强化日常管护维修,确保堤防护岸无塌、渗漏、冲刷等安全隐患;及时修复水毁防洪工程,补齐工程短板,织密防御之网。3.2.3严格涉河项目监管。加大对跨河桥梁、管道、水利枢纽、电力通信线路、水电站拦河坝等已建涉河建(构)筑物防洪措施制定、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对未按防洪要求制定、落实防洪措施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

10、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3.2.4全面消除阻水障碍。对河道、沟道内的建筑垃圾、碍洪林木、违章建筑等淤积物、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各镇要责成当事人立行立改、限期清理;对当事人不明确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负责全面清理,确保无非法缩窄、挤占、填埋河道等影响行洪通畅情况存在。3.2.5提升灾害防治能力。严格落实防汛“三个责任人”责任,完善防汛应急、洪水调度等各项预案、方案,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提升雨情、水情和洪水监测预报水平,坚持科学调蓄洪水,建立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水平。3.3坚持系统治理,全力维护河湖健康通过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11、、修复水生态等措施,提升杂木河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3.3.1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严格按照水利部河湖健康技术评估导则要求,开展杂木河健康评价调查与专项监测,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河湖健康评估报告,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治。3.3.2强化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加快农村社区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武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出水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加强畜禽养殖排水管控,严禁养殖废水直排人河。3.3.3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强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大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建设;以?州区静脉产业园为依托,以武威光

12、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为主,通过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餐厨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医疗废弃物处理项目和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提升固废(危废)处置及综合利用能力。3.3.4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坚持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三水”统筹,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保障河湖生态水量;强化杂木河上游拦河引水式水电站监管,确保在减水河段按规定要求泄放生态基流。3.3.5严格水资源管理。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升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严格落实行业用水定额、用水强度控制,强化灌区取用水许可监管,加强用水过程控制,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深人推进国家节水行动,以农业、工业、

13、城镇生活节水为重点,深化实施“六大节水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3.6强化河道采砂管理。修复整治历史遗留采坑,保持河流横向形态多样性和纵向空间的连续性;建立水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社会监督的采砂管理120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年第7 期联动机制,凝聚监管合力,对非法采砂行为做到露头就打,维护河势稳定,保障行洪安全。3.3.7扶提高岸带植被覆盖率。加强对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小微湿地的保护;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河岸护堤的绿化建设,着力提高河湖周边植被覆盖率;全力推进?州区南部山区国家储备林建设、北仙高速(G569)?州区段造林绿化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

14、3.4突出人文特色、弘扬河湖文化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和水文化的有机联系,积极推进河湖文化建设。3.4.1塑造河流名片。深人挖掘杂木河名称来由、相伴而生的人文历史,收集有关民间典故,整理流域面积、长度、径流、水质等基本水文特性,利用室外电子屏、文化墙、纪念碑等,介绍河湖基本情况,展示河湖风貌。3.4.2宣传河湖治理成效。总结杂木河历年来保护治理成就、河长制责任落实成效,通过拍摄微视频、编印画册等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引导公众爱河惜水、积极参与河湖管护治理3.4.3加强河湖文化阵地建设。结合人居环境提升,在沿河沿线民居上实施河湖文化

15、墙绘;在河流与交通交汇点、沿河沿湖旅游景观带等重点区域,合理设置河湖文化宣传设施,将河湖成为宣传先进文化、展现文化成果、凝聚文化合力的重要文化阵地。3.4.4提升水工程文化内涵。对新建、在建、改建河湖水系连通、河湖生态修复、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中融人水文化元素,着力提升工程文化品位;对已建渠首、闸房等水利工程设施,布设视觉效果良好的宣传图文,让公众潜移默化树立爱河、护河、惜水意识。3.4.5落实河湖文化遗产保护。摸清杂木河沿岸名胜、历史古迹留存情况,落实保护措施,配套附属设施,打造历史与现实交汇、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乡村旅游景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3.5打造水美环境,营造人水

16、和谐氛围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水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3.5.1全力改善河湖面貌。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以岸线无违建、水域无垃圾、行洪无障碍、河道无乱采为目标,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聚焦小微边、共建幸福河”等行动,抓小不放大,确保河湖及周边区域干净整洁、空间秩序良好。3.5.2建设亲水便民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河岸因地制宜建设水情教育基地、河湖长制宣传基地,合理设置滨水慢行道、水文化长廊等亲水便民设施,规范配套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标牌,稳步开展水文化景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3.5.3积极促进乡村振兴。

17、统筹河道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行动、历史文化遗址景点开发和其他相关项目,依托溪流众多等水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鱼类养殖、生态农业、冰雪运动、餐饮休闲等产业,着力打造水安于民、兴于业、美于村、富于民的乡村振兴样板。3.5.4积极促进乡村振兴。统筹河道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行动、历史文化遗址景点开发和其他相关项目,在条件具备的重点区域,依托溪流众多等水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鱼类养殖、生态农业、冰雪运动、餐饮休闲等产业,着力打造水安于民、兴于业、美于村、富于民的乡村振兴样板。4交效益成果4.1生态效益美丽幸福河湖各项创建任务完成后,有效修复杂木河水域及沿线生态环境,河流行洪畅通,河湖面貌改善,水质稳定达标,河湖环境

18、质量提升,让群众充分体验生态之美,切实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4.2社会效益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强化河湖监管责任落实机制,使河湖管护机制、河湖资源保护利用、行业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对推动全区河(湖)长制工作提档升级,助推河湖保护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4.3经济效益各项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实施后,有效提升了杂木河水系的景观与形象,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生态大区、文化旅游名区,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州做出了积极贡献。参考文献1孟海南.杭州西湖区“美丽河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 0 2 2(2):40-42.2朱智翔,晏利扬.倾力打造全域美丽河湖 J今日浙江,2019(23):2.3 鞠茂森.建设幸福河湖的公众参与实践与探索 J.中国水利,2 0 2 0(8):12-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