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艰难地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材分析艰难地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歌颂民族精神的杂文。他用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的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既反映了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又能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爱国精神。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品析语言环节,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难点:在
2、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学作者的爱国精神。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关键问题教学准备教师: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教案学生: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设计一 (问题生成课)程序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引人入胜2分钟激发兴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光未然先生的黄河颂,(学生背诵)今天,我们一起教学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展示目标2分钟创设交流情境1、 明确问题导读单上的目标。2、 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真阅读并进行记忆以备新课教学自主教学二次生成12分钟创设思考情景1、 先
3、通读一下单子上的教师问题引领与知识链接。再朗读课文,再次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2、 在进行课文朗读后可以认真查阅手边资料,按照“问题引领”的要求阅读并完成问题;力求突破本文的重难点。3、 在自学过程中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4、在看教材和资料的过程中认真地记录问题。1.能够进行二次自学能够深入进去,再次提出疑问。2.能够记录你的疑问小组合作二次生成14分钟创设交流情境1、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价。2、 教师重点关注平时交流不积极的同学。3、 留出时间整理小组问题。4、 评价小组交流情况,对问题多、质量好的小组进行加分。5、 真正参与,各抒己见,有顷听热情。能给同伴作出合理的评价。6
4、、 学科长评价与指导及时到位。7、 对战将问题倾听、笔录、补充、质疑4、小组生成问题写到黑板上。班级合作问题生成9分钟创设交流情境1、 语文学科主任对板书的问题进行筛选。2、 指导学生对板书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选择自己能够解决的额问题写出思路关键词。3、 学生展示能够解决问题的答案,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补充记录。4、指导语文学科组任记录班级没有解决的问题,准备问题解决课上解决。1学生能够踊跃的展讲。2 认真记录。生成班级问题。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3分钟创设反思情境1. 教学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2. 教师补充。生总结知识点谈体会教学过程设计二(问题解决课)程序要素时间创作情景教师行为期待的
5、学生行为创作情境引入主题2分钟情景引入激发兴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李大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就教学他的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对新课充满兴趣感知目标2分钟创设目标情境1、 呈现整合后的问题生成单.2、快速浏览问题生成单,明确教学的任务。学生能够认真阅读问题生成单上的问题,明确本节目标。自主教学二次发现10分钟创设思考情景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解决生成单上的问题。2.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答题思路和要点。3.对学生
6、进行整个教学过程的督促,和指导。1、 能够进行二次自学能够深入进去,再次提出疑问。2、 能够解决生成单上的问题。并记录你的问题。3、 查阅教材和资料将问题的答案简单的写到记录本上。小组合作二次生成10分钟创设交流教学情境1、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并进行适当的评价。2、 教师重点关注平时交流不积极的同学。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表看法。2、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用“本文语言美,美在 ”的句式说话,并摘录各自喜欢的句子,把它推荐给大家。1、 真正参与,各抒己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2、 学科长组织,语文学科长要关注组员的教学并组织成员记录交流成果。3、 小组长评价。
7、班级合作问题生成12分钟创设交流教学情境各小组将问题整合后,在全班进行展讲,一讲答案,二讲思路,三讲方法。其他小组记录、补充、质疑。(教师适时补充)学生能够主动地展讲。认真地记录随堂训练体现能力6分钟创设思考情境通过问题训练评价单来检查一下对本课的掌握情况。1、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鼓励学生。2、 在巡视学生做题过程中,帮助各学科长明确答案,为完成训练后给组员打分做准备。3、 教师进行赏识性评价。4、 认真地完成,是训练达到预期的目的。5、 学科长监督做题情况并作出评价 。6、 归纳答题规律,明确答题方法。总结归纳提升意义2分钟创设反思情境1.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教学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3. 教师补充。生总结知识点谈体会专家评价