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筝教学设计从容说课风筝选自野草,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叙述了“我”儿时对弟弟放风筝的行为进行残暴的阻止及成年后感到懊悔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觉醒而感到悲哀的心情。教学本文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情操和美德。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方法自然很多。本教学设计试着从分析构成故事的要素入手,步步引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构成故事要素的方法学习故事的能力。通过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层次对话,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阅读质量,充分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对鲁迅先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文章主旨,获得思想启迪。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重点难点1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文章主旨。2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么你们都喜欢做些什么样的游戏呢?(生回答)(多媒体镜头展示放风筝的画面后问:)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放风筝)你做过这样的游戏吗?(做过)那么就请你把当年做这种游戏时的感受说出来让大家来
3、分享分享吧!(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茵茵”,可以尽情地感受春的气息,可以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由和快乐。)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地享受这份放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到鲁迅的散文风筝中找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抽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余正音并勾画圈点文中难解语句。(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把文章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多媒体展示本课生字词语)2检查朗读效果。(读了几遍课文后,下面我就要检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情况了。)多媒体镜头展示:课文谁介绍风筝这件工艺品的吗?风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主要给我们讲
4、了一个跟风筝有关的故事,你能根据我的提示给它概括出来吗?课文记叙了“我”儿时毁掉了弟弟的( ),后来我知道自己( ),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 )这样一个故事。(引导回答明确后)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多媒体镜头展示:作文三步法告诉我们故事是这样组成的:故事=矛盾+因果。那么请问:A本故事中的矛盾双方是谁?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矛盾?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矛盾?矛盾冲突的结果怎样?(引导回答明确后板书相关内容,在提到矛盾双方的一方鲁迅后多媒体展示鲁迅概况)鲁迅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
5、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他的作品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作品都收集在鲁迅全集里。风筝一文选自野草。矛盾双方及冲突焦点我(鲁迅):不爱并且嫌恶放风筝。我弟弟:最喜欢放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冲突的结果:1弟弟偷着自制蝴蝶风筝。2我毁了弟弟的风筝,得到完全胜利,傲然走出。进一步探究:(1)我为何不爱并且嫌恶风筝?(认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我为何这么认为?(受当时封建思想、文化教育的影响)(2)弟
6、弟又为何喜欢放风筝?(游戏是儿童的天使,喜欢放风筝是儿童的天性)(3)我毁了弟弟制作的风筝时我和弟弟各有怎样的表现?(“我”得到完全的胜利,傲然走出;弟弟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绝望)(4)在我们今天看来我当时的行为是明显不对的,但是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你感受出来了吗?(出发点是出于关爱自己的弟弟,珍视亲情)(5)通过上述分析你觉得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抨击封建教育及思想文化对人的毒害;珍视亲情)上述可看做是故事的开端。开端:我毁了弟弟苦心孤诣自制的风筝B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接下去如何发展呢?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发展:我受到惩罚,内心深深自责,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原因:20年后我偶尔看了
7、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后明白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是一个严于反省,知错就改,珍视亲情的人)记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使人深受教育,学了这部分内容后你思想受到启迪了吗?由此可见本文的主题又可能是什么?(做人要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珍视亲情)C 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高潮写了什么?(高潮:我向弟弟道歉,弟弟全然忘却此事。)自己儿时所做的错事,应该说会给自己的弟弟造成很大的伤害,可弟弟却不记得此事了,你如何看?是弟弟故意说的还是确实不记得了?若是故意说的说明弟弟是一个怎样的人?(宽容大度、珍视兄弟亲情)若是真的忘了呢?(说明弟弟精神麻木,无反抗意识,也身受了封建教育,封建思想文化
8、的毒害)由此可见本文的主旨可能是什么?(抨击封建教育与思想文化对人们的毒害;关爱兄弟,珍视亲情)D故事的结局写了什么?(结局: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从故事的结局你能判断:在作者看来其弟对往事是真忘了还是假忘了?(是真忘了。)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结局写我的心情,其实是作者为其弟思想的不觉悟,没有反抗精神感到悲哀,这同样是珍视亲情的表现,所以本文的主旨应是多方面的。)四、课堂小结,突出重点。从分析构成故事的要素入手,理解故事的内容,把握故事的主旨,这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学习故事的方法。但愿在今后的故事学习中同学们能够很好地运用它。五、布置作业,延伸拓展。1、完成文后“研讨与练习”全部。2、运用本节所学方法,试着探究羚羊木雕一文的主旨。附:六、板书设计21风筝(散文)鲁迅故事=矛盾+因果矛盾双方及冲突焦点我(鲁迅):不爱并且嫌恶放风筝。我弟弟:最喜欢放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冲突的结果:1弟弟偷着自制蝴蝶风筝。2我毁了弟弟的风筝,得到完全胜利,傲然走出。开端:我毁风筝 关爱弟弟、珍视亲情、抨击封建教育及思想文化发展:受惩自责 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珍视亲情高潮:道歉忘却 精神麻木、深受毒害或宽厚大量、珍视亲情结局:我心沉重 珍视亲情、抨击封建教育及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