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己亥杂诗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己亥杂诗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教材分析古诗文专项训练篇目是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主。 34首古诗词有些是必讲课,有些出现在课外古诗词里,八年级占18篇。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写出了身处漏屋而心系天下的情怀。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3、中招考点从近几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
2、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考查内容,注重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等,试题以简答题为主之外,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4、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初步认识及基本鉴赏能力,但是在鉴赏品味诗歌方面还缺少深度和方法。三、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2、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诗歌所写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四、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诗文,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针对目
3、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四、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背诵望岳后由主旨句的解读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表现出来的雄心壮志和本文对比。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任务要点归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目标一、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目标二:通过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能说出诗歌所写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目标三: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自学指导一内容:阅课下注释和资料方法:听朗读,自由朗读时间:3分钟要求: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自学检测练一1.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4、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2、写作背景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3、 简介“歌行体”。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古诗,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断句,体现“歌”的特点;用长短句,有“行”的动感自学指导二内容:全诗方法:听朗读,自由朗读时间:5分钟要求:听准字音、节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学检测练二1、
5、朗读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写景记事的三个场面和直抒胸臆的大意.秋风破屋、 群童盗茅、破屋漏雨、期盼广厦。3.本诗第一节在对天灾进行客观描写的过程中注入诗人何种情感? 本诗最后一节充分体现了诗人何种精神境界?茅屋骤破, 内心痛苦忧国忧民,兼济天下 自学指导三内容:赏析诗句方法:赏析品读时间:3分钟要求:说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自学检测练三古诗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而诗圣杜甫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来细细咀嚼一下诗中的语言,看哪些字词用得精炼,哪些词语蕴含丰富。 请用“ 词用得好,我从这个词读出了 ”的句式回答。1.本诗第二节中诗人“归来倚仗自叹息”,请发挥联想,
6、说说诗人叹息什么?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叹息自己遭受天灾人欺,叹息2.本诗第三节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凄苦情境?表现诗人湿冷难眠、痛苦难挨的情境;还反映出“安史之乱是更深重的人祸”。3.本诗最后一节充分体现了诗人何种精神境界?忧国忧民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直抒胸臆,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迁移应用练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韩愈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
7、台陆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学生能简介作者及相关的文学知识。学生熟读背诵,翻译诗文,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会赏析诗句名号名 朝代 籍贯家 代表作品诗作背景文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赏析诗句的角度:修辞、情感炼字情感、画面答题格式:修辞:修辞手法+内容+表达作用。情感:抒情方式+表达的情感。 己亥杂诗目标一、通过查阅课下注释和资料,学生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目标二:通过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能说出诗歌所
8、写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目标三: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赏析诗句。自学指导一内容:阅课下注释和资料方法:听朗读,自由朗读时间:5分钟要求:能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自学检测练一1. 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2、写作背景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己亥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
9、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自学指导二内容:全诗方法:听朗读,自由朗读时间:5分钟要求:听准字音、节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学检测练二1、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
10、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为)。自学指导三内容:赏析诗句方法:赏析品读时间:3分钟要求:说出你喜欢的句子?能说明理由.自学检测练三重点句赏析描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说说理解!一片片飞花 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 了,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表明自己虽然辞
11、官,但仍会关心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会赏析诗句。学习古诗从哪几个方面: 1、析诗题 2、知作者 3、想画面(故事) 4、品语言 5、悟情感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堂训练:1、说出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 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_. 写风声宏大,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_.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_.5.此诗选自 ,题目中的“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的思想.答案:3.诗人直抒胸臆,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4安得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风怒号。唇焦口燥呼不得5 杜诗详注 歌 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